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gospel.bbs@cis.nctu.edu.tw (月童), 看板: story 標 題: 《文學評論》戰爭與和平中的心靈激情(1)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Nov 18 19:03:16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bbs.ee.ntu!freebs 「戰爭與和平」中的心靈成長與救贖 作者:gospel 托爾斯泰寫完「戰爭與和平」後說,德烈與畢瑞都是值得讓人尊敬的人 物。不是因為他們偉大、走在時代前端、思想非凡....,而是因為他們一直 在努力的超越自己。 的確,德烈與畢瑞有他們的幸運:他們正好活在一個大時代裡;正好遇 上拿破崙這世界史上第一個以偉大的意識型態——自由、平等、博愛,吸引 千萬有志之士追隨的英雄;正好處在俄國民族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他們因 戰爭而蛻變;因愛情而豐富自己....。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物都活在這樣的 大時代,卻是沒有超越自己。 因此,德烈與畢瑞一定有他們的優點。 德烈與畢瑞兩人有著根本的不同。德烈是個意志力強烈、企圖心旺盛、 卻缺乏溫柔與愛的男人;畢瑞則是個哲學思維強烈、意志力與行動能力卻都 很薄弱的男人。他們將因著他們所遇到的人與事,走出他們的缺點。 從追求偉大到退隱生活 對德烈而言,拿破崙是不凡與偉大的象徵。 德烈顯然對上流社會的庸俗厭倦到極點,因此,他也無法再愛恰好成為 上流社會典型人物的妻子麗沙。其實麗沙不是壞人,她只是無法超越從小到 大養成的上流社會種種習慣。 德烈離開她去戰場上,未嘗不是想尋找一個機會,讓自己不至於一輩子 成為自己最痛恨的庸俗人物。他對拿破崙矛盾複雜的情感,也反映出這一點 :想讓自己成為偉大。 而機幾乎讓他死去的受傷,與倒地那一刻看到的浩瀚的天,讓他明白英 雄再是英雄,也不能成為偉大,一切都只是虛榮。 這一刻他想到他的妻子,充滿悔恨。 沒想到德烈終於戰敗死亡趕回家,卻是與妻子訣別的時候。 於是德烈碰到人生中第一個精神危機:退隱。 德烈的退隱,並不是一個超越自身的行動,主要是在於他只是逃避。他 跟畢瑞說:「現在我對生命的智慧諫言,就是避免後悔和生病。」因此他不 讓自己有任何企圖心,除了孩子,他也不再關切身外之事。他已無法再有任 何把握:這世界上還有沒有一種目標、或配稱為偉大的事物,是真正值得被 人追求的。萬一再將自己涉入追求,卻仍舊發現不過是自己的虛榮,怎麼辦 ?更何況,每一個理想抱負背後,可能都會加諸他人一些無法避免的傷害, 事後也無法挽回補救。 思想與行動、心靈與肉體割裂下的虛無 對畢瑞而言,拿破崙是意志力決斷力的代表。 畢瑞是個擁有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思想,意志力卻異常薄弱的男人。他甚 至無法抵抗酒肉朋友的誘惑,吃喝瞟賭樣樣都來,當然,他也就不可能對人 生有什麼計畫。不過,畢瑞內心裡的善良質樸,又讓他不至於道德跟著沈淪 下去。於是,畢瑞變成腦袋和手腳、肉體和心靈徹底的不協調的人。 德烈對畢瑞不落庸俗一直很欣賞,但也擔憂著畢瑞的意志薄弱。 果真,畢瑞無法抗拒美色的誘惑,胡里糊塗結了個政治婚。這婚姻就變 成他最大的災難。 於是畢瑞碰到生命中第一個精神危機:虛無。 他的虛無來自對意義徹底的不確定、對是非徹底的不確定。虛無使他更 加透過肉欲各種的滿足,來逃避腦海與心靈偶而清醒時,必然帶給他的痛苦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