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gospel@cis_nctu (陳韻琳),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為什麼要討論儒家文化的價值體系?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r 23 23:16:07 1995) 轉信站: cis_nctu 引言:談論儒家的的角度 最近只想聽音樂,本來不想參與這種東東的討論,但是有兩個角度不得不讓我再 三思考: 1.為何談到儒家,大家很容易從「孝」與「仁」的角度切入? 2.為何lk要提到「儒家」與「儒教」的區別? 這兩個角度大家沒多提,但我注意到了,而且思考起來。 一:現代人要如何談論儒家思想: 要怎樣測試一個文化體系,哪一部份是淺層,哪一部份是深層?只要將這有悠久 歷史的文化體系,放進「現代化過程」中,凡是很容易通過現代化,並且繼續存 在的,就是淺層,如果在現代化過程中,出現強大拉距,使現代化延緩,或使文 化混亂的,就是深層。這種測試,幾乎所有經歷現代化的國家,都面對過。現代 化是否能突破障礙,就看那「深層」的文化,是否能「轉化」,或「再創造」。 (現代化,就是指經濟的由農業進入工商業,與民主的成形)。 所以從上述觀點,我再試著問: 如果在談到儒家時,有支持儒家者說:「儒家文化全世界最棒,因為它有明確的 『忠君』思想!」大家會同意嗎? 所以我認為,lk企圖反省儒家思想是對的,但大家談孝與仁,並沒有抓住要點。 因為那不是儒家思想現今的「痛點」。 二: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 儒家思想學者杜維明再三論述,儒家思想幫助了經濟現代化,這可從亞洲四小龍 看出來。這的確是相當中肯,因為儒家思想鼓勵勤儉,刻苦,最重要的是家族企 業,會生發全體家族成員共赴榮辱的決心。因為儒家思想,基本上正是一個以家 族為中心向外投射人際關係的文化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經濟發展基本上困難度並不高。 而西方文化在基督教文化強大影響下,經濟發展曾出現我所說的文化深層攔阻。 主要是因為基督教思想中有「不貪愛現世但企盼永生」的強大信仰力量。但基督 教隨即從信仰中同時找到「上帝也願意賜福現世上蒙神寵愛的人」的內容,因此 ,將信仰中過度企盼來世的部份轉化,也開始著重現世的富裕生活,將之視為上 帝賜福的明證。這就是社會學家韋伯最著名的學說研究的重點。 當然,基督教這種轉化造成信仰中「現世」與「新天新地」兩種不同著重點的強 大拉力。也使基督教社會如何看待「貧窮」─是不蒙上帝福佑的自己活該,還是 需憐恤的對象─曾經出現爭議。在張力中尋找平衡點,就成為政治的社會福利議 題的角力戰場。 三:儒家思想與民主發展 若仔細研究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國家,我們會發現,現代化發展出現困難的是民主 與法治的過程。 儒家思想是由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向外擴散的思想體 系。 這種思想體系,當意心身 = 天,就是修練自身不管俗務的出世思想,或是 「老子就是皇帝」的流氓思想。 當家 = 天,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及慘 烈的若干孝子故事。 當國 = 天,就是日本式的國家集體概念,並在職業上只有 商社無自己的壓抑性文化。 台灣自今尚無現代化的法治觀念,民主亂象齊生,中國大陸民主如此困難重重, 皆肇因於此。我們都知道,至今,選舉仍受制於地域性的「角頭老大」,這正是 族群血緣關係的延伸,林柏榕至今下不了台,也是因為鄉里鄰長的「支持」。 這就是為什麼有學者說,儒家思想的悲劇就是沒有「超越者」的存在。 研究歷史的人說,西方民主發展,基督教思想有功。為什麼呢?因為在自己,在 家族,在教皇,在國君之上,人人有上帝,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人人在上 帝面前都是因信蒙恩。因此當中產階級增多,開始發動民主變革時,只出現「掌 權者」的抗拒,文化深層結構的抗拒非常薄弱,輕易過關。連基督教會體制本身 ,也透過信仰的詮釋,而產生民主變革。 四:儒家與儒教 最後跟大家談談文化思想與宗教的差別。 分析基督教文化對社會的影響,不能忽略的是,對基督徒而言,基督教除了文化 ,還有信仰。信仰的意思,就是「我信上帝」,信上帝的存在,及祂的創造與救 贖。不管對信仰是怎樣的詮釋,信仰創造出來的文化為何,都無損「上帝是神」 的前提。 今天儒家有沒有前提是不能被推翻的,有沒有前提其實就等於神的?是孝嗎?是 「仁」嗎? 我想你會同意,孝跟仁若變成宗教,你會遲疑。因為這兩種重要內容,跟相關的 人,如父母或朋友,必須同時存在,否則這兩個思想就變成抽象無意義的了!可 見基本上對中國歷史造成劇烈影響的儒家思想,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這是 非常現世且現實的。 如果一個對歷史文化如此重大影響的思想體系,只是現世而現實的,會對這個國 家造成什麼影響?這國家需要什麼思想來補足呢? 嗯!....我先談到這裡。其實,我只想聽聽音樂不大想思考的......。 gospel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