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cklin (小闓)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7.11〈幸福家庭〉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時間: Tue Nov  4 16:40:55 1997

《幸福家庭》

<青少年篇>

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李海玉輯

  古人作學問的方法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個階段,現代人強調眼
到、心到、口到、手到,這些都是讀書方法的提示,一個人讀書倘若不講求方法,
結果將事倍功半。

  讀書首先要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最好在固定時間與適宜的場所讀書,排除外
擾刺激。單一時間內只讀一種書,多重感官運用,如自然科學要注重觀察與實作,
英文要朗讀,學習地理要養成繪製地圖的習慣,要做筆記等。讀書僅靠老師教授是
不夠的,要養成自動學習的習慣,以發揮讀書的成效。

  讀書時視覺環境要良好,閱讀姿勢要正確,書本與眼睛距離保持二十五至三十
公分,看書要從水平線三十度的角度來正視書本,閱讀時間每隔四十至五十分鐘,
應休息十分鐘,閱讀光線要適當,不可太強或太弱,唯有保護眼睛才能增加讀書的
效果。一些不良的習慣,如胡思亂想、兼顧雜務、姿勢不良、邊聽音樂、邊看電視
、邊吃東西、情緒困擾、打瞌睡、缺乏讀書的定力等,都會影響讀書的效果。要去
除影響讀書的一切事物,才能集中精神念書。

  對於所讀的書要能思考與融會貫通,才能真正吸收。有專家提出一套方法──
P、Q、R、S、T,可供參考:

  P(預覽):花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頭尾的緒論及摘要。然後閱讀大小標
        題或關鍵字句,了解內容概要及章節次序,找出重要段落。

  Q(問題):以標題或關鍵句為問題,或在內容、形式上找出重點所在。

  R(閱讀):順序閱讀,尋找重點問題的答案,看看作者如何澄清或證明這些
        重要觀念。對說服性的材料要注意:其證據為何﹖是否獲得足以
        支持的證據﹖你相信嗎﹖為什麼﹖對陳述性的材料則注意:段落
        重點為何﹖是否舉例說明﹖如何舉例﹖你還想得到其它例證嗎﹖

  S(重述):閱讀之後,測驗自己的記憶或了解程度,不看書本,儘量用自己
        的話說出或寫出看過的重點,然後在筆記本上作一個簡單的摘要
        ,或將重點劃記在書本上。記住,先消化吸收後,再作劃記或整
        理。

  T(測驗):驗收所讀到的成果。精熟是永不終止的過程,在適當時機或一定
        間隔之後,重覆前述步驟,特別注意已找出的重點或整理過後的
        心得,可自我測試一番,以了解自己所吸收及所記憶的東西是否
        有遺漏或遺忘。

  讀書還要抓重點,這樣才能精要地了解書的整體內容,書的序言、目錄、標題
、圖表可一眼掃描者,大概就是這本書最主要的大意,那些書是重點之所在,在每
節文字中往往最起首與結尾的一段會勾劃出這一章一節的內容大要,這些都是抓重
點的方法。

  整理筆記對讀書也很重要,同學在學校上課,老師講授的內容要抓重點記下,
不用「每聞必錄」;通常老師會把重點抄在黑板上,可方便記在筆記上,不要光準
備了筆記簿來畫人頭,「舉頭望黑板,低頭思╳╳」,要知道整理出筆記來,對了
解書的內容助益良多。回家自行研讀課本時除在書本上畫記號,也最好整理簡單筆
記,以便將來複習之用。

  以上所提出的只是一些增進讀書效率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體會,選擇
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如此才能把書念好。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