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g843943@Oz.nthu.edu.tw (g843943 ee) Title: 談《楞嚴經》 (fwd) Date: Fri Jan 26 13:21:38 1996 Forwarded message: From cmlin.bbs@cis.nctu.edu.tw Fri Jan 26 13:02:46 1996 From: cmlin.bbs@cis.nctu.edu.tw Date: Fri, 26 Jan 1996 12:53:46 +0800 Message-Id: <19960126960453.AD22418@bbs> Subject: 談《楞嚴經》 To: g843943@Oz.nthu.edu.tw X-Forwarded-By: cmlin (小民兒) X-Disclaimer: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對本信內容恕不負責。 發信人: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剛),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楞嚴經》色陰區宇 -- 南老師講述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Mon Sep 26 03:14:35 1994)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ctuccca!netnews.ntu!Maxwell ==第二講== ---內容提要--- 楞嚴經的密因 心與緣 七處徵心 八還辨見 五十陰魔 色陰 講者: 南懷瑾 先生 ------------------------------------------------------------------------ 我們再來談有關楞嚴經的一個問題:這本經起首『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 萬行首楞嚴經』,包含了修行作功夫的大祕密在內。除此之外,真正修證的密因再 沒有其他的了。不過幾十年來,我還沒碰到過一個對本經真正有研究,真正能找出 楞嚴經修證方法的人。實際上,在這本經典中,由凡夫到修證成佛都講到了。懂得 文字的人,一看就懂,可是多數的人,都被這本經的優美文字騙住了,反而沒有看 懂內容。 楞嚴經裡面有一個重點,也是一個大祕密,就是修證的方法。實際上,見地、 修證、行願三者不可缺一。真有了見地,修證一定做得到;真正修證做到了,行願 也一定做到了。有一點缺陷都是不對的。 我的話像下雨一樣,不限定對某一個人說,而每一個人都有分,您是得利或不 得利,完全看你自己。這本經見地、修證、行願都在內,我慢慢幫大家挑出來。 楞嚴經開始「七處徵心,八還辨見」,佛與阿難的對話,問「心」在那裡?往 返討論了七點,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然後佛告訴阿難,心在那裡。 □ 楞嚴經卷一: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眾,諸修行 人,不能得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 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喜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 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 提幼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 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 他說我們為什麼自己不能明心見性?因為無始以來,我們生命中有一個東西在 作用,就是攀緣心,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因為我們的思想不能停止,就是睡覺時 、睡夢中,還是在思想,這個叫攀緣心。一般人錯把這個攀緣心認為是「心」,等 於西洋哲學家笛卡兒所說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只是普通人的思想觀念 ,但卻錯了,不是本「心」。要怎麼樣才對呢? 『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佛說這個心是現象,是本體所起的作用。