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klin (期待天際相會)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9.6〈天路歷程〉海峽兩岸 時間: Wed Aug 25 00:25:38 1999 〈天路歷程〉 海峽兩岸 /吳英萊(家恩團契同工) 從小就很嚮往地理課本上的秋海棠──那塊物產豐富、地大物博的大陸。從沒 想到自己有天會踏上這塊土地,更沒想到會在這個應是熟悉,卻又十分陌生的地方 聚會。帶著未信主的叔叔來到上海的沐恩堂,那是個公開教會,相當地大且十分壯 觀,聚會人數至少上千人。但我們卻始終無法集中注意力領受信息,因為平日在合 一堂習慣了弟兄姊妹們的關懷與照顧,一切都是那麼地理所當然;到了沐恩堂有了 比較,才發現到原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是何等地豐富與飽足。 在這裡發現兩岸真有許多的不同,讓我在服事上有了很深的反省,也讓我面對 每一個關懷時,心中更加地感恩。兩邊的差距有許多:在合一堂受到的教導是:「 任何的讚美,只要是發自內心,都是上帝所喜悅的。」可是在那兒卻聽到領唱的同 工,糾正會眾的某音唱走了音,讓人不敢開懷敬拜。大陸的孩子是很可悲的,政府 禁止兒童上主日學,而一胎化的政策下,造成了許多乖張跋扈的孩子,更斷絕了他 們接受聖經教導、享受主恩滋味的機會,這真是大陸孩子們的遺憾與不幸!沐恩堂 的招待有很多,但表情笑容卻相當地機械化,沒人理會我們這群新朋友,聖經及詩 歌本皆得自備,否則就只有乾哼,咬字不清時又得擔心被領唱者指責,讓人十分地 不自在。不禁讓我反省自己站在合一堂的門口招待時,給人的感受究竟如何?讓人 不得不捏一把冷汗,僅是個小小的招待,影響力卻是如此地大,這也是日後在各樣 服事上的一個提醒與參考。 當然,他們也有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大陸的聖經相當便宜,搶購的風 潮也蔚為奇觀。如果台灣也能有此盛況,福音的工作就會更加順暢了。聚會時看到 一些年紀相當大的老太太們,捧著聖經及歌本,不斷地移動著老花眼鏡很努力地看 ,並十分賣力地唱著詩歌,讓人很受感動與激勵。有一天我們也會老邁,是否也能 像他們一樣尊主為大、享受主恩呢? 臨行前接下了證主協會的差事,要我們「探訪並堅固」三位地方教會的領導者 ,希望在他們服事的孤單中,有主內的肢體伸出援手扶持。惶恐的我們覺得自己都 需要裝備了,哪有能力扶持別人?但我們卻相信只要有顆單純倚靠的心,靠著主凡 事皆可行!不過,沒想到的是,這次的福音工作,收穫最大、被扶持與堅固的卻是 我們自己,這是否又應驗了「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呢? 以下是當地教會一些十分激勵我的見證,盼能與弟兄姊妹分享: 李氏夫婦皆是三十多歲的上班族、復旦大學畢業的高知識分子。也許是文革的 關係,做事非常地謹慎,工作之餘還帶領家庭小組聚會。他們曾因為服事上的挫折 ,結束了好不容易開拓的小組,上帝卻用了更奇妙的方法,又讓小組重新聚會,並 拓展了兩個據點。「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 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真是最佳寫照。聽他們分享帶領 過程的忙碌與挫折,有時碰上了契友們的問題卻找不到諮詢的管道,例如夫妻間的 爭執、男女的戀愛問題或失業所造成的情緒低落等等,他們連本可參考的書籍都沒 有,只能靠著禱告往前走。