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Ladycat.bbs@csie.nctu.edu.tw (喜歡獨處的貓),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從電影談死 ─ 「犧牲」一片中死與生的探討(上)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ue Dec 10 11:05:13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犧牲」一片中死與生的探討 ── 人類永恆的恐懼與希望 ─────────────────────────────────── 塔可夫斯基導演此部電影時,已經得知不久於人世,這部電影是他最後一部 電影,隨即已肺癌告終。他拍這部片子時,人家問他對死亡的看法,他說:「只 知道死亡的恐懼,不知道死亡。」 這部電影也是他唯一一部離開俄國到瑞典導演的電影,因此片中多少有著柏 格曼的影子。 電影一開始,是男主角亞歷山大帶著年約五六歲的孩子去很大的空地上種一 棵樹,邊種邊說:「很久以前,有一個修道院裡的修士種了一棵枯樹,每天定時 澆水,從不間斷,三年後,這棵樹長滿了果子。」 亞歷山大帶孩子回家。這天是他生日。好友郵差送來朋友的賀禮:一幅達文 西的宗教畫「聖士朝聖」,畫中馬利亞抱著小耶穌坐在樹下,聖士在他們面前俯 伏。這幅畫在電影中具有強烈的象徵含意。 交談之間,一聲劃破天空,使房子為之震動的聲音出現,東西碎裂到地上, 大家探出頭往外面看。 這時,現實進入夢境。 於是,電影進到前大半斷,宛如夢境的描述:生活到某一天,全世界人類都 被迫面臨世界上最後一場大戰。在亞歷山大家中,因著這突然而來的世界末日的 迫近,出現無法克服的恐懼。 這一家人,有亞歷山大的妻子,在早年亞歷山大作演員時愛上他,等亞歷山 大放棄演員生涯時,對亞歷山大的愛情就冷了。她只要舞臺上的亞歷山大。 有亞歷山大的大兒子與媳婦,大兒子作醫生,正值生涯顛峰,面對的盡是未 來的計畫。 有一個女傭叫朱莉亞,另一個女傭叫馬利亞。與朱莉亞的平凡相較,馬利亞 除了幫傭,好像對這一家人,有一種神秘的看透一切的理解與同情。 還有一個亞歷山大的好朋友,作郵差的,他對神秘不可解的故事有蒐集的癖 好,正是為此,他選擇郵差作副業,好讓自己可以接觸各種小道消息,並向當事 者求證。雖然精於神秘之事,郵差卻恐懼達文西的宗教畫,總覺得這宗教畫對他 充滿不祥。 還有,就是年僅五六歲的小兒子,他是這一家人甚至包括女傭,所有的愛與 盼望的焦點。 至於主角亞歷山大,就是很典型的,誠實面對自己,理性,充滿人道的典型 。他年輕時作演員,很成功,但是有一天他忽然為了對自己更誠實,不想再扮演 別人,決定退休。這決定傷害了他的婚姻,得不到他妻子的諒解。亞歷山大隨後 花若有的時間追求哲學、美學、藝術....,但當年老時,卻仍舊覺得沒有真正得 到自己想要的。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郵差朋友不斷跟他陳述各種神秘的故事 。他說他被自己的「自由意志」關進囚籠。 (待續) 發信人: Ladycat.bbs@csie.nctu.edu.tw (喜歡獨處的貓),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從電影談死 ─ 「犧牲」一片中死與生的探討(下)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ue Dec 10 11:05:30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續上一篇) 電影花了很多時間陳述這家人面對人類最後之戰的恐懼。所有的恐懼,最後 都凝聚於現世一切的消逝, 情愛的割斷,生命的一無所剩.... 然後,又把這恐 懼具體化在最小的孩子生命的安危之上。 恐懼越來越嚴重,妻子歇斯底里,電話不通,停電,不時有劃破天空的使大 地震動的聲響。 亞歷山大回到床上,坐在跪在床前禱告,向他過去認為並不存在的上帝禱告 ,說,當這家人面對恐懼與死亡,關懷著自己深愛的人,卻一點也沒有辦法時, 他只能向上帝呼喊,這是全家人唯一一線希望。 禱告後睡下,夢境急轉直上。郵差突然出現,告訴他一個小道消息,說那個 女傭馬利亞,可以拯救一切,去找她,讓她愛他,向她許願。馬利亞住在不遠處 的教堂裡。(在這裡特別要注意對俄國的基督教信仰而言,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具 有很重要的安慰受苦者的信仰意義。讓這女傭取名馬利亞,又住教堂內,是一個 信仰象徵。) 於是亞歷山大作了一個決定,他決定讓成為「囚籠」的自由意志,變成一個 藝術品。當他作這個決定時,鏡頭停在達文西的「賢士朝聖」圖中的馬利亞與聖 母,鏡頭繼續,同時鏡頭重疊著出現了房子外的一棵大樹。(馬利亞與大樹,在 這電影中都有很強的救贖與盼望的宗教意涵。) 他去找馬利亞,馬利亞撫慰他,卻是說:「你受家庭的傷害太深太深了。亞 歷山大痛哭。 到這裡,電影從夢境進入現實,亞歷山大醒來,這天是他的生日,導演使光 線明亮燦爛,電話暢通,電也任意使用。亞歷山大打開收音機,出現一點日本音 樂緊繃絲弦的肅殺聲,他關掉收音機,走出室外。 他與觀眾都會以為一切好轉了。 結果不是,劇情再度急轉直下,他發現家人在談論他,毫無關切之情,說他 有漂亮的房子,還有什麼不滿足?大兒子想去澳洲,妻子生氣,大兒子說他想逃 離家人的關心,逃離一切錯誤,媳婦跟兒子跟母親之間也有很多不合。言語非但 沒有造成溝通,反而造成很多傷害。 他宛若無力的旁觀者,夢境中他扮演的尋找救贖以及得著救贖的幻象根本不 存在。 他哭著問:「我的小傢伙呢?(指小兒子,意涵最後的信心與盼望),這時 電影沒有交代。 然後家人在爭吵後,氣氛不太好的出去散步。 這時觀眾才發現男主角在現實中,不僅是個無力的被傷害者,而且已經出現 精神失調的狀況。亞歷山大等家人走後,又把收音機打開,放出日本的肅殺,宛 若武士殉道的音樂,然後放火燒了房子,火光中的房子,恰似世界末日最後戰役 中的火光。 這時觀眾才會明白,亞歷山大夢境中真正想要表達的恐懼:不僅是死亡的死 ,也是情愛的死,生命的死。 電影最後一幕相當有震憾性:亞歷山大被送往精神病院,救護車走在山路上 ,那個象徵宗教救贖的馬利亞騎腳踏車追著車子,然後車子經過一棵枯木,亞歷 山大在意志清醒時找的小兒子正在這裡,他在提水澆這棵枯木。馬利亞在這裡目 送救護車,陪伴小兒子,然後回轉回家。 鏡頭漸漸仰望上樹的頂端。小兒子澆完水,躺在樹下,問自己:「為什麼太 初是道呢?」(這句話出自聖經,意思是,遠古太初使一切生發的,是上帝,是 上帝的話。) 這時,電影配樂出現一段平和的聖樂,螢幕上打出這位將死的導演對最後一 部電影要說的話:「僅以此片獻給我的兒子。獻上我的信心與盼望。」 (end)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