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psycho.bbs@cis.nctu.edu.tw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人是什麼?』─ 導論(上)作為價值系統比較的價值現象學方法論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Apr 29 23:52:28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edu.tw!news.cc.nctu.edu.tw!news.cis.nctu.edu.tw!ci

『人是什麼?』─ 導論:作為價值系統比較的價值現象學方法論(上)
===================================================================


一、從中西文化比較談起:

    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大的自尊心受挫,清末列強入侵可以算是極嚴重
的一次。在這種社會時局下,中國文化史上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反傳統
風潮。本來文化變遷史上反傳統的現象是時時存在的,但是,如「五四」
運動這種大規模而且全面的反傳統主義可以說是世界絕無僅有的一次。當
然,「全盤西化論」在精密的思想分析下,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思想恰好就
是傳統文化的「一元論式整體主義」之表現,換句話說,反傳統的人基本
上就是根據傳統文化思維模式來進行思想。

    然而,另一個重要的事是,『為什麼他們選擇對中國傳統文化完全失
望的全面反傳統主義,而不是一元論式的維護傳統文化、主張「中體西用
」這種全面性傳統保守主義?』。一元論的思想可以產生極端保守主義,
也可以產生極端反傳統主義;從五四運動以至現在大陸學者思想著作上普
遍的反傳統現象,我們可以說,現代中國人(文化上的中國人)普遍對傳
統文化失去信心。當然我要先聲明,失去信心不代表他們就會因此不會受
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種論調:就是中國文化是感性的,西方文化是理
性的;中國是重視精神文明的,西方是重視科技文明的。這種把中國文化
與西方文化簡單化約成『心靈』與『科學』的思想,基本上當然犯了化約
主義的嚴重毛病,但是卻幾乎是一般人的直覺意識 ── 我們可以常常發
現,許多知識分子與新興宗教,總是認為東方精神文明可以成為西方文化
疾病的良藥,這種思想的背後,往往就是『中國有偉大的五千年精神文明
是西方沒有的』這種化約主義。如果這種想法是對的,那麼,我們知道西
方與東方接觸時,西方也正在經歷價值毀滅的實證主義與虛無主義之洗禮
;上帝己死不只是一個思想結論,更是時代文明的一個具體象徵。在這種
背景下有許多西方思想家極力推崇中國精神文明的優越性,同時也成為許
多中國思想家為傳統文化撼衛的理由。但是,我們馬上得解釋這種現象─
西方文化對自身價值體系之懷疑是『內在生成的批判』,並不是接觸了中
國文化才發覺『完了!比不過中國人!!』然後進行自我反省;而五四運
動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則是『外在刺激的批判』,如果沒有西方文化的
刺激,中國文化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五四運動的反傳統運動。再者,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中國文化的精神文明真的高過西方文化,那麼理
論上中國人應該比西方人有更完整堅固的價值系統,這種堅定的價值系統
絕對不會造成人們因為信心動搖而產生極端的反傳統主義。而如果西方文
化的精神文明比不過中國文化,那就會發現西方文化面臨中國文化後發現
另一個更偉大的上帝,理應造成西方價值價值的全面崩潰,人人對固有價
值徹底喪失信心,而產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然而,從歷史上看來,顯然
中西文化深度交流後,信心大失而產生激烈反傳統主義的人,是中國,而
不是西方。

    本文這些論證的目的不是要進行中西文化熟優熟劣的比較,本文是以
上述的論證表示:我們一般對東西文化的比較上,常常陷入了怎樣的錯誤
。由於只看到西方的科技文明,又否定西方精神文明可以比得上中國,因
此對西方的研究就走錯了方向,對中西文化比較也比錯了對象 ── 如果
西方的精神文明不是科技文明,那麼拿中國的莊子來對比西方的科學精神
,這豈不是完全搞錯對象的比較?

    一種正確的文化比較是,要分析精神文明這種價值系統的比較,對得
拿出中西文化各自的價值系統進行比較。如果說中國的精神文明在於儒、
道、佛所混合的思想,那麼拿來相對比的西方精神文化應該是基督教與希
臘思想的混合,而不是過度偏向希臘文明的科技精神。

    這種文化比較的意義何在?

