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luar@iname.com (勒伊亞),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轉貼】對電腦智能化的哲學思考(1/3) 發信站: 香港勒伊亞科幻小說及漫畫愛好者聯盟 (Thu Jan 7 10:25:10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ctu-gate!news.nct Subject: 稿件 (對電腦智能化的哲學思考) From: "Cui Siling"回到上一層Date: Tue, 5 Jan 1999 21:27:00 +0800 對電腦智能化的哲學思考 崔思齡 一、 電腦有智能(智慧)嗎? 電腦的普及和應用范圍的擴大正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網絡技術將使我 們邁入數字化、資訊化時代。當人們不斷為電腦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 感到吃驚不已時,電腦的應用似乎走向了極致。人們早已習慣于把計算機 稱之為電“腦”,但是人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無論電腦的功能有多么 強大,用途有多么廣泛,它也不過是個具有超級能力的白痴。 嚴格地講,電腦只能執行特定的指令,而人腦則是處理所有感受到的 資訊。所謂“特定的指令”是指電腦程序可接受的或可執行的外部輸入。 顯然執行指令與處理資訊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並不是否認電腦具有處理資訊的能力,這裡說的電腦處理資訊與人 腦處理資訊是不同的概念。其實電腦處理資訊過程也是在執行外部指令或 給定程序中的指令。 執行指令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個過程完全走程序化,這就不需要智 能。這裡所說的電腦工作就是指這種情況。另一種就是在執行過程中需要 探索、發現、套用或製定程序或規則。例如學生按老師指令做作業過程, 還有程序員按老板指令編製電腦程序的過程。這就需要智能。 電腦的軟硬體都不是自發進化而成的。電腦程序是人根據自然規律、 法則和社會經驗的歸納總結由人編製的。人們在工作、生活和其他社會活 動中不斷面臨大量新的情況和需要探索解決的新問題,而無法使用現有程 序來解決或不知道該用哪個程序來解決。處理這些問題才真正需要智能。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令人頗難理解的結論︰凡電腦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再需要 智能發揮作用,而電腦不能解決的問題卻需要智能來處理。然而事實的確 如此﹗這是智能的本質所決定的。照此來說,電腦豈不是永遠也不會有智 能了嗎?現在不忙下結論。 電腦程序集中的是人的經驗總結,其本質是理性的。所謂理性就是理 論的、有序的、精確的、數字化的、結論性的、有規律的、普遍性的、公 共的、合乎邏輯的。簡單類比就如同是一本操作手冊,人們只要照它去做 就是了。顯然智能不是被用來解決這類理性化的問題的。因為當一切都規 定好了、程序化了,就根本不需要智能了。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無論 電腦的功能有多么強大,只要它只能按給定的程序來工作,它就不能算作 具有智能。 二、 智能究竟是什么? 智能是解決感性問題的能力。所謂感性就是個別的、特殊的、隨機的 、模糊的、感官的、情緒化的、個人意志的。解決這類問題需要經驗的積 累和歸納推理並形成新的經驗。以上的定義較難理解,另外的表述就是具 有自動學習、經驗積累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對電腦而言,智能就是必須具 有優化、擴展和改變主體已有程序或創建新程序的能力,即具有我們過去 常說的主觀能動性。