地方聚會在大陸是不被允許的,他們必須暗暗地進行, 一有狀況就必須遷移聚會場所;但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放膽並竭力傳福音,因此,面 對陌生人該如何地拿捏,真是要有上頭來的智慧。若不是上帝的恩典帶領,他們是 斷然走不下去的。 鄒叔叔五十多歲,乍看之下像是個工人,讓人有些擔心他是否能帶領聚會?平 日他沒有帶小組,工作之餘則做些培訓的工作。但聽了鄒叔叔的見證後,卻讓人十 分欽佩他對信仰的堅持與付出的代價。文革時是沒人敢在信仰的欄位上,填寫「耶 穌教」三個字,為此他吃了不少苦頭,在他個人許多感人的見證裡,也深刻體會到 神在他身上的作為,每遇重重的難關,就在一次次的禱告中,上帝陪著他走過了每 一處死蔭幽谷。分享中至情的流露、閃爍的淚光,看得出在信仰中他所投入的信心 與勇氣。 鄒叔叔的母親是位基督徒,從小在聖經的教導中成長,看到她對信仰的堅持與 活出來的韌性與色彩,更提醒了我孩子在教會成長的重要性。文革時鄒叔叔的心臟 不好,有回他低頭撿東西時不小心喘了口氣(心臟不好的人會有此反應),他的上 級立刻問他為什麼會喘氣(單純的我們,正在為他有個好主管感到溫馨),他非常 緊張地向上級解釋。原來主管是在他的喘氣上作文章,認為他的信仰讓他對時事及 政局不滿。他不住地向神禱告祈求能度此難關,小小的喘氣差點成了他的致命傷。 陳長老八十多歲,由台灣到大陸定居,平日在公開教會聚會,也做些培訓的事 工,且不時幫助農村教會成長。陳長老是位相當愛主的弟兄,師母多年來患有糖尿 病,因併發症癱瘓臥病在床。年初他老人家的孩子病逝,多重的打擊,卻讓他更將 一切交在主的手中。師母癱瘓的外觀自然不是多麼美麗,陳長老卻不以為意,驕傲 地要我們和師母一同合影,看著老人家深情款款地親吻著師母的額頭,真情流露, 讓我們很羨慕陳長老對師母的情深意重,也深覺是我們夫婦、更是現代夫妻學習的 榜樣。請教陳長老夫妻相處之道,並很好奇:恩愛如他們,是否也會有不順遂或口 角的時候?沒想到他卻道出了一段年輕時荒唐的歲月。幸好他在聖靈的督促下及時 悔改了,而師母也在聖經的教導中,學習了包容與饒恕的功課,挽回了他們的婚姻 ,建造了讓人稱羨的夫妻關係。這過程及結果給了我許多的學習與省思。 感謝主!在「原子分子研究所團契」的事奉已有兩年,之前的裝備不夠,之後 的充電不足,上帝卻依然眷顧與憐恤這塊土地,讓團契在不足中能持續地成長。離 台往大陸前,團契受到了許多的攻擊,弟兄姊妹間的不和睦,造成了團契莫大的傷 害,為此我們在服事的工作上也有了動搖的心。陳長老提醒我們:「多思考傳福音 與服事的熱忱是為何?是為了主,還是為了自己片刻的榮耀?能持續多久,決定在 神不在人。服事與傳福音最重要的是一顆心,一顆單純仰望主的心,不怕自己裝備 不夠,只怕少了這股熱忱,有了這顆心,上帝自然會有最好的帶領與幫助。」 最後還是要說再見的,陳長老的一句:「我們是老朋友嘛!」道盡了主內肢體 間彼此相愛、互相扶持最美好的關係。從陳長老孤單、落寞又不捨的神情中,卻也 感受到了他那股堅毅果決的精神,我們深知上帝會看顧、安慰並陪伴他的。結束了 與陳長老的深度交通,是該回上海了。在候車室中,淚水不斷地湧出,內心卻是澎 湃洶湧,愈想壓抑住腦中的思考,愈是無法克制心中的激動。為什麼祂要我看到陳 長老的深情,耐心、愛心對師母的照顧?為什麼要讓我知道他曾犯過的錯誤,上帝 藉此想告訴我些什麼?心中的激動蘊含著極其微妙的情愫。除了感謝天父的細膩與 無微不至的愛以外,只有欣然地接受,細心地推敲祂要我學習及思想給予我的教導。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