生命 的本心、本能叫菩提,又叫本體,它所發出的現象是分段的,像電波一樣跳動的。 你不要去抓住這種現象,要回轉來認識那個本體。 『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識精元明」包括了唯識的 識,精是真精神,原來靈明的這一點,就是你那個能夠知覺,能夠感覺靈靈明明的 那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呢?「能生諸緣」,這個東西在裡面一動,我們思想念 頭一動,心裡一感覺,外面就起作用了。 什麼是緣?我講的話是緣,發出聲來你聽得到是緣,我這樣一句接一句講,你 聽的觀念跟著走,就是攀緣。 現在大家坐在這裡,人多了,身體覺得熱,就是裡面的「識精元明」,對外面 的熱量起感應,心裡頭就感到很熱很悶,這是與熱的緣發生感覺,「能生諸緣」。 『緣所遺者,』如禪宗所講「萬緣放下」,外緣都丟開了,所剩下的那一個, 就是有個丟不掉的東西。比如大家坐在這裡,感到兩腿、膀子不舒服,這是緣。什 麼緣?體緣,身體上的反應作用,同「你」沒有關係。那個知道身體不舒服,腿不 舒服,那個既不在腿,也不在膀子,除掉緣以後所剩下來的,「緣所遺者」──就 是這四個字,本來那個東西,外緣都丟掉了以後,剩下來的那個東西。 『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一切都是那個東 西變動出來的,所以眾生題倒,一味的跟著萬緣去足,而在六道中輪迴、生死中打 滾。這是正面的,還不是它的密法,這裡頭反面的還沒有講。 我常提醒大家,當你一上座,兩腿一盤,那一剎那是不是非常好?但坐好以後 ,就不對勁了,為什麼?因為坐好以後,就覺得自己在打坐,覺得氣也不對,身體 也不對,而剛盤上腿的那一殺那,倒有點像萬緣放下,什麼都不管的味道。等腿盤 好了,什麼都在想,又想成道,又想威儀端正,又想不要打妄想,妄想來了,又要 趕掉它,趕掉後,又想......唉!何必趕掉它,趕了以後又是妄想,反正都是坐在 那裡搞鬼。 其實只要外緣自然的放下,剩下來的那個東西沒有動過的,就是那「緣所遺者 」,佛就那麼直接的指示給我們,因為把這個搞迷糊了,所以「枉入諸趣」,就只 有在六道中輪轉了。 我們再來討論八還辨見。 「見」是什麼?現在我們一般人打坐,坐起來是什麼現象呢?就是楞嚴經上所 講的:『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佛說一切眾生都找不到這個心,為什麼?因為「色雜妄想」,生理反應跟著心 理的妄想,起交互作用,然後在裡頭「想相為身」。其實我們這個身體之中還有一 個軀體,就是自己思想所聚成的自己。比如剛才有一個同學講,本來不好的身體, 在外面足了一趟就變好了,可見心理作用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心裡有一個由妄想形 成的軀體,你那思想本身,就是這色身裡頭的內胎子。那個思想聚合一些外緣,變 成你身體裡的一個軀體。 發信人: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剛),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楞嚴經》色陰區宇 2/3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Mon Sep 26 03:16:58 1994)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ctuccca!netnews.ntu!Maxwell 所以「聚緣內搖」,就是把外緣的思想啦、情緒啦等等,所有的東西聚攏來, 當你打坐坐在那裡時,就是這四個字,「聚緣內搖」,像筒子裡滾出棉花糖一樣, 越滾越多,心裡頭亂得很,猶如開運動會一般。 「趣外奔逸」,念頭向外亂跑,然後眼睛閉著,「昏擾擾相」,昏頭昏腦的, 蟲隆蟲隆坐個把鐘頭,叫作「參禪」,把這個樣子「以為心性」。豈不知這不是真 心,犯這樣大的錯誤,還「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所認識不清楚,還以 為自己在修道,還以為心在這個身體上。如果心真在身上,那麼你死了時,心不是 就找不出來了嗎?佛把這些話講得明明白白的。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他說,阿難,你們就 不曉得,打坐時開眼、閉眼都沒有關係,不要守著身體。你們就不知道,以身體為 中心,擴大至整個虛空,整個太空都在你的「心」裡頭。那麼這個軀體又是什麼呢 ?「想相為身」而已啊!這就是見地。 現在在座有許多老修行,功夫做得不錯了,你們在打坐時,有沒有守著身體在 轉呢?