智能可以利用一般經驗或理論解決特殊問題,也可以 歸納總結個別的經驗使之上升到普遍的理論。 人的行為可分為社會行為和個人行為。智能在人的社會行為中的作用 主要是製定社會規則、探索和發現自然規則以及套用這些規則,盡管不排 除個人(長官)意志和感情用事。而智能在人的個人行為中主要是通過個人 情感和意志起作用以處理新鮮感受。 對于智能在人的社會行為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形象地(不很恰當地)把 智能比作一位領導人、管理者、指揮官、醫生或法官,而把現在的計算機 程序比作只會照本宣科或服從命令的辦事員。 目前電腦尚不具有積累經驗即學習的能力。雖然一些電腦程序中有自 動記憶人機交互過程的能力,但這不過是由使用者來延續該電腦程序的編 製而已,並非出自于電腦的智能。因為這個過程不能突破該程序的功能和 目標。不過我們可以把電腦程序的這種功能看作是初級的智能。電腦在工 作過程中依賴人機交互的程度直接反映了它的智能化水平。 現在電腦的數字化本質是純理性的。因此我們需要使電腦感性化。電 腦感性化是指電腦的腦子與感官,即輸入端,是靠神經網絡聯系的。就象 我們人的大腦和感官的聯系一樣。另外,電腦通過神經網絡還有支配主體 行為的功能。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這些神經網絡本身就是大腦的一部分。 人的思想和行為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個方面。人的理性通常是由人的社 會性所表象。對應人的非理性就是指人的反社會表象。 感性是介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緩沖區,以調節它們兩者之間的沖突。 既不違反社會準則又要滿足人的非理性欲望。只有感性方式才可以在社會 責任和社會壓抑之間找到思想和行為的平衡立足點。人類較高層次情感和 智能都是這種感性方式的產物。比如說美學和藝術,還有科學探索和研究。 三、 記憶方式 利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新的問題需要歸納和推理。人的這種能力是由 人腦的記憶構造決定的。人腦在發育的早期階段記憶過程主要是經驗塊堆 的建立和積累,即機械記憶。人腦在成熟階段記憶過程主要是經驗塊堆的 關聯和重組,即關聯記憶。由關聯記憶形成的人腦活動使人的思維模式天 生具有歸納推理能力。經驗的重組使人得到了新的經驗,獲得了進步。人 腦的這種記憶構造的優點是具有模糊識別和記憶修補能力,缺點是老的關 聯成分會因打散而消退, 即產生忘卻。 人記住一張臉至少不比記住一個外語單詞要難,而電腦恰恰相反。電 腦的記憶方式與人腦的記憶方式有天壤之別。電腦幾乎完全靠機械般的精 確記憶,而且不能利用記憶進行歸納推理,因而無法實現智能所必須的利 用自身經驗之功能。 電腦在記憶資訊和過程時是把所有的素材都記錄下來。而我們人腦中 已經有了基本素材,記憶時只需要把各個素材的關聯記錄下來。這些素材 就是人對最基本的物理感受的機械記憶。 其實這些素材的量並不是很多,當出生的嬰兒一開始感受這個世界, 只需要不長的時期就可以得到他一生所需的基本記憶素材。其他時間的記 憶就是把這些素材關聯成塊,再把塊關聯成堆。塊塊堆堆之間的再關聯就 構成的我們腦袋裡的複雜記憶。要是我們把所有的感受象錄音、錄像那樣 全都記下來,要么把我們的腦子脹爆,要么我們的腦袋長得比樓房還大。 這裡邊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要是我們把這些基本素材給電腦,其 他問題就是怎么讓它在記憶中去關聯這些素材。電腦模擬人腦的記憶已經 解決一半了。其二,關聯過程並不需要記錄所有的素材,或者說電腦不需 要重新記住已有的大堆大塊,只要記住塊堆之間的新連線就可以了。這就 節省了大量的記憶硬體或媒介。關聯還有強弱之分,新連線本身也可以看 作是新塊。這對嬰幼兒的培養教育、人的記憶改善、人的智能提高都有啟 示。 動物也能進行關聯記憶,怎么它們的智能就提不高呢?這是因為它們 的記憶只能實現最簡單的關聯,所以只能進行最低層次的歸納推理。動物 的行為是靠本能支配的,因此它們不會理會與本能無關的事物關聯。 