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cklin (小闓)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8.9〈靈命進深〉國度的事奉觀──憐憫
時間: Fri Oct  2 02:08:58 1998

《靈命進深》

<系列神學>

國度的事奉觀(三十)──憐憫                /董宇正牧師

馬太福音15:29~39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一個生命小組長的心必須是一顆滿有憐憫的心。
  然而,一顆憐憫的心是怎樣的心呢?

一、是一顆為人著想的心

  v32「……他們……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恐怕在路上困乏。」

  耶穌心裡想的永遠不是「我」,永遠不是「自己」,而是「他們」──別人!
一顆憐憫的心永遠想的都是別人,是一顆把別人的需要放在前面的心!

  當我們的心常常為別人著想的時候,這樣的心就是一顆憐憫的心了!

  生命沒有憐憫,我們的心無法發出憐憫的香氣,常常是因為我們的心不為別人
著想,總是主觀地認定別人應當如何如何。若果我們活在這樣的理念法則當中,那
麼我們就離憐憫遠之又遠了;但若果我們先放下一切的標準答案,放下一切對別人
主觀的「應該」,反倒常常活在多為對方著想的理念法則中,那麼,我們就活在憐
憫中了!

  盼望我們在生活裡常常操練這樣的法則:多為別人著想,顧念別人實際的需要
!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憐憫的氣息!

二、是一顆向神仰望的心

  v33「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裡有……」;v36「……拿著……祝謝了……」

  這是兩種行事的法則,一個只會看自己看環境,一個是仰望神!

  一顆心能有積極能力的憐憫,是因為這顆心常常定睛在大能豐富的神身上。當
一個人的背後有一個豐盛的老闆,而且是滿有憐憫慈愛的老闆時,這人的心是絕對
不會無奈的!

  我們無法憐憫,常是因為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太貧乏,;一個豐盛的生命很
容易伸出幫助的雙手!這個世界的人常是有限、貧窮、缺乏的,因此當有需要的人
站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往往就是:我所擁有的這麼有限,我怎能幫助
?我幫助得了多少,我自己都缺乏,怎能幫助呢?

  這就是門徒無法散發憐憫氣息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這同時,我們看見耶穌
所處的環境與門徒相同,為什麼耶穌的反應卻是極度地憐憫?從耶穌向天父祝謝來
看,我們發現是因祂深深知道天父能使這些人吃飽,祂擁有一位慈愛憐憫豐富的天
父,因此祂能以及時的慈心滿足人的需要。由此看來,人必須擁有豐富的天父上帝
,他才自然地能成為一個憐憫人的人!

  我們擁有豐富的神,您看見相信嗎?是的!我們真相信,相信的人就得著了!

三、是一顆榮神益人的心

  v31「……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v37「眾人都吃……吃飽……裝滿……」

  一顆心充滿了憐憫的同時,能夠發出榮神益人的恩典與光彩。這段經文讓我們
看見:一顆憐憫的心在現實事奉生活中,會帶出榮神益人的光彩與果效!憐憫與榮
神益人是如影隨形、形影不離、長久共存的!

  當我們得救後,我們不是立志要事奉神嗎?我們為什麼要事奉呢?當初的決定
不就是為了天地間最崇高的目的嗎?──榮神益人!我們期待這個世代的人不但要
信靠神,更要將一切神當得的榮耀歸給祂!當神的慈愛激勵我們,我們熱切地回應
,願全然委身地事奉祂的時候,我們不是期待這個世代失喪的靈魂、這個時代飢渴
的心靈、我們周遭一切需要的人,因我們所傳的福音、因我們這被耶穌改變的生命
得著幫助供應扶持嗎?

  今天耶穌告訴我們一條發出榮神益人果效的路:憐憫!

  您我是否在事奉一段時間之後,眼中所看的盡都是消極的東西,盡都是人性醜
陋的軟弱面,盡都只是「事情」、「效率」、「果效」,而少見或看不見「人」、
「同工」及「人、同工的需要」?

  這個時代需要事奉神的工人,更需要滿有憐憫的工人。真正能榮神益人的工人
在哪裡?求神讓我們支取、操練──常為人著想,常定睛為人的需要仰望神、向神
支取屬天的恩典!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