若沒有,是不是見地已達到了「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的 境界呢?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佛說我們眾生那個本身,如大海一般,不知比太平洋大多少,你的身子在那裡 不過是一小點,我們反而把那個大的拋棄了,只守著那一小點,認為這個身體就是 我們的生命。大家都抓住這一小點在搞,「聚緣內搖」,如搖棉花糖一般,越援越 大。禪宗祖師雲門說:「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祕在形山」,事實上, 這個「外洎山河虛空大地」的妙明真心就在你身上,只是被色身及其他業力──「 色雜妄想」蓋住了,要把它找出來。現在講了楞嚴經,是不是都懂了?你都體會沒 有?「外如虛空」,是不是參究了?證到了?要作功夫證到才行。 注意!如何修持到六根並用,一心清淨,這才是學禪。美國及日本禪宗,專門 參究那些公案及話頭,野鴨子飛過來,飛過去,那個與禪有啥相千?那只是教育法 上偶然的一點機趣而已。又如惠明問六祖:師父,五祖告訴你些什麼祕密呢?六祖 說:那裡有什麼祕密!密,不在我這裡,在你那裡。這句話就是個大祕密。 楞嚴經裡,佛講這內外七處都不是心,佛說以你自己為本心,向外面擴展,擴 大到整個虛空,都是你心裡頭的東西。換句話說,內外七處也都是心,懂了吧?這 是如來的密因,你們大家都沒參出來。但內外七處都是什麼心?是心的用,不是心 的本體。起用的時候,是他身體的色身、報應身的作用;歸體的時候,就是法身的 清淨。 現在舉一個「八還辨見」的竟子,楞嚴經卷二: □ 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 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 歲,乃至六十,日明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髮 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 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其中內容此處略打,請見原著。--------------- 現在你們那些功夫作得好的人會認為:好啊!很有進步。老實講,那是靠你身 體這個赤肉團,紅冬冬的一塊肉,肉壞了的時候,你到那裡去?怎麼走?「我有一 寶,祕在形山」,怎麼跑出來?又怎麼跑進去?怎麼把它找出來?所以楞嚴經前面 談見地,後面一路下去,修證的祕密都告訴你了。 這個作功夫的祕密,都在後面一兩卷當中,大家平常最不注意的地方,尤其是 五十種陰魔──五陰解脫。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五陰是怎麼空的?要作功 夫空。我曾說大家「倒果為因」,把佛學的果,拿來變成自己的。現在回轉來「倒 因為果」,要自己去求證。講到五十種陰魔,大家不能不讀書,不讀書就是我慢, 是犯戒的。 諸佛菩薩把法門傳給你,這就是法本。佛在楞嚴經卷九色陰區宇中說:『汝坐 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 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那時念頭沒有了,一切清清楚楚,這時動靜是一樣的,一個雜念不起,功夫到了 「憶忘如一」,應該在此入三摩地。就好像「明目人處大幽暗」,在幽暗中有微明 。「精性妙淨,心未發光」,這時生命本性的境界很清淨,很微妙。而一般人心理 是活絡的,亂七八糟的,眼睛閉起來是黑漆一片的。如果現在有人做到「銷落諸念 ,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的境界,那不曉得牛吹得多大,其實也只是一種境界而已 。 是什麼境界呢?「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這是心理上快 要轉變時的一種心理變化,沒啥稀奇!換句話說,當你打坐時,心裡空空洞洞,或 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幾個時辰,那是由於你生理四大調順,瞎貓碰到死老鼠 ,如電源般插上了。這並不是真功夫,稍過一會兒又掉了,這此都屬於色陰區宇。 講到色陰區宇,有幾部書應該看──神僧傳、神尼傳、佛祖歷代通載等。看這 些傳記,能啟發真誠向道之心。還有一本憨山大師年譜,憨師二十八歲到處參學, 到盤山頂上,有一茅蓬,有一個和尚在裡面打坐,不理憨山大師。那和尚吃飯,憨 山大師跟著吃,那和尚喝茶,他也自己喝。後來吃飯時間到了,憨山大師就給那個 和尚做飯,喝茶時間到了,就煮茶,吃完了就自己經行。