雙鬼湖的自然保育 在南台灣業以熟透的春末時令,踏勘台灣殘存的一片原始林地,一個從未被尊重 與真正重視的文化資產基因庫--小鬼湖. 十多年來台灣的保育,砲聲隆隆,保護區宛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輿論,媒體,各式文宣, 口號也勢若洪水決堤,奔騰竄流於生活各層面.九Ο年代之後,官方更以強勢姿態,展現 反制社運的主動出擊,一時之間,塑造出舉國上下作保育,點點滴滴為台灣的印象. 然而,大規模的山地潰爛是近年來才發生的,對台灣的實質傷害,不僅不因這等保育呼聲 而稍延緩,反而加速濫墾,超限利用的無恁發展.再者,當浮濫的經費,擺平許許多多土地 創痛代言人的手與口,保育的施政成效,愈來愈走向空洞的口號與酬庸分贓的地盤割據 現象;更因為台灣歷來的自然保育呼籲,一直停留於所謂"菁英主義的虛幻",無法落地生 根,不能也一直沒有建立來自民間的普羅力量,因而當"菁英們"逐漸耽於"業務繁忙",自 然保育的運動工作,漸漸由政府機構所取代,甚至一些標榜民間團體的單位,也逐一被廣 大的酬庸體制所收編. 因此,當螢光幕上也出現保育的圖騰,官僚已掌握保育的主控之後,對台灣自然生態體系 的觀注與草根化,更加遙遙無期,一些山林的潰爛遂陷入神鬼不知的困境,而小鬼湖及鄰 近地區雖然早經有關單位劃歸"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霧頭山自然保護區",一些研究計 劃也如火如荼的進行,開礦的暴力卻自反方向啃蝕,逼進,遊憩的壓力隨著洶湧的人潮而 莫可抑止,有意無意的炒作與哄抬,隨著上好林道長驅直入,整個湖沼仙居蕩漾在詭侷不 安的氣氛中.多年矣!小鬼湖始終欠缺環保人士挺身而出,且作鍥而不捨的抗爭與追蹤, 乃至鑄造今日兵臨城下得窘境有以致之! 最令我們深感痛心者,雙鬼湖在文化及自然保育結合的層面上,具有無以倫比的價值與 無可替代的地位,是台灣目前為止,唯一具體因宗教或原始圖騰而列為禁區保護的水源 森林區,卻在保育史上,遭受長期湮埋的命運而久未為人所知! 政府單位也從未自文化觀點,考量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徒令許多文化資產的保育工作, 淪為低級下流的所謂與經建發展對決的窘境. 環顧世界保育實例,即令像尼泊爾這等貧窮落後的國家,許多國家公園的設立,係緣自原 始宗教的信仰;各大洲,異國度的諸多保護區,亦以敬重,保存人與自然間,宗教文化的內 涵為要鵠.畢竟,保育的最終依據仍需建構於信仰及價值的層次,何況,人性的發展尚須 這些訊息來理解,詮釋或享受,以及一些不須理由的自然,脫離土地與自然,人性必將受 扭曲,而奠基於長遠演化所結晶出了珍貴文化遺產,我們的社會竟然任其在殘暴的物化 環境中凋零,甚至加速的摧殘它們! 為驗證大小鬼湖在魯凱文化的充分意義,及其在台灣確屬保育典範珍貴的自然遺產,我 們進行若干生態調查與推衍,並在此簡介一二,期能喚起社會對此一瑰寶的關懷,進一步 及時搶救已屆淪亡邊緣的本土文化. 一. 從自然生態的觀點論之,台灣島造山運動的主軸,也就是綿亙四百里,南北偏向縱 貫的中央山脈,設以北,中,南段分之,則自卑南主山以降殆為南段.這一段落的特 徵最具演化意義者,在於高山帶,亞高山帶業已消失,充其量處於霧林帶的上端. 明顯的實例在於北大武山,南大武.,知本主山,霧頭山,遙拜山等山頭,台灣鐵杉 林存在的質與量足以反映此特色,也就是說,考慮生態體系演化各階段的代表性, 南台灣高地的保育措施,必須盡可能涵蓋這些地史的見證地.