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klin (期待天際相會)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2000.2〈迎春納福〉春節禮俗談趣 時間: Tue Jun 20 01:30:22 2000 〈迎春納福〉 迎春納福──春節禮俗談趣 /林以舜 年年過年年年過,新年對中國人而言,格外具有不同的意義。它不但是全 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年的開始,因此中國人想盡辦法,要在新年時討吉 利,以期在未來的一年中,能夠時時順遂、事事稱心,也因此衍生出許多 過年的習俗。但是當我們行禮如儀地遵守這些禮俗時,可知道這些禮俗是 怎麼來的?就讓我們從台灣最常見的新年禮俗開始,談談這些風俗的來源。 新年,一個令小孩期待、大人忙碌的日子。 猶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每到春節時,家裡就會炸一大堆各類丸子,用大竹筐 裝起來,堆得高高地,像一座座小山。還有每年除夕夜十二點,剛剛進入大年初一 時,此起彼落、到處響起的鞭炮聲,直到今日仍然是除夕夜必然出現的情景。 也正因為中國人重視新年,所以在新年時分的禮俗便格外地多。這些禮俗代代 相傳下來,大部分人早已不明白這些作法的目的及意義為何,只是依照上一代的傳 承,行禮如儀。其實若是我們深入作一番思考,就會發現這些習俗都與「祈求平安 」有關。中國人是一個非常重視福分的民族,在這一年之始,更必須為未來一年祈 求福氣,以求得來年的順遂。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我們相當熟悉的新春習俗中,如何 蘊藏了祈福的意涵。 一聲爆竹除殘臘──放鞭炮 鞭炮聲是國人熟悉的聲音,在新年時它更是必然出現的角色。從農曆十二月廿 九日開始,就不時地聽到鞭炮的聲音。在除夕的午夜,鞭炮聲更是此起彼落;在中 南部甚至可能連續一小時不停地有人在施放鞭炮。鞭炮震天價響,更烘托出新年的 氣氛。 但是最初的鞭炮可不是現在這種用紙包捲火藥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爆竹」聲 ,也就是用火燒烤竹節,讓它爆裂而發出巨大的聲音。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據《神 異經》和《荊楚歲時記》的記載,燃放爆竹的目的在於「辟山臊惡鬼」,這種惡鬼 住在西方的深山裡,身高一尺多,如果人遇到它,就會生一場大病。但是這種鬼最 怕爆竹聲,因此每逢新年時,就燒竹把它嚇走。一直到了魏晉時代,火藥發明之後 ,就有人把火藥放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宋代時才開始用紙包捲火藥製成「鞭 炮」,也使得新春節日增添新的光芒。直到清代時,開始在迎神時燃放鞭炮表示敬 意,因此燃放鞭炮的目的便從驅逐山鬼轉移成敬畏神明,用意截然相反。 可見最初燃放鞭炮,是基於信仰的緣故,為了保護人不致因沖撞山臊而患病。 演變至今,雖然驅除山臊的信仰不再,但是國人追求平安的意念仍無二致。 千門萬戶換桃符──貼春聯 大家所熟知的春聯都是以紅紙為底,黑字或金字寫就。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 換上嶄新的春聯,確實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氣息。但是古代的春聯卻不是長這個樣子 。春聯的前身叫做「桃符」,是用桃木板製成的,而且上面不寫字,乃是畫神荼、 鬱壘的畫像,用意是驅鬼辟邪。古人認為鬼怕桃木(所以在電影裡面的道士總是使 用桃木劍),加上神荼和鬱壘是傳說中的制鬼大將,因此二者相配合,成了守護家 門的桃符。這樣的做法據說一直到五代時才有了改變,變成在桃符板上寫字,到明 清時代則開始流行用紙取代桃木板,就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春聯。 春聯的源起和爆竹一樣,都是為了保護人不受鬼魔侵擾而發展出來的習俗。可 見在中國人始祖的心目中,就對天地神靈抱著敬畏的心,也期盼在面對鬼魔時,能 夠找到獲得平安的途徑。 