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 [本文轉錄自 problem 看板]

作者: lk (陳小小) 看板: religion
標題: 基督教第四次傳入中國
時間: Wed Sep  6 15:09:19 2000

    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 是第一位更正教到中國的傳教士。他面臨的福音工
場,是非常艱困的環境。

    當時宗教的規定,傳教士不得進入中國,中國人信教一律處死。並且政治上
實施「閉關政策」,重重限制中國與外國往來。通商也只有廣州一個港口可以進
行貿易,並且一日完成,就得馬上出境,或者停留在澳門。另外,外國人不可以
學習中文,中國人若教授外國人華語,被發現,亦是死刑。

    因此對於馬禮遜而言,如何取得居留在中國的身份,是首件要務。雖然他可
以居留在澳門,但是因為當時的澳門由葡萄牙管理使用,而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
因此澳門是天主教的勢力範圍,不准更正教派傳福音,所以他當然無法在澳門居
留。後來不得已他就選擇加入東印度公司,以雇員的身份任職翻譯,進入中國。

    馬禮遜取得居留中國的資格後,開始秘密學中文。他付了很高的薪資請了兩
位老師私下惡補。之所以薪資很高,是因為萬一被抓到中國人一定被處死。有個
老師身上甚至帶著毒藥,隨時準備萬一被抓,馬上自盡,以免遭受酷刑。

    馬禮遜的中文越學越好,但是他發現他無法接觸到一般中國人,無法傳福音。
只能對受顧於洋商的少數中國人、或中國行商傳福音。另外,當時英國對中國的
貿易,絕大部分是鴉片,東印度公司亦是以販賣鴉片為主的煙商。這是毒品買賣,
也不合上帝心意。沒想到這後來竟成為中國人排斥基督教的主要原因(這另闢章
節討論)。

    馬禮遜為了安全起見,就先從事聖經翻譯,英翻中的工作,以及寫些福音單
張。另外,還編了一本中英字典「五車韻府」。到了七年後,第一位中國信徒蔡
科(高)受洗,為第一個更正教的果子。

    1814年,第二位傳教士米憐來幫助馬禮遜。不過他很快就選擇離開中國,而
轉向南洋的馬六甲。因為他認為留在中國傳福音沒有太大的果效,應該去南洋,
向那裡的華僑傳福音。因為當時很多中國人到南洋去發展,賺夠了錢就回故鄉。
於是米憐想,屆時當這些華僑回到中國,就可以自然地把福音帶回去。

    米憐到了馬六甲,便先辦了一個印刷廠,印製一些福音單張送往中國給馬禮
遜使用。而一位印刷中國工人梁發,日後就成為中國第二位信耶穌的人。另外,
米憐還辦學校,預備訓練裝備第一批本地信徒成為傳道人。然而當然沒有人會想
要花錢讀,更別提去讀書,會沒時間賺錢維生,以及要學ABC這些怪東西。最
後米憐的方式是,花錢請人來讀。你來讀書,學校還給你錢。另外,上午教授「三
字經」、「千字文」,下午才講聖經與基要真理。

    隨著越來越多信徒程度提高,米憐甚至辦成中等學校,到了1843年,神學
院也辦起來。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