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freshman 看板] 作者: gospel (非常女貓) 看板: freshman 標題: 《心靈小憩文學世界》讀東坡詞 時間: Tue Jun 13 00:00:59 2000 東坡詞之「月」 作者:shaker 東坡詞中常有月,是明是缺,往往都有著多樣的意涵,人 月之間,總是有說不盡的轇轕。一輪明或者不明、圓或者不圓 的月,照李白,照東坡,照楊喚,照我。照東坡的月反射出怎 樣的光芒呢?先從月意象最豐富的〈水調歌頭〉看起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起首就是一個「天問」,「明月幾時有?」什麼時候開 始有月亮的呢?這就挑起了生命無解的根源問題,而這樣的問 題的出現,往往也就是一番尋索的開始。問「明月幾時有」在 我看來,等於是問「生命究竟是什麼?」也暗藏了許多相生的 問題,就開啟了全篇。之所以將「明月幾時有」這樣的問題「 把酒問青天」,是以月為昔在、今在、往後仍在之物,作為一 個宇宙的律、或者一條生命長流的象徵。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承上啟下,帶出仙境與人 間的對照,字面上看來,是說想到月(天上宮闕)之不受時間 限制(今夕是何年),當下情感上的反應是「欲乘風歸去」, 但在多想一層,「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一方面可 以將「瓊樓玉宇」看成是一種完全超脫世俗、抽離於人情物外 的「仙境」,東坡否定了,他沒有要跳出生命長河之外,他是 「情之所鍾」之輩,不勝「太上忘情」之寒,不如在人間「起 舞弄清影」;另一方面,或者可以扣到之前的生命難題,當他 更深地迫近自己、反視生命,生命本身無解的情緒使他「恐」 且「寒」,像〈後赤壁賦〉中「凜乎其不可留也」的感受一般。 下片,月又變成了一個如影隨形的、總是以它的圓照人事 之缺的形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無所不在的月光 照的是他無所遁逃的情緒,人與月開始有密切的對照關係,「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強烈的反襯,襯出無情天地 中的有情人、不變的明月下擾動的人情物事。 之後又作翻轉,將人與月連結了起來:「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人長久」「共嬋娟」。原本以月反襯人生 的短暫與缺憾,是很深刻的情感流露,然後作了一個哲理的反 省:月也有陰晴圓缺,並不影響月的本質;人的悲歡離合,也 不改變生命的本質。如此明月與人生可以相互應和起來。 最後,再回到情感層面,以月為聯繫兩地有情人的媒介, 共一月,情相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人情長 久,作為生命不變的本質之一,便可以超越悲歡離合、陰晴圓 缺。 大約可以歸納出,月在哲思上,是作為東坡「變與不變」 的辯證,在情感上,常襯出人事的缺憾與蒼涼。〈江城子〉最 末:「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一片無限淒冷的 場景。蘇軾作〈水調歌頭〉「兼懷子由」,兩人雖受空間阻隔 ,仍一情相繫,能夠「千里共嬋娟」,但在〈江城子〉,他懷 念死去的妻子,與他共一「明月夜」的,只有「短松岡」,說 不盡的蒼涼在言外。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