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wei (尉)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死亡與苦難
時間: Thu Dec  5 15:25:15 1996


※ 引述《Eis (:))》之銘言:

死亡與苦難

 死亡,是對生命的否定。

 無論在任何思想體系底下人們如何詮釋死亡、如何美化死亡、如何解釋死亡
,死亡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對生命的否定。死人不再會爬起,他不再
會講話、唱歌、跳舞,他不再會凝視美麗的花朵、撫摸小孩的面頰,當然,他
也不再會去愛,至少被愛者不再感知到死者的深情凝視與溫柔愛撫。

 無論生者如何臆測死者的精神狀態和其靈魂歸宿,至少生者極為明白:他不
屬於死者。生死之間的距離是如此明顯,只要我們曾站在死者身旁,我們不得
不承認,死者的世界不等於生者的世界。即使有無數的學說教條試圖取消生與
死的差別,但在現實生活裡,我們確知:死者不屬於生者,而生者終要成為死
者。

 死是對生命的否定,而且是一種必然的否定。許多人無法承認這個事實,許
多人總只相信邏輯教科書上的三段論:凡人皆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
拉底會死。但他們卻無法相信自己必死:凡人皆會死,唯獨我例外。存在主義
讓人看到死亡的必然性,儘管殘忍卻極其真實。生者終將死,即使彷彿死離生
者還如此遙遠。的確,當生者仍生,他與死有著無限的距離,但這距離卻可以
在剎那間被跨越,生者即成死者。這死亡的剎那隨時會臨,令人心驚膽顫。

 沒有一個正常人會為死而死。若有人自殺,他或是處於極大的悲痛之中,或
是為成全更高的善而不得不死。這已然表明,死不必然屬於會作抉擇的生者,
因為沒有生者會無故抉擇死。這亦表明,若因著生者的抉擇而導致死亡的出現
,這就不會是自然而然的合理事件,不會是這美麗世界中理應發生的事情。我
們可以說,這是一個真正的苦難事件,因為它沒有任何被合理化的可能。一個
徹底的不合理事件,就是一個真正的苦難事件。在這種苦難事件中,任何一滴
眼淚都是枉然,母親的淚流盡了,正意味著這是苦難,而且是無可挽回的苦難
。之所以無可挽回,因為它是以死亡為背景。死亡以苦難為衣,告訴世人,死
亡使得真正的苦難得以可能,在苦難之中,死亡得到最後的冠冕。

 我們若要使苦難合理化,若要取消苦難,那麼,就必得取消死亡。我們必得
盡力得到諸如以下的結論:人不會真正死去,死去的只是錮限靈魂的肉身,死
亡使得靈魂得以純淨超升;人不會真正死去,死亡只意味著無限輪迴中某一次
輪迴生命的結束,還有下一個輪迴生命等著人;人不會真正死去,死亡只是一
個幻象,只是因緣生滅之中的一環罷了。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想要取消死亡,無論我們使用何等高超的學說理論試圖安
慰被死亡侵擾不已的心,無論我們如何利用人類偉大的心智力量來逃避死亡的
否定力量,我們的雙眼,是的,我們的雙眼,不是理智思辯,不是玄思默想,
而是我們的雙眼,看到的是母親的眼淚,是小孩的屍體,是一個可怕的被迫的
自由的抉擇。這抉擇是自由的,蘇菲可以自由抉擇留下男孩或女孩;這抉擇是
被迫的,蘇菲無權逃避這抉擇;這抉擇是可怕的,因為它與死亡緊緊聯結,而
且死的是自己的孩子。

 我們可否說蘇菲殺死了她的女兒?如果沒有抉擇,就不會有此一質疑,但正
因有抉擇,我們就不得不問,為何是女兒被殺,而非兒子?自然我們可以辯稱
,總有一人會被殺,不是女兒,就是兒子。但是,一個人被殺了!她不是必然
得死,但她死了,因著總總因緣,其中一個因緣是她的母親的抉擇。她死了!
死亡擄走了她,我們如何可以平心靜氣的用(AorB)and(-Aor-B) 這種邏輯式子
來解答這個小女孩為何被殺的問題?

 我們不能,這是一個真正的苦難事件。除非轉眼不去觀看,才可以不被這個
問題困擾。如果我們可以閉起雙眼,只用我們的理性思辯,只用我們的玄思默
想,我們可以輕易的在冷冰冰的電腦螢幕面前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再觀
看這個苦難世界,如果我們終於說服自己這個世界只是虛幻,如果我們可以訓
練我們的雙眼,使它們看不到世界的苦難,而竟能看到世界苦難表象背後的「
真相」,我們就可以輕易的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當然可以輕易的解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不是蘇菲。我們是形上學家與
邏輯學家。但是形上學家和邏輯學家也會死。目前所知最後一位形上學家是海
德格,他已經死了,巧的是正是他在本世紀為人類敢於正視死亡盡了一分心力
。(當然,也許三十年後會有另一位大哲學家站起來說最後一位形上學家其實
是德里達,而當時德里達想必已經死了。)至於最後一位邏輯學家之死較難斷
定,宣佈形上學的死亡容易,宣佈邏輯學的死亡,至少在目前看來尚不太可能
,但無論如何,即便高壽如羅素,也已死了許久了。

 何不接受人人必死的真相?何不承認苦難事件的真實發生?苦難在我們眼前
發生,這片苦難大地不住哭號,死亡不斷威脅著世人,於今為甚。環境污染、
核子武器……,也許下一時刻,世界便會毀滅。走在台北街頭,誰知不會突然
面臨生命終結之各種意外?死亡使得真正的苦難事件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如此之
近,自己的死、親人的死、好友的死……,死亡與生者密不可分。

 就算未曾經歷任何死亡威脅,我們終得承認,在世界的某時某地,一位母親
因為她的抉擇使得她的女兒死了,苦難得勝了,這真實景象令人悲苦不已。在
苦難之中,我們終得見死亡的無比強力。有的死亡不會令母親的淚流盡,但一
個真正的苦難事件則不然。無辜者的眼淚,幾讓我們無法承擔苦難,誰教它以
死亡為背景?

 苦難,承載著死亡。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