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klin (期待天際相會)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9.5〈五月的微聲〉憶董黃惠明師母 時間: Fri May 21 03:08:36 1999 〈五月的微聲〉 憶董黃惠明師母 /陳賽鋒執事 印象中我所敬愛的董黃惠明老師母是一個全然尊主為大的人。聖經中說:我們 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我們的神,又要愛人如己,從老師母身上,我們真的看到 這樣的典範。老師母一直是一位全然依靠神的人。記得董洪林老牧師剛開始出來傳 道時,有許多待遇極好的工作──提供車子、房子及很高的薪水,希望老牧師能接 受,但老師母卻堅定地告訴老牧師:我們只做傳道的工作。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放 棄了那些工作,踏上傳道的路。 在那個時代的想法是,能供給兒孫優渥的生活環境,是讓人羨慕且被看重的, 而他們卻毅然決然地放棄這個機會,選擇了服事神的道路。神也沒有虧待他們,不 但重重地使用他們,更讓他們在神的恩典中開拓教會。然而這當中也有一些過程是 很辛酸的,因為老牧師突然發現自己有風溼性心臟病,這病和羅斯福總統一樣,在 當時是絕症,是沒有辦法治療的。在人都絕望,甚至醫生也覺得是回天乏術的情況 下,老師母卻不放棄地天天跪在人面前為老牧師禱告,而神也神蹟似地醫治了老牧 師,使他們能重新回到服事神的崗位上,繼續事奉。 他們一生的歲月,不單單尊主為大,也照著神的命令「愛人如己」而行。認識 他們時,我們正值青春叛逆期,但老師母卻是全然地接納和包容,待我們就像待自 己的孩子。記得有一次主日練完詩後,到他們家中吃飯,而他們準備了好多牛肉, 請我們吃牛肉麵,大家吃得好開心,把所有的牛肉都吃光了,只剩下麵和湯,但我 們卻沒注意到宇正牧師還沒回來,所以只剩下牛肉湯麵給宇正牧師。事後回想,他 們應該已注意到宇正牧師沒回來,也應該料想得到他回來時可能只剩湯麵,甚至連 湯都沒了,但因為愛我們的緣故,卻捨下自己孩子的需要和享受。雖然這只是一件 很小的事,但卻讓我們感受到師母對我們的愛是沒有保留的。我們真的是一群很幸 福的孩子,因為老師母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榜樣,讓我們能學習怎麼樣去愛人。 老師母是我最敬愛的一位長者。在我記憶中,她是一個非常單純且口直心快的 人,故也常會得罪人,但人卻很少生氣,因她真的是「用愛心說誠實話」。無論是 高官顯貴,或是販夫走卒,她都一視同仁。而她對我們就像母親一樣,會毫不留情 地責備我們,但我們卻覺得這樣的責備是一種很深的愛,是一種不把我們當外人, 而當成自己孩子的愛。 老師母也是一位很會奉獻的人,她常將自己省下來的錢,留給我們這群年輕的 孩子。以前每逢過年過節,她都會為我們預備一份禮物,而這些禮物都是她想了好 久才預備好的。記得合一堂開始建堂時,他們預備的錢並不是很多,而蓋禮拜堂需 要一千兩百萬,且要在一年內把錢湊足,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當時聚會總人 數約有一百多人,且大都是薪水階級,所以一年內要湊足這些錢簡直是天方夜譚。 可是從開始建堂起,老師母就率先把自己的首飾和僅有的房子奉獻出來,而這樣的 奉獻也帶給整個教會弟兄姊妹很大的激勵,更讓我們願意在奉獻上學習(雖然學得 沒那麼好,但總是願意學習擺上)。所以就在不可能的情況下,教會不但完成了建 堂工作,也在一年內就把錢籌足了。由此可見,老師母本身不但是一位很會奉獻的 人,她奉獻的心志及行動更是具有影響力。 記得天慈傳道師從學校畢業後,頭一兩年在貿易公司上班,在當時她的薪水是 能大大減輕家裡負擔的,因為傳道人的薪水非常微薄,加上又要照顧四個孩子,更 是擷拘。好不容易天慈傳道師可以開始賺錢、分擔家計,她卻告訴父母:神呼召她 ,要去讀神學院。當他們知道這個消息時,不但不覺得可惜,反而高興得不得了, 因為他們從沒想到天慈傳道師會蒙召作傳道人。天慈傳道師清楚蒙召後,他們並不 是為經濟憂慮,反而是歡喜順服地將天慈傳道師全然獻給神,且全力支持她去華神 讀書。而宇光牧師、宇正牧師後來也相繼到華神讀書。從他們身上真的看到「單單 定睛在神身上」的信心。 許多基督徒的信仰只能從教會的表現中看到,而不能從生活中感受到,但從老 師母的身上卻能看到她的信仰是完完全全表現在生活上的,這也是我對老師母最大 也最深的懷念。 那時有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男生──就是我們,在主日後,老師母就會想盡 辦法留我們練詩。但那時剛到教會不久,聚完會只想趕快跑出去玩,這時老師母就 會擋在大門口,而我們就會從側門溜走;第二次看到老師母仍擋在大門口,而我們 也正準備從側門溜走時,卻發現老牧師擋在側門,他們真的是攔截高手,使我們無 所遁形。最後老師母使出一招天羅地網──每週為詩班準備可口的午餐,留住我們 (稱之為天羅地網,實在是「民以食為天」)。 老師母是這樣愛我們,為了要讓我們摸著神的愛、學習事奉神,所以她想盡辦 法留住我們。老師母是這樣地愛神,全然依靠並盡心竭力地愛人,甚至超過自己的 孩子。為了神的緣故,她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她常常把我們叫到房間裡 ,和我們聊天,並教導我們,只要我們有困難,老師母一定盡全力幫忙,她總是在 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付出。如今我們都能留在教會,也都在學習著愛神、愛人的 功課,但和老師母比起來,總覺得自己學得不像;求神幫助我們,在以後的歲月中 ,能更多長進,能夠和老師母一樣。 老師母有一個外號──亞洲女鐵人,這個外號由來是因為老師母是一位很會探 訪的人。那時的探訪不像現在有福音車,只有兩條腿,卻要走遍大江南北地去探訪 弟兄姊妹,關心他們的需要,所以我們稱她為亞洲女鐵人,認為她比楊傳廣、紀政 更厲害。記得老牧師當貴格會聯會主席時,老師母陪著老牧師走遍全台灣的貴格會 ,拜訪每一位傳道人的家庭,關心他們並補足他們的需要。有些教會在十分偏遠的 地方,但他們不畏艱辛,仍然是一間間教會、一個個家庭地拜訪慰問。這樣的精神 ,這樣的愛,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或許都很難做到,何況是在交通那麼不發達的年 代!感謝神,賜給我們這麼好的一位師母,幫助我們在這裡建立這麼好的教會,也 幫助我們在生命上有學習的榜樣,能學習像她「尊主為大」、「以事奉神為樂」。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