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 [本文轉錄自 problem 看板]

作者: lk (陳小小) 看板: religion
標題: 基督教第三次傳入中國
時間: Mon Sep  4 23:46:31 2000

十六世紀的改教運動,披露天主教的腐敗,並帶來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分 裂。但對天主
教卻有一種很好的改革,耶穌會就是其一清流。耶穌會不僅帶 來一些改革,並且很重
視將福音傳到外邦。而將天主教傳入中國,最有名的 是耶穌會士利瑪竇。

利瑪竇初到中國時,入境隨俗,他穿起和尚的袈裟,設法傳福音。然而 沒多久他發
現,和尚在中國人的地位其實蠻低的,沒有多少人理會他這個洋 和尚。在苦心研究
後,他發現儒者才是中國被尊崇的人。若要有效地跟中國 人接觸,打入對中國社會有
影響力的知識與統治階層,就必須瞭解孔孟學說、 熟讀四書五經。於是改弦易轍,他
便身穿儒服,苦學中文,結識學者名流, 並嘗試與之對話。

利瑪竇研究當時中國文化的顯學「宋明理學」,發現這是一種無神的學 說,基督信仰
無法切入。在他研究到先秦原始儒家時,發現孔子尊崇的「天」, 實在是接近一種有
位格的上帝。找到這個切入點時,他開始用先秦儒家來壓 制宋明儒家。並讓中國士大
夫正視自己文化的缺陷,需要基督信仰來「補儒」。 從而達成基督信仰取代儒家信仰
的「超儒」境界。

當年耶穌會的會士訓練極為嚴苛。一個完整的會士訓練要經過十五年, 除了基督信仰
該具備的知識外,人文、自然科學都少不掉。以致於當這些極 端優秀的會士進入中國
時,自然而然地將西方最強的科技與思想帶進來,因 此吸引不少中國提倡改革的知識
份子。明末清初的中國知識份子故從之學到 不少東西。繼會士利瑪竇之後,第二有名
的會士就是湯若望,他甚至成為第 一位傳教士被朝廷聘用的欽天監(天文台長)。在
這些耶穌會士努力下,天主 教在中國得到盛大空前的發展。

在明朝末年,耶穌會士並獲得進出禁宮的自由,可以向后妃傳道。當時 皇太后、皇后
、太子都受洗入教。永曆帝甚至也曾參與彌撒。當明朝要滅亡 前,皇太后還向教皇求
援,不過歐洲卻沒有提供任何援助。

到了清初,皇帝對天主教仍採優容政策,讓教士依然在宮內任職。然而 卻發生件大事
「禮儀之爭」,使得整個天主教傳教工作開始發生問題。

「禮儀之爭」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基督徒可不可以尊崇孔子與祭祀祖 先!其實這個
問題到現今,對於知識份子還是不小的問題。儒家學說對於中 國社會和文化是最重要
的基礎,不容置疑。不祭孔者,就沒資格參加科舉考 試、不能做官、、,相當於「不
忠」。不祭祖者,則是「不孝」,可受萬人的 唾罵。

利瑪竇其實早就知道這件事。但是因為他把儒家推到「先秦原始儒家」, 而非「宋明
理學」,因此他認定「祭祖祀孔」不能算是宗教行為。但是除了耶 穌會之外,此時還
有很多其他差會也進入中國。彼此間發生不少競爭與敵意。 於是乎另一些人(如道明
會)反對耶穌會縱容中國信徒祭祖祀孔的拜偶像活 動,竟上書教皇,請之裁示。1704
年教皇革利免下令全面禁止中國的信徒進 孔廟、祠堂、上墳、、等,所有與祭祖祀孔
相關活動。這個禁令傳到皇帝耳 中,使得中國皇帝康熙大為震怒!!他認為遠邦的小
教祖,膽敢破壞中國傳 統的禮儀,竟管轄權拓展到自己的臣民,僭越中國皇帝的地
位,豈不是一種 挑戰?因著「禮儀之爭」,使得康熙因此下了禁教之令。

接著是雍正大帝,他本來就對天主教沒有好感,加上天主教會士曾介入 他與他的兄弟
爭奪皇位裡,故他亦是下令禁教。甚至中國人信基督教,一律 處以死刑。

乾隆與之後繼位的皇帝也都下令禁教。天主教在中國的黃金時期終告結 束。實在可
惜!!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