如此到第七天,那和尚才 跟憨山大師說話,那和尚說:「我住此巖三十餘年,今日始遇一個同風。」 有一晚吃粥了,憨山照樣在山頂行香,站在那裡定住了,覺得天地世界,在一 片光明中,正是「銷落諸念」的境界。他進了茅蓬後,那和尚一看,開口了:告訴 你,此乃色陰區宇,你功夫作到這個境界也不過如此。老僧在此卅年,夜夜經行都 在此境中,有啥稀奇!年輕人,就是這樣難,也就有這樣容易。那個和尚,卅年夜 夜經行,身心都忘掉了。你們注意,修行人!你們還在色陰區宇的上半截,閉起眼 睛黑漆一片,在那裡瞎摸瞎坐。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暗,名色陰盡。』一片光明,牆壁山河大地都 透視了。千萬不要以為這時得了神通,想當祖師爺,在裡頭玩起來了。在這個色陰 區宇裡,還有十種境界,都是魔境,自己去看經研究。你們在那裡搞氣脈、三脈七 輪、上丹田、下丹田,顛顛倒倒,反反覆覆,在那裡幹什麼?都是在色陰區宇裡。 想做到色陰盡,把生理空掉,你以為氣脈通了就成道啊?充其量不過到達了色陰盡 而已。能夠達到色陰盡,身體真的空掉了,所謂氣脈不氣脈,已不在話下,那還是 最初步的事。佛說這時才能「超越劫濁」,五濁中跳出一層而已。可是成道了嗎? 發信人: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剛),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楞嚴經》色陰區宇 3/3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Mon Sep 26 03:19:47 1994)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ctuccca!netnews.ntu!Maxwell 下面佛繼續說:『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這還是妄想,而且是大妄 想,不是小妄想。我們現在坐在那裡,是小妄想。那個境界,身心都忘了,正是一 個大妄想,是一個堅固的大妄想。還以為自己沒有妄想。 在這一段裡,佛告訴你,在色陰區宇中有十種岔路。十種還是大原則,若詳細 講,起碼要講三個月,你們自己去研究,這些都是堅固妄想的色陰境界。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暑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 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甸,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 此則名為受陰區宇。』這是敘述到了受陰區宇時的情況。 還有些人,用功常作空念,空久了,身體僵化了,禪宗稱之為「枯禪」。「枯 木岩前岔路多,行人到此盡蹉跎」,你認為要空念,以為只空這一念就對了,那還 差得遠呢!搞久了,身心都會僵化的,一百個有五十雙走上岔路。古人這些都是法 本,你們都要去看。 現在你們懂了,一點都不必怕,而且是必須要經過的。此時到了感受的範圍, 再進一步好像身體被什麼東西壓住了,綑綁了一般,翻也翻不過來。到了用力一扭 ,翻過來了,有些人就覺得好像有鬼!實際上,是你自己的獨影意識作用,那裡有 鬼?都是生理上不舒服,是唯心所造,沒有鬼那回事。 這時翻過身了,『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 受陰盡。』覺得自己離開身子了,道家講出陰神。出陰神有什麼了不起,第七、八 意識還沒離開,煖、壽、識都還有,所以能看見自己在呼吸。 「是人則能超越見濁」,這時見地不同了,什麼大學問家、大思想家,想不在 話下。所謂學問、思想者,其實是妄想之集中而已。 『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這還是妄想,這不是色陰的堅固妄想,這 時身心可以脫離,妄想變成泡沫一般,空虛了。 「虛明妄想」還是一個大妄想。事實上,五陰都是大妄想。如果在受陰區宇裡 頭搞不清楚,還有十種大魔境界。但神通跟神經,兩個是雙胞胎,境界來時,叫你 不作聖解。你把握住金剛經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 來。』你不理,不以為自己得了道,那就有助於進步。「若作聖解」,你若認為自 己這個功夫了不起,這個就是道,「即受群邪」,就落入阿修羅道,魔道裡去了。 所以佛與魔,地獄與天堂,眾生與佛,只一念之差,也沒有差,一線之隔,也 沒有隔。由凡夫到成佛,通通靠般若智慧的一點道理。理不明的娮,就要靠佛的經 驗。