而雙鬼湖正代表高 山平夷面連續且對比明顯的樣本區,兩者附近地形皆為古老的沖蝕地,反映迭經 激烈侵蝕,反覆演替的現象,且數百年來必有(或為週期性)火災及崩落的地變發 生.大鬼湖尚為完整的鐵杉林,小鬼湖則鐵杉林已遭淘汰,目前池邊山稜雖存有若 干小徑木,應該評斷為種源來自知本主山的暫時寄存孑遺木.換言之,南北大小鬼 湖近在咫尺,直線距離不過十六公里,海拔落差不及二百公尺,鐵杉林的演化卻呈 現明顯的過渡現象,推廣之,整條中央山脈的脊稜,顯現台灣生態帶演化的濃縮地 區,各自代表各類時空匯集的完整樣本帶.這條龍脊,立足台灣的世代生靈的中樞 ,捨卻它,則無由發現台灣,這也正是台灣自然保育不能絲毫割捨的心臟地帶. 二. 再從自然景觀論之,台灣原本為森林之海,"所謂的高山湖泊,是火災,山崩,降水, 沖蝕與有色生命交互纏綿的結局,美麗但短暫"就稀有度而言,池沼水窪之於台灣, 殆為散落大地的小珍珠.無論以多樣性(Duversity)或純度解析,高山湖泊自應列 入台灣自然保護系統,何況自全台檢視,高山湖泊大多發生在古老中央山脈區,較 年輕的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等,皆不易發現.這正說明台灣的高 山湖泊,是千萬年地形變遷後意外的結晶,存在的時期有限,稀有及珍貴無以倫比. 三. 從生態研究題材及特定原(學)理探討言之,正因湖沼在台灣的稀有性,同類型生育 地及所孕育的生物相,相隔甚遙遠,也就是說,如北部的鴛鴦湖,中部七彩湖,南部 大小鬼湖等溼地,由於各種阻絕機制甚嚴重,極端呈現島嶼化的現象,因而容易產 生獨特的種化作用(Speciation),發現新種概率相對提高,例如小鬼湖的淡水海綿 ,溼地的新禾草等;又如鴛鴦湖的東亞黑三稜,夢幻湖的台灣水韭......等等,在在 說明這等催化異域演化的環境魔力.另一方面,從湖沼的水體,溼地,草生區,灌木 帶以迄進入森林領域的系列植物社會嬗遞,代表消長或演替(Succession)的各階段. 研究水溼地的空間變化,適可以反映該地區溼地演化的時間變異連續體,因而溼地 實為解開演替研究的重要關鍵之一.此外,就台灣植物地理的觀察而言,此山區殆為 恆春半島物種的最北界,許多的學術問題可緣此解答.透過這方面的調查研究,不僅 有助於純學理之本地實證,其所奠定的土地倫理,更是未來台灣高地經營管理的實 質依據. 四. 雙鬼湖在台灣自然環境與人類文化交互作用的意義方面,無有出其右者.它們代表 因原住民宗教或圖騰的禁制地區,與世界各地因原住民宗教理由而形成的保護區同 義,也是當前台灣地區足以具體提出的文化性自然保留區.從天然地理與廣義排灣 部落的勢力範圍為"禁地",雙鬼湖毫無疑問的隸屬其下;就魯凱族群分布地區的茂 林,萬山,多納,伊拉,霧台,佳暮,大武,去露,阿禮及好茶等西部地域,向東越中央山 脈稜脊乃至卑南一帶,正是涵蓋雙鬼湖等族人賴以生存的廣大集水區.由環境制約 生命的生態法來考量,日本學者當年在台灣的研究指出,排灣族有專用語"Parisi", 係指"樹林地",為禁忌地區,不容許任何人侵入.細察這些"Parisi"的位置,幾無一 不在重要的水源區,因而認定此乃訴之圖騰,禁忌,對水源的某種保護區. 如此的推論固為後設,但亦屬合理;今人亦有類似的調查,惟僅止於人類學探討的 "禁地",例如至"Tsputspu"的水源(禁)地取水將導至女兒死亡;或兒子參加禁地開 墾工作,觸犯保護神而受懲至死的說詞.無論如何,此一百步蛇崇拜的原住民族,其 禁忌地與水源林地的相關現象甚為普遍,而雙鬼湖之為禁地亦為不可否認的事實, 光憑此特徵已足以將之列為台灣難能可貴的自然保護區矣! (註:關於鬼湖的種種靈異傳奇與文化探討,另由其他文章討論之,又,後設的解釋類 型甚多,包括動物,礦物,或其他想當然爾的杜撰) 五. 