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gospel.bbs@cis.nctu.edu.tw (月童), 看板: story 標 題: 《文學評論》戰爭與和平中的心靈激情(2)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Nov 18 19:04:29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news.mcu!news.cs. 羅坦霞對德烈的拯救與摧毀 托爾斯泰一直把羅坦霞放成伏筆,直到德烈的精神危機嚴重到不能再嚴 重時,羅坦霞成為小說的重心了。 托爾斯泰絕無法想像他筆下這個羅坦霞,吸引多少讀者的心,又有多少 「托爾斯泰專家」想透過托爾斯泰生平研究,找到羅坦霞的原型。羅坦霞是 「戰爭與和平」中刻畫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她的活潑、天真、誠懇、善良, 在字裡行間躍動著幾乎要繃出來。 坦霞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她是個直覺而感性的人物。在她的世界裡 ,一切事情都是如此簡單易感,一輪暈月、一首歌曲都會感動她的心,一點 點小變化,都會讓她快樂得不得了。煩惱難來易去,歡樂俯拾即是。 德烈碰到她,心靈深處本應擁有、卻被教育壓抑掉的感性直覺被呼喚著 ,那退隱後不再言笑的深沈嚴肅變輕鬆了,最重要的是,他重新有了想要好 好愛、好好生活、重拾年輕的願望。 可是直覺易感的坦霞不是沒有缺點。托爾斯泰一直埋著伏筆,就是她因 為太易被感動,根本無法分辨愛是什麼。 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勾引事件發生了。幸好坦霞被上帝寵愛的,因被家 人發現而沒有墮落。 坦霞這場移情別戀的事件導致德烈第二個人生中的精神危機:恨與懲罰 。 宗教界對畢瑞的拯救與摧毀 畢瑞呢,走出虛無,起初是靠著宗教。而後再回虛無,還是因著宗教。 但這宗教,前者和後者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前者,是一個讓人尊敬的前輩談到的「以行動瞭解上帝」,這對缺乏意 志力行動力的畢瑞而言,當然是個心靈療方。 但是這也看出托爾斯泰的宗教觀:宗教,最重要的是在行動本身的證明 能力,而不是在天馬行空的玄想。前輩說:「你不快樂,那就改變生活,因 為上帝在生活中。過讓自己滿意快樂的生活,就會認識上帝、因為你遵從了 上帝的旨意。」 畢瑞曾經因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快樂。 可是後來的宗教為何又摧毀了畢瑞呢?因為畢瑞進入了非常龐大的組織 體系,裡面良莠不齊,虔敬者少,政教掛勾者多,單純的畢瑞無法分辨,漸 漸就變成宗教組織倚重的「散財童子」。 畢瑞又回到原先的精神危機:虛無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