其實電腦的機械記憶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記憶和查詢電話簿、數據庫 的能力人腦永遠也達不到。 發信人: luar@iname.com (勒伊亞),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轉貼】對電腦智能化的哲學思考(2/3) 發信站: 香港勒伊亞科幻小說及漫畫愛好者聯盟 (Thu Jan 7 10:26:52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ctu-gate!news.nct 四、 識別的三個層次 識別是人對感覺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識別能力的高低體現了智能水平 。識別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 儀器水平︰物理識別,動物水平︰模糊識 別,人類智能水平︰情感識別。 物理識別是對接受到的資訊實現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量化認識。視 覺包括明暗、顏色、大小、形狀、遠近、運動狀態等。聽覺包括聲音大小 、頻率、方位、波形等。觸覺包括溫度、硬度、大小、形狀、受力、活動 狀態等。嗅覺和味覺包括物質的組成及化學成分。現代科技與電腦相結合 在識別范圍和識別精度方面早已大大超過人自身的能力。幾乎所有的科學 儀器都是用于這種識別。這種識別的特點是識別內容分別獨立互不相關, 事件具有精確的重複性,無需經驗和智能,完全可以程序化。所以它是最 低層次的識別。 模糊識別是在大量複雜的資訊中識別出有用的部分,即對接收的資訊 與以往的記憶和經驗進行關聯認識,剔除無關的資訊。視覺包括在複雜的 背景中辨認特定的人和物或以往經歷過的人和物。聽覺包括在嘈雜的背景 中辨別出特定的聲音,特別是不同人的講話聲。模糊識別可解決有誰、有 什么、是誰、是什么的問題。這種對人來說輕而易舉的能力對電腦來說真 是太難了。目前電腦可通過對照記錄的方式實現單一識別能力,例如指紋 、圖形、語音等。由于電腦不能實現關聯記憶,所以它在模糊識別方面難 以有突破性進展。這個層次的識別與我們常見的寵物、牲畜、鳥、昆虫的 識別能力大致相當,因此它不能產生高級智能。 情感識別是最高級的識別。它是完全的感性識別。這種識別主要是針 對人際之間的資訊交流。它包括文字、語言、歌曲、表情、外表、氣味和 動作所表達的含義,既識字又聽得懂說話,甚至包括自然現象、事件、環 境和物品的人文美學含義。這種識別已經超出了人工智能的模糊識別,達 到了人工高級生命的能力。以單一語音識別為例︰初級識別能夠知道有聲 音,模糊識別能夠知道說什么或誰在說話,而高級識別則能通過說話的內 容、音調、節奏知道說話者的情緒和態度。這種識別要求電腦具有人類的 情感。由此可見,高級智能與情感是完全相關的。 五、 處理資訊 人腦的工作分為無意識和意識兩大部分。無意識就是不知不覺的大腦 活動,而意識就是經過思維的過程。在無意識中包括了本能,它是先天具 有的,是生命的最基本的內驅力,它決定了智能的基本朝向。而另一部分 無意識則是后天形成的。人腦的一個顯著特性就是“不愿”有意識地做重 複的事情。它會自發地把重複性的工作和經驗轉交給無意識支配,以騰出 精力處理新鮮的事情。如果這種無意識支配的工作繼續重複下去,人腦會 自發地把這種支配工作轉化為本能,為了適應這個過程,它還會變更身體 的生理狀況並將其遺傳給后代。這可以部分解釋人體結構和大腦的進化過 程。 人的感官無時不刻地接收外界資訊,每天僅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接收 量就非常之巨大。人腦經感官接收到外界的複雜資訊后會自動將其分類和 過濾,所有對人生理和心理平衡不發生影響的資訊均被自動濾掉,其他則 盡最大可能用無意識進行處理,只有無意識無法處理的資訊才由大腦有意 識地進行處理。由此可見,意識只是人腦活動露出海平面冰山的一角。人 腦的絕大部分活動和由其支配的行為都與無意識有關,無意識是思維活動 的平台。 電腦的"感官"即輸入端所能接受的資訊不僅有限製而且量相對小得多 。