從環境法規及歷來的行政措施解析,先就小鬼湖所在地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說明之. 該佔地廣達四萬七千公頃的保護區,係自民國七十六年起即予密集,跨年的調查, 研究,並於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公告為"大武山自然保留 區",管理單位為林務局,主要保護對象為野生動植物及其棲地,原始林,小鬼湖等. 在前往礦區及小鬼湖的林道旁,不同地點分別立有兩面告示牌,牌面特別說明此保 留區係扣除礦業用地與其卡車運路,至於此產業道路十多年皆"合法"伸竄脊稜山顛 ,直接開挖知本主山的所謂高級大理石塊,甚至次級的大理石礦亦大量挖採為鍊鋼 用途.長年的鯨吞蠶食,且為耗竭性的鏟除怠盡的礦業,實乃目前為止,全台灣整條 中央山脈龍背的,第一道最狠毒的傷口,也是位居保留區內最戲劇性的反諷與荒謬, 足令天下人搖頭扼腕,而主管當局究竟係依據什麼法令,一再許可這等徹底毀滅性 的資源掠奪不斷肆虐?經濟部在東部縱容的奪命礦業,竟也容許其翻山越嶺,上躋台 灣世代維生系統的脊幹上痛下殺手!?這等絕子絕孫的開發行為,真的是台灣當前所 必需?而農委會,林務局各層高官從業又盡了何等心力,據理力爭. 再檢視保留區的特別法規定,所謂"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之第75條,明揭為保 持區內原有的自然狀態,必要時由經濟部會同有關機關採取保育措施,試問已進展 到目前的山河破碎,符不符合自由心證的"必要時"!?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2條及上述細則75條而制定的"保育措施",明定各項經費 預算,維護管理,且宣告"保留區不供遊憩,禁止一般民眾任意進入"(第七條),甚至 研究者須提出申請進入表格,經核准且副本送知農委會才得進入(第八條);管理機 關更得定期巡邏,維護,並隨時制止,取締及查報各種破壞行為(第二條),如此,又 為何每逢假日滿山遍野遊客如織,垃圾滿地?農委會連續四年的委託研究報告還說 "沒有相關法令及足夠的專職人員"進行保育工作!?尤有甚者,政治掛帥的"新南橫" 公路,竟然也蠢蠢欲動?整體來說,所謂的保留區目前僅止於"紙上公園",管理單位 根本毫無能力履行法定責任!大武保留區的西鄰,正是佔地九千五百公頃的"霧頭山 自然保護區",其範圍即以北端大浦山.沿中央山脈主稜以迄霧頭山連線以西山地, 西北向殆與林試所六龜試驗林為鄰.此一所謂保留區,目前也是"空頭支票",依據林 務局編印的國有林自然保護區一書記述,本區只是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緩衝區", 此外,似無文化資產保存法為後盾!? 事實上,林務所稱至民國七十九年為止,設置 30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0萬4千公頃,但具備實際保護作用的地區與面積若干? 則社會大眾無法得之矣! 六. 沿台24公路經霧台,阿禮之後,接運礦石之上等產業道路,車行約三小時始抵小鬼湖 登山口, 此一沿線所見生態體系即南台灣水資源的活水源頭,也是"霧頭山自然保 護區"所欲保護的原始闊葉林.然而,經勘察,此一山區為中海拔峽谷特徵,其上植群 殆為長滯瀕替年輕階段的"原生植被",也就是由樟葉楓,青剛櫟,台灣朴樹,黃連木, 台灣櫸木等崩塌脆弱地得植群為大宗.