平安確實是人類極為需要的力量,不但古人需要,現代人更加需要。但是先人 留傳下來祈求平安的方法,到了現代,卻只剩下節慶的歡樂氣息;我們的平安在那 裡? 基督徒的信仰有一個特色,就是平安。基督徒信仰的神清楚地表示,祂將平安 賞賜給信祂的人,這份平安不像世上的平安那樣短暫,而是真正使人心靈安穩的平 安。這份平安也不是用來對付傳說中的惡鬼山鞘,而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各 種不定環境的平安。 但願今年勝去年──祭祖 中華民族特別重視慎終追遠,無論在那一個時代中,總是教導下一代不可忘本 。除了文化大革命那一段動盪期以外,紀念祖先可以說是中國人共同的特色。這樣 的觀念與民間信仰相結合,變成一種特殊的文化。由於民間信仰認為,祖先的靈魂 可以透過超自然的力量庇祐後代子孫,甚至賜福或降禍。因此如果子孫想要得到祖 先靈魂的保祐,就必須祭祀祖先,以求得家庭的幸福繁榮。因此在除夕及新春期間 ,為了全家來年的平安與幸福,祭祖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祭祖不但帶有慎終追遠 的意涵,也包括了為全家祈福的意義。 談到家庭觀念時,基督徒的信仰可說與中國的道德觀念最為吻合。聖經中清楚 地告訴信徒:要孝敬父母,而且孝敬父母的人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聖經也十分重 視家庭的倫理次序,教導信徒:在合乎真理的前提下,丈夫要愛妻子,妻子要順從 丈夫,兒女要聽從父母,與中國倫理的教訓十分相符。孝敬父母不但可以使父母得 喜樂,也可以讓家人蒙受神的祝福。 百十錢穿彩線長──壓歲錢 孩子們在過年期間最喜歡的東西大概就是壓歲錢了。拿到壓歲錢,彷彿自己富 有了起來。但是在古代,壓歲錢是用來驅邪,幫助人們過年的。尤其是小孩子,因 為魂魄不全,更是需要壓歲錢,以幫助他們度過年關。但是這樣的信念隨著時代漸 漸淡忘,至今已經成為親情愛意的表現方式。 人實在需要保障,無論是孩童還是成人。這種需要保護、祈求平安的想法,祖 先清楚地以壓歲錢這種習俗來表現。就這方面而言,基督徒實在很幸福──聖經上 形容上帝保護相信祂的人,就像保護眼中的瞳人一樣,這樣的保護是無微不至的。 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 這句諺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是這句話可不只是開玩笑,在中國北方,這樣 的風俗是相當普遍的,也就是趕在過年前這段時間辦理婚嫁大事。為什麼會有這種 風俗?中國人普遍畏神,在婚嫁這等大事上尤其當心,因此忌諱相當多,必須留心 哪些時候可以嫁娶、哪些時候不行,以免在無意之間觸怒神明。但是在年底這段時 間,人間諸神都回到天宮去「述職」,於是人間有了一段無神的時間。在這段時間 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觸犯到任何一位神明,也不會被發現。所以趕在這段 時間內完成終身大事,不必害怕觸犯什麼禁忌。 其實只要細想一下,就會發現中國人對於神祇的態度頗人尋味。我們一方面對 神明十分畏懼,因此許多事情都害怕觸怒神明;另一方面又有人膽敢在求神協助不 遂之時,將神像丟到垃圾堆或河裡;還有人認為神明可以受賄,不會向天帝報告凡 間惡事,因此就有了祭灶神的風俗。一位真正的神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 對基督徒來說,真神的形象實在再清楚不過了。祂有威嚴,使人敬畏祂,但祂 又充滿了愛,使人雖然帶著敬畏的心,卻仍受到這份大愛的吸引。祂絕不姑息惡人 ,但又留下一條出路,讓惡人有機會悔改。基督徒信仰的上帝,是一位威嚴中帶著 慈愛、不放縱惡人但又滿懷憐憫的神。 新年實在是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節日。舊的一年過去,以往未臻完美的事物就 讓它過去;新的一年已至,未來將有全新的道路等候我們去奔跑。中國人的春節習 俗大多已經喪失最初的涵義,代之而起的是節慶的歡樂。歡樂當然是一件好事,但 是期盼在歡喜快樂過春節之時,您也能得到生命中真正的平安,真正的保障,認識 真正的神。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