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1998全國大學領袖會議總結報告
豐富的生命、嚴謹的生活、帶出有效的事奉!

一、關於學校團契
---學校團契是為了校園中的福音需要而設,是教會團契無法取代的。
 1.學校團契瞭解該校文化,可主導校內福音運動。
 2.關係容易建立,將信仰真實地活在同學面前。
 3.跨越教派,開拓思想視野。
 4.專業事奉的提早訓練。
 5.定位和教會不同,是將人帶入教會的橋樑。
 6.對教會有偏見者,且不願意進入教會者,團契是較佳的福音接觸點。
 7.資源豐富:可利用學校行政資源、及教師團契的資源。
 ---校園福音工作中,門徒造就的目標是為了廣傳福音,故兩著並無衝突,但應考量團契的
狀況作適切的安排。
 ---小組與團契的關係並不互相衝突:(彼此之間的功能可以互相取代嗎?)
    (1)小組:
               a.是更細膩的觸角,尤其是對游離份子。
               b.互動關係非常好,能落實愛的功課。
    (2)大團契:
               a.提供造就
               b.資源的整合
               c.幫助小組的成長。
二、校園福音策略:
   (一)學生的需要與文化特質:
        ---自我意識膨脹:個人主義、潛能開發
        ---享樂主義盛行:追求名牌、打工、直銷、到處玩樂
        ---價值觀的相對:性開放、大補帖、作弊、拒絕絕對真理
        ---心靈凡俗化:bbs talk、圖像文化
        ---內在的空虛:速食愛情、算命、生死、星座、宗教熱潮

(二)因應之道:
        1.佈道策略:
             a.不單倚靠大型佈道會
             b.建議以漸進友誼式的關懷,發覺同學的福音需要。
             c.以福音茶會或福音營帶領同學認識救恩。
             d.學期間合組福音隊,投入關懷當地弱勢族群或中學學校團契的工作。
            @燃眉之急:
             a.契友個人佈道意識、技巧不足
             b.跟進工作闕如
            @滅火之道:
             a.提名禱告
             b.先作榜樣
             c.看出佈道價值
             d.不可取代的職分
             e.提早計畫跟進工作並確實落實
             f.減輕行政量增加與慕道友之直接接觸以避免人之力不足
        2.文化關懷:
            (1)合適的切入主題
                ---節慶、蹺課、兩性關係、人生規畫、EQ、星座命理、流行音樂...等
            (2)方式
                a.靜態類--演講、座談會、文字工作(社刊..)、讀書會、影片研討、網
                  路
                b.動態類--與機構合辦捐血、義賣、展覽、影片欣賞、才藝班。
           (3)提倡團契文化使命的步驟:
                a培養對校園文化的敏銳度
                b建立團契契友的共識---我們皆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及創造者
                c造就契友明白真理、適切回應
            *回應須知:
                a.避免泛靈意化解釋,應先客觀瞭解文化現象的成因。
                b.同工交接時,應將文化使命的責任繼續傳承。
三、各地區實際的行動
---北部地區:
 1.利用週休二日五校(北科大,台科大,北護,淡大,實踐)合辦學期初的迎新。
 2.11/28,29台北大學同工退修會。
 3.聯合各校再辦真愛運動。
 4.主席團的成立。
---中部地區:
中區主席月會:
 10/3 討論新生工作
 11/28討論同工培育及徵召
 12/26討論同工交接及預備下學期事工
---嘉南地區:
1.聯合中正、嘉師、成大、成夜、南師、嘉藥舉辦信望愛盃運動會。
2.成大、嘉藥聯合舉辦福音營。
3.中正、嘉師聯合請陳韻琳姐姐福音講座。
---高屏及花東地區:
1.講員支援部份,建議舉辦全省巡迴佈道。
2.由地區學校,教會,共同邀請劇團舉辦活動。ex:黑門山劇團
3.利用bbs將各校成功的電影欣賞及討論問題上網,互相交流。
   校園網址:bbs.cef.org.tw 上大學版面uc,有較多基督徒的資訊。資源情報的刊物,可
   訂閱『飛躍的輔導』雙月刊。
4.高屏地區聯合舉辦新生生活營。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