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klin (期待天際相會)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9.2〈新春專題〉記祖•祭祖 時間: Fri Apr 16 22:37:54 1999 〈新春專題〉 記祖•祭祖 /雷建宇傳道 農曆新年將至,當弟兄姊妹懷著無比輕鬆、期待的心情準備返鄉過年時,想必 有許多人又要再次面對祭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但攔阻家人信主,甚至動搖了許多 肢體的信仰,讓我們從聖經來看看神對於祭祖這個問題的心意。 其實祭祖之禮源自儒家思想,從其制度來看是以孝道為出發點。聖經十誡中第 五條明明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出埃及記20: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 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因此祭祖真正的出發點,和聖經的出發點 是一致的。聖經開宗明義要我們孝順,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換句話說,神 何等看重基督徒對先人的慎終追遠;因此祭祖本身應當以慎終追遠為主,記念先人 的德行,而不是鬼神崇拜、祭祀敬拜祖宗的靈魂。 觀念源流 祭祖若只是為了孝順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把祖先當作神而向他們敬拜,則與真 理牴觸,豈不是把對祖先的尊敬當兒戲、胡搞瞎搞,便宜了撒但?因此家中仍受祭 祖問題攔阻的人要知道: 第一、古代創立祭祖制度不過是叫人不要忘本,今日的祭祖,事前張羅、事後 收拾,過程中到底多少人知道要記念?又有多少人真正在記念?更何況記念先人的 方法很多,又何必一定要祭拜? 第二、祭祖禮儀最早乃是「尸祝」,即以活著的人為尸代表死者,作為一種象 徵,後來才變成用神主牌位。周朝以前沒有墓祭制度(參:蔡邕《獨斷》和《晉書 禮志》),風水迷信、紙錢香燭都是後代附加的。孔子的時代全然沒有使用,我們 今日又何必施行呢?何不回歸祭禮的本意,摒除一切異教邪說的參雜,作真正有意 義的事,而不要隨波逐流。 第三、古人孝道並不看重祭祀,曾子說:「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死後的祭祀儀式,非孝道的要務,與其喪禮上鋪張浪費、驚動親友、干擾鄰里,倒 不如珍惜仍健在的親長,加倍盡孝。 第四、主耶穌孝順他肉身的父母,正是我們的好榜樣。耶穌滿有屬天的智慧洞 見,但是只要父母有要求,祂終究會在真理中順服,讓父母親看見孩子的孝心不斷 進步。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知道祭祖和中國農業文化有關,如今中國已進入工商時代 ,小家庭代替了大家族,因此祭祖方面的固執,已經隨時代而減輕了。過去弟兄姊 妹能勝過,我們一定也能勝過,這是信仰的考驗,神要透過這個十字架,使我們的 生命更像祂,並藉這個考驗大大賜福我們。 可記祖•不可祭祖 基督徒應當慎終追遠,但是不可以敬拜祖先。希伯來書9:27:「按著定命,人 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因此死人的靈魂掌握在神的手中,既不能害人也不 能賜福。孔子在《論語》〈憲問〉第十四章曾說:「知我者,其天乎!」(真正知 道我的,只有上天啊!)死人也不能再幫助活人,中國民間信仰說人死後會變作鬼 神,然而聖經告訴我們:魔鬼、污鬼是墮落的天使,基督徒要先分辨家人是慎終追 遠,還是敬拜祖先的靈魂,若是後者,基督徒不能參與、也不能拿香,在台灣這個 民間信仰興盛的地方,燒香不可能脫離招魂與敬拜的含意,因為民間信仰的燒香觀 念已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所以在台灣的信徒就不應燒香,讓周圍的人跌倒。 基督徒應事先為家人禱告並與家人溝通,明白他們的心意,不要等到祭祖當天 才談,因為那時雙方都容易感情衝動;在事先的溝通中可以導正家人,用純正慎終 追遠的態度來記祖。若是家人真的要祭拜祖先靈魂、向祖先求福,基督徒要在不違 背真理的情況下緩和衝突,例如用一些替代方式:在牌位前述說祖先的行誼、與眾 親友一同追思期勉、消弭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或者低頭向神禱告,為祖先 感謝、求神賜福後代子孫皆能靠著耶穌光耀門楣,向家人表示雖不能參與敬拜,但 仍願意尊敬紀念祖先。跟家人溝通時盡可能說明在耶穌裡身體復活的盼望,否則拜 祖宗的人很難放棄死後由兒女從陽間供養的盼望,絕大多數在牌位及墳墓前燒香跪 拜的人,都不是純粹地慎終追遠。因此基督徒應心裡有數,在神面前誠實、不要妥 協。 面對衝突 若衝突真的發生,信仰也絕不妥協,寧可哭著對父母說:「信耶穌後,我更愛 您、也更孝敬您們,不過我孝敬的觀念有些不同,所以請您們原諒。」回家後一切 粗重工作都幫忙做,甚至是祭祖前的預備工作,做到要拜的時候,可以婉轉向家人 說:「我不能拜,因為我知道祖先已經過世了,這個牌位不能代表祂。」若父母不 能接受而打你,也不要還手、不要大發脾氣,別在氣憤中引起更大的家庭衝突,相 信家人終會發現你在逼迫中仍默默地愛他們,你在面對信仰存亡的關鍵時刻仍堅持 到底,事後主或許會對他們說:「你的兒女為什麼受這麼大的苦,還如此堅持信仰 呢?」這篇信息不是牧師傳道可以對你的父母講的,而是當你為義受逼迫的時候, 神會透過你的順服來講的。曾有一位弟兄因此而被父親趕出家門,不能回家,27年 中他繼續熱心事奉主,神呼召他成為很好的牧師,27年後他的父親才請他回家,那 時父親已病重,在病榻上對他說:「我耽誤了四分之一世紀,今天終於決定信耶穌 ,你可否親手為我施洗?」這位兒子當場大哭起來,天天在病床前給父親上受洗班 ,然後為他施洗,並寫了一篇文章:「我親手為父親施洗」。祭祖方面的逼迫很多 ,我們不要害怕,因為這是一場屬靈爭戰,你我都要付代價。 面為祭祖問題的原則是:事前有好的行為來見證生命的改變及孝心的加增,並 且迫切為家人禱告,求主開家人的心眼,使他們看見真理,不再受迷惑,並且提早 與家人溝通。所有的事都好商量,唯有信仰不妥協,但是堅持信仰的方式,不是激 烈抗爭,而是為義受逼迫、為主受苦。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 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 他們。」(馬太福音5:11-12)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