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尉) 看板: religion 標題: 盼望與信仰 時間: Thu Dec 5 15:28:02 1996 ※ 引述《Eis (:))》之銘言: 盼望與信仰 在但丁的《神曲》中,地獄之門上寫著如下一段話: 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罪惡之淵,從我這裡走進幽靈隊裡。正 義感動了我的創世主:我的神權、神智、神愛的作品。除永存的東西以外,在 我之前無造物,我和天地同長久。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希望拋在後面罷! 「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希望拋在後面罷!」只有放棄任何盼望的人才被容 許走進地獄之門,只有沒有一絲盼望的人才會被地獄收留。死亡以它無盡的強 力攫走了我們的盼望。綜使我們堅持盼望著死後復活的生命來否定死亡,然而 ,正是死亡,構成對盼望的徹底威脅。我們盼望著死亡的被否定,這盼望卻正 遭受被死亡否定的危險。死者沒有盼望。生者可以盼望任何事,但是,當生者 面臨死亡,他明白,他的一切盼望都將隨著死亡的來臨而消散無蹤。只要我活 著,我可以期待任何奇蹟的發生,我的事業、我的財產、我的家庭、我的愛人 都不會遠離我。然而一旦我死了,就進入了虛無,不再擁有任何事物。死者無 權擁有只屬生者的東西,生者亦無權擁有死者。 死亡否定了生命,而我們可以在盼望中去否定死亡。但事實似乎是:盼望正 面臨死亡的徹底否定。 畢竟我們看不到所盼望之事。既是盼望,就必是現在未臨之時,所盼望之事 ,必是所無以觀看、甚至無所保證之事。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死亡,死亡之後 ,已無所知。我們期待一個末世天國來否定死亡,但死亡正準備否定這個期待 。盼望之心將如何承受,如何面對? 將臨之事如何能成為好似現臨之事?穿透時間距離,使我們得以堅固盼望的 基礎是什麼?聖經的建議是:信仰。「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 確據。」(希伯來書11:1)因著信仰,我們的盼望才得被堅立。盼望在信仰之 中被確立,除此恐已無他途可求。 未知之事,只能被信仰,不能被保證。理智要求保證,但未能保證之事只促 成信仰。對死亡的否定,唯在信仰中方得成就。對末世天國的祈嚮,不能被推 知,被臆想,被思及,它只要求被信仰。正是在人類理智所無力達及之處,信 心之躍使得盼望得以可能。走進信仰,才能承領盼望,離開信仰,盼望將無基 可立。在地獄之門前,沒有信仰的盼望將被丟棄,死亡輕易攫取無盼望之人。 然而信仰使得地獄之門無法洞開。撒但或會要求信仰者講出理由,但信仰無需 理由。信仰是一個生存抉擇,在死亡之門前,剎那的抉擇,使得信仰者重新與 永恆相繫,與上帝相關;剎那的抉擇,使得信仰者之生在永恆之光中被上帝紀 念。這正是所殷殷盼望的末世,穿透時間距離,在信仰者身上於每一信仰的瞬 間相遇。當上帝與人相遇,一切苦難提問都可被解答,不是被人自己解答,而 是被上帝解答,解答在十字架上被人類聽見。 因此,人們如何可以在盼望中以愛去記憶苦難?最後的答案只能是信仰。形 上學家可以嘗試思辨,邏輯學家可以嘗試論證,但無力思辨論證的芸芸眾生, 可以嘗試信仰。無人不能信仰,這是最簡單的法門,也許,亦是唯一的法門。 「唯獨信心」,這是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喊出的第一句宣告,於今依然值得 我們細細體會。 對末世天國的盼望只能在信仰中實現,對超越死亡的盼望只能在信仰中成就 ,對苦難結束的盼望只能在信仰中完全。 信仰,承載著盼望。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