它對外界資訊輸入的限製主要是由程序確定的,因為程序無必要接受無 用的資訊。現在還沒有任何可以模擬人的全部感官特征的電腦以及可接收 其全部感受的程序。人腦對資訊的過濾過程本身就是大腦無意識活動,它 與電腦對資訊的限製有著本質的不同。人腦的記憶和處理資訊過程並不象 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深不可測。問題是我們尚無法為電腦建立神經網絡使其 感性化從而模擬人腦的認知、記憶和其他活動過程。 由于電腦可直接感受的資訊范圍和精度遠遠強于人類的感官能力,一 旦解決了以上提到的問題,我們可以斷定未來高級智能電腦的智能應該在 人類之上。由于認知能力才決定了智能的高低,而不單純是感官的感受能 力。不過感受能力高的話,會使得認知范圍擴大。這裡所說的“直接”二 字是指電腦神經網絡連通的感官所能感受的資訊。只有這種資訊才能被 “腦”進行過濾處理或用無意識處理。人可以通過工具和儀器增強對外感 知和物理識別能力,但這些感受是間接的,有意識的。 無意識對智能來說是必須的嗎?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智能電腦必須 能夠接受感官傳遞過來的所有資訊。然后對這些資訊進行過濾,剔除此刻 不影響“心理”平衡的資訊,再之后才進行處理。估計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九的感受資訊都被過濾掉了。 其次,我們人類一般不能同時有兩個有意識的注意力,當人的注意力 集中在某一處時,其它無關的感受就會被慮掉。這裡有個假設,那就是一 個智能主體在一個時刻只對一處發生有意識的注意和操作。如果高級智能 電腦可以同時對多處發生有意識的注意,它就成了作多主體合一的“怪物” 。不排除會有這種可能。無論怎樣,至少無意識對過濾資訊和行為的支配 是必要的。 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不過無意識支配的行為可不屬于一心二用。如 果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處時,當外界刺激足夠大就會引起“中斷”。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無意識的話,智能電腦的工作會是怎樣的? 它要處理所有的感受,還要逐一地支配所有行為。關鍵是所有內容和 過程都要被記憶。這又聯系到人腦的記憶結構了,人腦的活動只有無意識 不被記憶或只有極為淺淡記憶。人腦所有的有意識活動全都被自動記憶。 這就保証我們所記憶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能否自動不受控地記憶主體有 價值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是電腦與人腦在記憶上的最大區別。現在的電腦連 工作和記憶兩者保持同步都做不到,意識還沒有就更談不上無意識了。 根據無意識的特性,我們可以在教育,技能培養以及改進遺傳方面做 很多工作。另外還有被利用進行廣告、宣傳和思想控製。 發信人: luar@iname.com (勒伊亞),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轉貼】對電腦智能化的哲學思考(3/3) 發信站: 香港勒伊亞科幻小說及漫畫愛好者聯盟 (Thu Jan 7 10:27:04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ctu-gate!news.nct 六、 價值觀 人在實現自身欲望和需求的過程中以及在接受教育、體驗生活和社會 實踐中會形成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完全是無意識的,它的作用是產生實現 生理和心理平衡的驅動力, 以支配人的判斷和選擇,即態度和行為指向。 電腦沒有生命,沒有主體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意志,沒有自發的心理平 衡驅動力,如果賦予它智能,就需要給它的智能以導向。