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cklin (期待天際相會)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9.3〈宣教專欄〉《海外校園》創刊始末(上)
時間: Sun May 16 00:38:26 1999

〈宣教專欄〉

《海外校園》創刊始末(上)    /蘇文峰、鄭期英(海外校園主編、編輯)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份以海外中國大陸學生、學者為對象的佈道刊物──
《海外校園》雜誌,在洛杉磯創辦了。

  五年來,這份刊物每期發行近二萬份,在海外約四十幾個國家的中國學人中流
傳甚廣,成為海外中國學人從不信到慕道、從決志到篤信的過程中,極重要的助力。

  無形中,它也成為海外從事中國學人事工者的聯絡、推動、資源、培訓中心。

神在大洋兩岸的預備

  這份刊物的編輯方針、事工原理、文字表達等方面,除了具有中國大陸作者明
顯的風格外,也蘊含著台灣校園團契薪火相傳的氣質。事實上《海外校園》的出版
及培訓事工模式,均可看到現代中國校園事工的歷史中,「從大陸到台灣─從台灣
到海外─從海外到神州」的傳承。

  一九七七年,當台灣校園福音團契的學生工作進展二十週年時,北美的華人福
音工作則由「以查經班為主體」進入「設立華人教會」的階段。許多在台灣、北美
曾受校園事工操練的弟兄姊妹,已成為海外教會的領導者。神在太平洋兩岸先造就
、培訓、預備了許多深具學生和文字工作經驗的人才,也在中國大陸預備了中國學
人的生活歷練;這一切,都為了要迎接即將湧現的另一波學生福音運動熱潮。

  就在這一年,中國大陸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後,恢復了大學、高考制度
。許多因上山下鄉而失學的知識分子得以回到校園,並獲得出國留學和學術訪問的
機會。一九七八年起,中國大陸開放了留學政策,初期主要是公派的訪問學者;八
○年代中期後,自費留學生則佔多數,留學的國家也由美國、加拿大拓展至歐洲、
日本、澳洲、新加坡、香港、蘇聯等幾十個國家。

  一九八九年,就在中國改革開放及學生倡導的民主運動達到最高潮時,爆發了
「六四天安門事件」,這一個原屬政治、文化、社會改革的運動,卻成為海外中國
大陸學人事工的轉捩點。

  天安門慘案發生後,大批的學生、學者主動湧入教會和查經班,認真地探索真
理、聆聽福音。海外各地的基督徒也積極面對這一福音群體的挑戰,成立家庭聚會
、大陸團契和福音機構。但在向這一個新群體傳福音的過程中,海外華人基督徒及
西方信徒往往面臨許多困難:這些中國學人深受唯物論、無神論、進化論的世界觀
影響,強調理性至上和自我奮鬥;如何讓他們接受有神、靠神的創造論和人生觀?
而這許多經歷過追尋、希望、幻滅的海外遊子,怎能回歸天父的家鄉?這一群親賭
「三信危機」的明眼人,能夠重拾對真神和真道的信心和信靠嗎?

  顯然,若有一份文字刊物,能將海外中國學人尋索真理的心路歷程描寫出來,
並以「有針對性」的信息闡明基督信仰,對於這波方興未艾、遍及全球的福音熱潮
必有莫大的助益。《海外校園》的異象,就是在這樣的時空下產生的。(待續)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