對高屏溪上游的安危,集水區系水土保育等, 為最重要且無可替代的庇護層.為確保高屏半壁江山,這條產業道路夥同諸多橫貫 的交通路線,其管理的良窳或廢除,在在成為重要的關鍵,保護區的保育誠然重要, 保護區以外的保育毋寧才是靈魂! > -------------------------------------------------------------------------- < 失樂園的悲情 作者﹕布興、大立 一群阿美族的原住民,二、三十年來為了生活,由花蓮、台東等地到台北縣市謀職, 並大都設籍台北縣境內。由於他們從事粗重又低收入的工作,根本無力承租或購買房屋, 多年來只好尋覓一處可容身之地的河川沿岸、都市邊緣的山坡地或高架橋下,闢建簡單擋 風遮雨工寮式的木板屋。他們所住的房屋,是違建屋,既沒有水又沒有電的供應,但是原 住民憑藉著樂天隨遇而安的天性,多年來把所謂的違建屋,當成是無怨無悔的快樂家園, 特別是在那裡土生土長的兒女們,是童年憧憬、鄉間戲水玩耍快樂的園地。 他們設籍北縣,散居在新店的小碧潭、三峽的三鶯橋下、汐止的「花東新村」等地。 由於所居住的木板屋是違建,屢遭政府的拆除,但他們認為總比隨著工地的遷移搬來搬去 來得好,因此雖被拆毀,不久又重新建立自己快樂的木板屋。去年的賀伯颱風造成大台北 地區的水災,這些原住民的家回也遭淹沒,大多數的災戶均有政府協助清理,甚至補助他 們重建家園,唯獨那些被媒體稱為﹁城市獵人﹂的原住民乏人問津,他們也很無奈地自求 多福重建自己的家園。誰能料到,住在新店北二高安坑交流道高架橋下溪州路的原住民木 板屋,在洋溢著部落屋團圓的中秋夜晚,一場無情的烈火,燒毀了他們廿五棟的木板屋, 一百多人無家可歸,一名小孩被燒死。 原住民失樂園的悲情,並非今日的問題,早在一九八五年三月六日,新店市公所未經 事先通告與未提出將如何善處住戶,突然聲稱在該年四月一日將全部拆除他們的家園時, 他們向政府當局提出他們失樂園悲情的感受,及其嚴厲的控訴「在花東老家時,我們沒有 土地,甚至連山地保留地都沒有,所以我們不得不來到此地成為社會邊緣的勞動苦力。而 今,竟連我們辛勤勞苦所建,勉強賴以維生的新家園,也將在轉眼間失去。我們是台灣原 住民,今天被人趕來趕去,幾近貧無立錐之地,這種不平等遭遇,叫我們怎能不提出控訴 !」 或許市人會認為中秋夜原住民木屋的失火,不過是台灣火燒屋災難中一小環的問題而 已,但是對原住民而言,卻是台灣原住民悲情世界的冰山一角,因為燒出了原住民失樂園 悲情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土地,甚至連山地保留地都沒有?」為什麼 原住民被迫失去了祖傳的土地?為什麼原住民離鄉背井到都市謀職?追根究柢歸因於政府 當局原住民政策的失當,根本沒有站在原住民本身特殊的生活方式來考慮,完全漠視原住 民長年來設立自治區的意願,而一味地以「中國」與「漢人」的立場去制訂原住民政策的 結果。 這樣的結果,導致原住民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家園,被迫移民到都市從事粗重的工作, 好不容易有了工作維持家計,政府當局又大量引起外籍勞工,其人數之多遠超過原住民的 總人囗數,又保障了他們的工作權,相形之下原住民不但沒有工作的保障而成為失業的台 灣人,而且此起彼落地失去了快樂的家園,最後連自己也迷失在當局的「漢化政策」中, 演成了現代原住民一幕失樂園的悲情世界。 (作者是牧師,任教玉山神學院)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