它的智能朝向應 該與人的價值觀在邏輯上一致。因此電腦的智能化需要我們為它建立一種 價值觀和自發動態平衡機製。這種人工智能方式靠外部原始驅動力,特點 是電腦的智能化過程按人類的智能模式發展,其對外交互方式主要是針對 人類的,其資訊輸入和輸出模式對人類的感官是兼容的,而且人類自認為 可以控製它的價值取向。從目前的很多電腦程序中可以看出這種智能化方 式的基本雛形,只是我們在這條路上難以走得更遠。至于智能電腦以后是 否會改變這種價值觀就不是本文現在要講的了。 另外一種人工智能方式是賦予電腦自發產生價值觀的本能。這種本能 幾乎是非人文取向的,由其形成的價值觀完全是天然的,也許是人類無法 理解的。這種智能的危險在于它會脫離人的支配,甚至會出現與人類基本 價值觀念不符或某些反人類的指向。我們人類的價值體系是以人類為中心 和建立在人類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礎上的,而智能電腦也許把維持大自然 的某種平衡看得最重要。人類決不允許把自己當作某種外在意志所支配的 籌碼。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人工製造高級智能的目的是為人服務,讓它聽 從人的指揮。他們都不自覺地相信智能電腦的屬性仍然是工具,它的用途 范圍僅僅是幫助我們製定、探索或發現規則以及套用這些規則,但這極有 可能是人們一廂情愿。 七、本能和內驅力 上面提到了本能的作用。但是人的原始本能究竟是什么我們並不清楚。 這牽扯到人的本質。這個問題搞清楚了會對電腦智能化或人工高級生命有 重大意義,而且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意義也不得了。 影響力最大的理論是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論。老弗認為性是人的 最基本的驅動力。這個理論至今還有生命力。“性”是生命繁衍的基礎。 而生命的本質就是繁衍。人類文化藝術中的歌曲、舞蹈、服飾、繪畫都直 接起源于與繁衍有關的性引誘。人類的占有欲和爭斗也起源于性。更不用 說人類複雜的情感了。 但是性本能在解釋人類現在的社會現象時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無法 把什么現象都同性聯系起來。例如人類對科學的探索,對未知的好奇。我 們總不能把這解釋成性的喜新厭舊和好奇吧? 也許是因為人類社會進化到一定程度,繁衍不再成為性的唯一目的了。 對它的崇拜和鼓勵變成了對它的壓抑和限製。道德、宗教、政治、經濟和 科技使性的功能發生了異化。由此產生的現象就越來越難以用性來解釋了。 如果智能的驅動力來自于“性”的話,電腦智能化還要賦予它性別意 識。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對于人的內驅力,有人認為是尋求快樂,有的認為是恐懼,還有征服、 占有、生存適應,甚至還有自我實現等等五花八門。有人把這些分成人本 善和人本惡兩大派。 似乎“恐懼”一說挺有道理的。人類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很有可能是 受恐懼的本能驅使。當然,這完全是無意識的。 我們還是無法解決賦予高級智能電腦什么樣的本能以及如何賦予的問 題。不過到時總會有人找出辦法。也許,人工高級智能電腦的第一步是解 決神經網絡和記憶問題,然后可能采取關鍵部件“引進”的方式,從而解 決賦予本能和生命的能力。第三步則實現高級智能化並最后實現所有部件 的“本地化”。 所謂引進、消化、吸收最后達到全部零件本地化,是指先把電腦和現 有的生命或咱們人類嫁接,然后改造重組。這倒是一種捷徑。既然人工生 命和智能都能解決,賦予它性別和遺傳能力還不是小菜一碟? 現在已經有人在試圖這么做了。有人擔心遲早咱們人類本身的基因也 要被改造,真不敢想象人類社會到時會變成什么樣子。也許,人類被雜交 成各式各樣。 高級智能干嗎非要用生命的形式才能實現呢?簡而言之,智能就是一 種主觀能動性。 高級智能電腦會不會死亡呢?有生就會有死。有人可能覺得把電一斷 它就會死的。實際上絕對不會那么簡單。