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cdm@hntp2.hinet.net (Jerry Chen<陳慶宇>),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梵一大公會議之歷史背景
發信站: HiNet (Fri May 26 12:39:59 1995)
轉信站: phoenix!news.csie.nctu!news.cc.nctu!serv.hinet.net!hntp2!cdm

最近有天主教友談到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的文件,有些
人提出一些疑問,以下針對其背景作些補充介紹:

1.  大公會議的由來

    教會為解決一些聖經詮釋、信理、異端等的爭議,乃召
   集會議決定,大公會議的決議就是教會應普遍接受的,
   以平息爭端。其主要目的也在促進教會的合一。

  大公會議的舉行,並無固定的期間,其舉行的程序與規
  矩也隨時代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參與會議的代表為教
  會各地主教、教會法學家、神學家、修會會長、修院院
  長等。

2.  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西元1869∼1870年)時代背景

  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召開距前次大公會議已超過300
    年,在教會史上從未有如此漫長間隔。事實上,自1600
  年後的客觀環境,當時並未有舉行大公會議的條件。
  從1500年代,歐洲方面的宗教統一已不復存在,基督
  教的興起,已將歐洲分為兩個集團。此外教會四面楚
  歌受到歐洲政權包圍,法國革命、美洲各國獨立,使
  世界情勢大為改變。

  同時讓天主教當局感到困擾不安的另有理性主義與半
  理性主義、俗化主義、異教徒歸化問題。世界各地主
  教也要求在大會中討論教會與羅馬教宗的權力範圍、
  主教與教宗的關係、教會對世物的權力、與基督教合
  一的問題、教宗不能錯誤的問題等爭議。於是當時教
  宗比約第九有召開大公會議之想法。

  在當時許多主教害怕國家權力高漲,控制操縱教會,
  而不願教宗的權力附屬於任何權力之下,在整個會議
  中,多集中在確定教宗的權力。主張加強教宗在教會
  權力的主教們佔多數,經與會代表們辯論表決,確定
  了大會的結果。後因德法戰爭爆發,主教們紛紛回國
  ,在倉促中結束此次會議(開會期間不滿一年),使
  得會議結果較為片面。

3.  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之評價

    整體而言,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因受大環境的影響
  ,其自衛色彩相當濃厚,它肯定教宗的最高牧職,教
  宗不能錯誤的訓導權,教會在宗教真理上的決對性的
  爭議。它不能算是一個涵蓋週延的大公會議,但確是
  教會史上極重要的一次。它讓在受大環境威脅的天主
  教會有一個重整發展的穩固基礎。

4.  對大公會議的正確態度

    大公會議的召開都是因時代特殊背景與議題須要,在
  教會史上,神學史上有重要之地位。大公會議之結論
  並非憑空創新,而均是對一些爭議加以解決確定。列
  如三位一體爭議、基督的人性與神性爭議、聖經卷數
  、教宗權威等。

  雖無法證明大公會議是耶穌基督親自建立,而大公會
  議亦非教會組成要素,教會可以無大公會議仍不失其
  教會本質。但是教會本身確是一社團,一個集合體,
  需共同商討,在聖神領導下,謀求團體的解決,以作
  為共同信守的原則。

  若要暸解當代天主教會的神學思想,第二屆梵蒂岡大
  公會議(1964)是最近、最完整、最具代表性,成果
  也最輝煌的一次。

--

   ──────────────────────────
   陳慶宇      E-Mail: cdm@hntp2.hinet.net

 * Origin: ● HiNet ● From: cdm@hntp2.hinet.net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