    讓我們再回來想一想五四以來的反傳統主義,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
人發現他所認定的價值系統不能給予他面對個人、社會的答案,他就會努
力的尋求這個答案,往往連帶造成價值系統的批判與更新。我們可以這麼
說,五四以來的反傳統主義,正是因為他們認定了傳統文化找不到答案;
而他們產生比西方文化史上任何反傳統運動還要更激烈的反傳統,正是那
些人的價值系統長久以來缺乏『終極答案』的象徵。那些人的問題能不能
化約成中國文化的普遍問題?或者化約成你我的個人切身問題?這就有待
我們更深入的比較分析與研究!

    本文無法告訴你究竟我們要接受中國文化價值系統或西方文化價值系
統,更是絕對無法證明那一個好那一個壞!但是,有一種價值系統比較的
方法是:把所謂精神文化的東方價值系統完整的分析出來,然後去指出這
些價值系統推演到最後,會產生什麼『最後的結局』。然後,嘗試對這些
結局進行『比較性的描述』 ── 也就是,一方面描述這些價值系統,一
方面進行價值系統的比較看看各自提供不同的答案是什麼,看看兩者的差
異是什麼,看看這種差異會令我們反省了什麼。

    那麼,我們顯然得有一套可信服的價值系統比較方法;否則,價值系
統是很難化約成科學論證的,要如何進行有效的研究與溝通?


二、作為價值系統比較的價值現象學:

    思想家與文化史家們提供一套價值比較方法稱為『價值現象學』,該
學說與其認為是一種形上學,無寧說是一種深入的方法論。『現象學』的
意思是,從存在主義思想來說,個體是『存在』先於『本質』,也就是說
,個體的『本質』是被其『存在』所塑造的。一個人,當其出生開始,他
的週遭生活、人際關係經驗,全部都代表這個人的『存在』。這個人的性
格 ─ 也就是一般而言的『本質』 ─ 被他經歷的『存在』所塑造。當他
認識到他的人生意義是植基於他的『存在』之後,他會想辦法經歷不同的
『存在』而得到他個人企求的人生意義。在這種思想背景下,我們認為,
一個人所『主觀得到的經驗』才是決定這個人的獨特性之最重要的因素。
同樣是經歷二二八事變,每一個個體因為不同的『存在』而產生不同的主
觀經驗再影響其人生,最後有的人變成民主人士,有的人成為保守人士。
這種『客觀的環境』因為不同的個體而產生各自不同的『主觀的經驗』,
就是一種『現象』。

    『價值現象學』這種研究價值系統的方法論,承襲上述的思想,認為
當我們要研究一套價值時,我們不是去統計分析大多數人的行為模式 ─
價值現象學認為你這種研究方法所得到的是人類淺層經驗的結果,不能說
明人類心靈更深處的問題。價值現象學認為你必需針對你所研究的對象,
完整深入的分析其價值系統對個體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會對個體造成什麼
主觀經歷,使接受該價值的人產生怎麼樣的行為模式。價值現象學還認為
你必需深入該個體的主觀經驗中,才能真正了解個體最深入的思想,才能
進一步分析其終極問題與終極關懷所造成的行為改變。舉個例子說,當我
認為中國文化強調『逍遙』的社會人我關係,那麼我絕對不可能去進行統
計分析每一千個中國人有多少人是『逍遙』的;我的方法是,找一部古今
流傳的名著,假設其『流傳古今』這『存在』必定因為它反映了某種文化
普遍的心靈需要。然後,深入分析該著作所表現的精神文明,看看是否有
一種『逍遙』的精神使人們喜歡讀這種著作,容易產生共鳴;最後結論得
出中國文化的某一種普遍現象。

    這種否定客觀研究法而肯定主觀經驗探討的方法論,最大的問題就是
:『你怎麼知道你這種主觀經歷的研究可以化約成普遍原則?』。當然了
,從心理學上的應用看來,現象學方法對心理治療的成就是普遍的發現,
心理學家看到病人們的主觀經驗經過收集,都會呈現一種普遍的法則,讓
心理醫生能成功的對症下藥。

    主觀經驗的探討為什麼最後會得到客觀的普遍法則?這是哲學上非常
大的問題,完全訴諸心理學成就未免太過『成敗論英雄』,因此以上我嘗
試為這種價值現象學方法提出其哲學基礎。


(待續)


--
人談 ┌───────   由多校合辦,別出心裁的盛宴   ─────────┐
是自 │ 題目:人是什麼?── 「自我超越」的探索                        │
什我 │ 5.2  19.00    中興信望愛社    森林系館101教室                  │
麼超 │ 5.3  18.30    輔大信望愛社    理工外語綜合大樓 LH101           │
?越 └───   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討論,共享心靈的饗宴!...^_^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