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klin (小闓) 看板: Grain 標題: 《一粒麥子》1997.11〈編者的話〉 時間: Tue Nov 4 16:55:48 1997 《編者的話》 <走二里路> /馬玉玲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路。」(太5:41) 羅馬兵丁行軍時,依法有權指定猶太人幫他們背負行李,一人一天擔一里。行 一里路,不是猶太人所願意的,因為是「強逼」,有壓力。但主耶穌在談天國倫理 法則時,卻說有人若被強逼走一里路,就和他走二里。行一里,已叫人討厭,現在 還要走二里,不但是「行」的「量」增加了,心理上還要求「主動」,這是一項怎 樣的天國公民法則﹖ 一里路是沉重的壓力,凡是壓力,沒得到是好,得到了反是惱。人生豈不如此 ,傳道書的作者感嘆說「也是虛空,也是捕風」。但試試忘卻壓力,朝向十架,學 著主動走二里,從十架的觀點來看,邁入二里,不單是量的增加,也是質的提高, 是有所作為具突破性的價值。 一里路是道德的責任,但靠著道德而行的毛病是,人往往懂得許多死的道德卻 行不出來,所以保羅說:「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當人要行善 就必先有善,而良善是來自神,善的本體是上帝,神在人的心內,人才能行善。因 此道德有限,靠己無方,除非有神的生命內住,善才能自然而行。當我們行了一里 ,再靠來自神的生命行二里時,那原先所靠的道德就成了自然流露的「生命」。 一里路是工作,人需要工作,但工作也是壓力,除非是愛的投入才是享受。在 愛的定律中不講求代價,不是盡義務而是享福。行一里是工作,但因愛的投入而行 二里卻是享受。 一里路是苦難,如我們背負人生沉重的包袱,汗流浹背,苦不堪言。再走二里 是神要祂的兒女經得起考驗,成為棟樑之才。培根曾說:「經驗是良師,可惜學費 太貴。」年輕時,經驗太少,苦難是學校。神賜苦難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得經驗。 神是要經驗的,當我們不將信仰停留在觀念上,當我們聽道又行道時,「道」對我 們才有益,道才屬於你。當苦難來臨,人甘心樂意走到第二里,就可得經驗。 走一里路的理由是因有逼迫,但走二里卻是高度的信心。人們常抓著不要信主 的理由,覺得有諸多疑問不得解,因為世間的學問都是先明白後相信。但十架的法 則,卻是「相信在先,明白在後」,只要先信,聖靈必引導人明白真理。 一里路原是羞辱,但走二里卻是榮耀。若說二里路是價值、生命、享受、經驗 、相信與榮耀,當你走一里,何不試試看走二里,否則我們永遠只停留在壓力、道 德、工作、苦難、理由與羞辱的一里路上。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