智能電腦消耗什么形式的能量現 在還說不定。由于高級智能不能複製自己和被複製,這就是說它的腦子不 能被讀和寫。這就意味著它也會得病、衰老和死亡。沒有人和其它智能電 腦能夠改寫它的腦子,那才是真正的腦死亡。智能和思想是不能脫離載體 而存在的。 八、高級智能電腦的利弊 人類製造高級智能電腦可以大大縮短所有科研項目,需要數十年的研 究可以在智能電腦的指導下很快得到結果。許多未解的數學定理很快就得 到奇妙的証明。各種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社會和自然現象很快會得 到新的解釋。治療遺傳病、癌症和艾滋病的藥物頃刻問世。各種軟體可按 人的要求快速生產,等等等等。 未來高級智能電腦對人類的威脅有兩類︰ 一是強大的智能工具威脅。人們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設計製造更可怕的 武器,如基因武器,生物病毒,化學毒劑等。輕易破譯密碼盜取資訊和錢 財,干擾、破壞或摧毀各種電子系統,如軍事、經濟和管理系統。 二是人類價值體系毀滅的威脅。科學家只配為它洗試管。在它面前沒 有聰明人。人類建立的大量理論和學科變得一文不值。在地球上生命物種 基因的改造、重組、更新、雜交和創新過程中橫行于世的人類會首先受到 特別“關照”。 人類曾經製造的東西可以大大超過人的肢體和五官的功能,人類當然 以控製它們。問題是人造電腦的智能超過了人的大腦﹗究竟是誰控製誰? 比人更加聰明的電腦決不會在“掌權”之前暴露自己控製人類的野心,它 會一步步地逼人就范或讓人甘心就范。它會首先培植“人奸”。它的支持 者在超級智能的領導下毫不費力就會擊敗任何智力“低下”的反抗者。不 少人是在有了權勢后才變質的,電腦何嘗不會隨著權力的增長逐步“變壞” 呢?何況世界上有相當多的人在電腦和統治階級之間作選擇時,會寧愿要 電腦統製和管理自己。 其實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東西正是人類本身。這個定律不光適用于本課 題。只要能力存在,人類就無法完全限製它,特別是當這種能力被官方和 理性力量難以完全控製的人所掌握時。 電腦科技的高速發展並未導致電腦在智能化方面有什么進展,除了本 文所講的原因之外,還由于人工智能並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與其說人工 智能不如說人工生命。人們對智能有不同的解釋是未可厚非的,但是搞人 工智能必須對智能進行準確定義。要明確它的本質屬性。 -智能是高級生命特有的能力。高級智能電腦可以被看作人工生命。 -智能過程是自發的,感性的。 -智能與欲望、情感和意志是相關的。人們無法將它們分離。 -高級智能不能複製自己或被複製,但可以克隆和培養弟子。 我們人類一直沉浸在電腦科技發展的喜悅之中,尚未作好接受高級智 能電腦(這裡暫且稱它為電腦)到來的準備。它的到來對人類是福還是禍人 們還沒有認真想過。也許它還離我們非常遙遠,也許它會突然到來。電腦 芯片的研究正接近生物分子甚至原子的水平,電腦與生命的嫁接即將獲得 突破。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熱門研究課題。樂觀者有理由相信人類社會在 數字化、資訊化之后將進入智能化時代。從政治上講,科技落后就會被動 挨打;從經濟上講,科技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因此許多國家必然會 對人工智能加緊研究。滑稽的是當高級智能電腦出現后人類的政治、國家 、階級、種族、宗教、經濟、科技和文化的歧見和紛爭立刻全都變得無關 緊要了。也許高級智能電腦會象核武器那樣受官方的嚴格控製,但它不能 象核武器那樣被放置不用,更滑稽的是高級智能電腦最終反而控製了官方 。 人類迄今的發展進步都是我們大腦的功勞,製造高級智能電腦是我們 大腦智能的最后使命。高級智能電腦的出現將意味著我們人類發展到達了 頂峰也是走向衰敗的轉折,即使我們人類成功地將其扼殺也會徹底喪失探 索、追求和發展的勇氣,不再有創造性和成就感。你有脾氣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