在楞嚴經的五十種陰魔裡,差不多把所有功夫的境界,所有的祕密都露給你了 。事實上,這五十種陰魔境界,你用得好,就不是魔境了。換句話說,這五十種魔 境,都是一步一步的境界,而且有些是必定經過的境界。用得不好,就完了,就下 去了。如爬十幾層樓梯,爬不了兩層樓就下去了,這是修行用功要注意的地方。所 以,經題上謂的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的確是明言密意。故佛於金剛經中說: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釋迦牟尼佛沒有騙我 們,也沒有瞞我們,訣我們自己詩經沒有參通他的密因,也沒有參通他告訴鄉們的 修證方法。 以上是我們的二個綱要,修證上的綱要。 ==第八講== --內容提要-- 走火入魔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以下只錄第一項,其餘的若您真做到了,自己買本書仔細看吧!--- --------------------------------------------------------------- 前兩次上課綱要:由事相要四加行綱要,再轉入這裡。如般若不夠,佛法也成 魔境,即執著成「我」。譬如五陰境界──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等於 可能發生的五十種陰魔。有人打坐一聽到走火入魔,就嚇住了,當場就入「魔」, 坐不住了。其實那裡來的火?那裡來的魔?魔由磨字變來,根本就沒有一個魔。好 比全世界說鬼,其觀念還是離不開人類思想的形態。即如天堂、神仙,西方與東方 的觀念都一樣。你意識裡有鬼,鬼就來了。「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走火入 魔是你心理思想搞錯了,自己製造的,你自己「磨」自己而已,都是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罷了。 所謂走火入魔,是武俠小說亂寫的。為什麼說到這個?因為我們引用五陰境界 ,每種都有十種魔境。其實,不止十種,佛只說大原則而已。現今社會人類心理, 文化發展,都是一些魔境,大家沒有看清楚。一個是佛經,已經太古老,被它困住 了;另一個是太現代化,沒看清楚。兩個綜合起來,就知我佛如來大慈大悲,都已 經說過了。如果我光講那五十種陰魔,就得花掉好個月,只好暫時略去。 上次介紹色陰境界時,提到「堅固妄想以為其本」,佛把妄想分析得很清楚。 有人不懂堅固妄想是什麼意思,大家到過精神病院吧?形成精神病的那種牢不可破 的病態心理,就是堅固妄想的一種。嚴格的說,擴大範圍來講,所有的色陰境界, 都屬於堅固妄想。必須要色陰盡了以後,才能破這個範疇。 -----------以下您若有興趣,再看書囉!---------------------- 本文錄自南懷瑾先生的「如何修證佛法」一書。老古出版社出版。 更精采的還在書中! 發信人: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剛),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楞嚴經》來頭傳說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Mon Sep 26 03:21:40 1994)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ctuccca!netnews.ntu!Maxwell ◎《楞嚴經》來頭ソ傳說◎ 《楞嚴經》的來頭甚大,昔日隨朝智者大師,因為註疏《法華經》, 寫到法師功德品的時候,經文有六根功德之說:他不明白,為什麼眼根只 有八百功德,而耳根竟有一千二百功德呢?他想、想到深處,不覺入了禪 定;在禪定之中,看見個金甲神對他說:「等待楞嚴經入中國啦!你就會 明白了!」。大師出定以後,天天向著西方禮拜,祈求《楞嚴經》快快傳 入中國。他拜了十八年,直到圓寂之日,《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後 人為紀念他拜經之誠,就地建築了一座拜經臺。 由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至唐中宗神龍元年,其間相隔一百零八年,梵僧 般刺密諦始從海道帶來此經,由退班丞相房融筆受。但其中有一層波折: 原來此經天竺人尊為國寶,不許人民攜帶到外國去,因此天竺邊界的關卡 檢查甚嚴。當他攜帶此經過關的時候,被守關的人查獲沒收。他以有願未 成,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將經文縮寫在絲綢上面,割開臂膀塞進去,用針 線縫合起來,等待肌肉生好,再度出國,才得平安度過關卡。 這回,一帆風順地到達廣東的海岸。那時,房融宰相被貶於欽州和高 州之間,途中經過廣州。他知道梵僧帶來寶典,不勝歡喜,擬在光孝寺翻 譯。怎曉得,此經因為收藏在臂膀裡,經過好些時日,不免被血水侵蝕、 凝成血塊,拿出來時血肉糢糊,怎麼翻譯呢? 房相非常失望,連日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著。他臨時寄居的是一所 官衙。夜深了,只有他獨自一人在走廊上、踱來踱去,有時又嘆息一聲。 房相有個已經結婚生子的女兒,正在眠乾睡[溼]乳哺嬰孩的時候,聽得 父親的腳步聲、咳嗽聲、和嘆息聲,便問道:「爸爸!夜深了,為什麼還 不休息?有啥心事?可以告訴我嗎?」房相沒精打采地說:「這事不是你 們婦道人家所能解決的,告訴你也沒有用。」女兒答:「爸爸!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或者男人家所不能解決的事,女人家 可以解決啊!」於是房相就把梵僧帶來經典無法翻譯的事情告訴她。她說 :「爸爸!這事容易解決。我想,乳者血之餘,如果將乳汁泡經卷,可能 溶解。請爸爸嘗試嘗試,明天待女兒試試看!」 房相一經提醒,認為或有可能。到了天亮,取來那塊血漬經,交給女 兒親自理,果然血跡溶解了。她很細心地、逐頁洗淨。噢!果然現出字跡 來。他立即敦請般刺密諦和彌伽釋迦擔任翻譯,還有幾位高僧參預譯場, 由房相筆受,從頭至尾校閱和潤色。經過一年之久,全經翻譯完成,名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因為它是從血塊裡譯出來的,所以有人叫它做《血漬經》。經譯好了 ,申奏朝近,雖然被神秀在大內發現,抄寫流傳,但遇著安史之亂,此後 唐明皇出走西蜀、唐肅宗即位靈武、首都混亂,此經卻被僧人惟懿所得, 為作疏解、是以流傳日廣。 ~~~~~~~~下封續~~~~~~~~ 發信人: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剛),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楞嚴經》護衛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Mon Sep 26 03:23:01 1994)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ctuccca!netnews.ntu!Maxwell ◎《楞嚴經》◎ □圓瑛以命護楞嚴 嘔心瀝血五十年 契入如來上乘印 楞嚴獨步利人天□ 民國初年,圓瑛法師以一生之身命衛護楞嚴正法,故嬴得「楞嚴座主 」、「楞嚴獨步」的美譽。法師在二十四歲時,初聽《楞嚴經》,即感此 經是「末世津梁、禪門關鑰」,因而下決心鑽[言]。他曾說:「夫楞嚴經者 ,諸佛之心宗,群經之秘藏,眾生之大本,萬法之根源。教理行果,次第 分明;信解行證,了義究竟。悟之者彈指可超無學,迷之者歷劫受輪迴。 」 他以十年的時間精[言]楞嚴奧義,如有不解之處,便書成紙條,貼於壁 上,再廣覽群籍逐條靜心參究,既解一問,即扯下一紙條,如斯者八年, 一房疑義扯盡無餘。十八年深契楞嚴奧義,猶不敢著手著疏,何也?因為 「楞嚴妙義,每講一次,則有一次發明,多究一番,自有一番進步。」 在精益求精、突破再突破的殷切要求下,至六十八歲始執筆,於七十 四歲完成「楞嚴經講義」之大著。由初聞至完竣,共經五十載。這是前賢 為法忘軀、苦心孤詣詣之一端。後人若能體會萬一、必能對法寶起殷重恭 敬心,必能由其著作中飽飲法乳,深受法益。 □ 正法的代表 □ 古來高僧大德對楞嚴正法之衛護,何以不遺餘力?因為《楞嚴經》是 佛的法身、是佛的舍利、是佛的塔廟。佛陀於此經中: 三番破識,撤除大定之障礙; 十番[險]見,指明菩提之正因; 會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惟是本真; 融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無非藏性; 又以四種清淨明誨為助行,[險]五十陰魔之險境...... 可說是修行者的照妖法寶,使旁行外道、妖魔鬼怪無所遁形。 因此,天魔外道想盡種種方法,來曲解、進而破壞、消滅《楞嚴經》 值此,凡我正信佛子,皆當盡形壽護持楞嚴經、弘揚楞嚴經,使楞嚴經 ─正法的代法─久住於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應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David Chiou ── Freshman of NTUEE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