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Dasein.bbs@bbs.cs.nccu.edu.tw (本季最新式樣 ),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費希特知識學的第一基本命題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Fri Jul 28 12:44:35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news.mcu!news.cs.

知識學的第一基本命題為「A等於A」或「A是A」
在此一同一性形式的表述中
A是否存在並不是重點
因為當我們說出A時就表示出A與其自身具有自我同一關係
換言之 可以用「若A,則A」的邏輯命題來加以表達
而A這樣一種與自身的自我同一關係費希特稱為X
X簡單說就是命題中的「等於」或是以「若...則...」的形式所表示的因果律
很明顯地 X是被設立於自我之中的
因為第一基本命題是無條件的、直接了當地被設定的
而此一命題又是在自我當中進行判斷的
所以只有自我本身才能作為此一命題的最終依據
而A又是必然地與X聯繫的
所以A同樣也是由自我所設定的
於此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基本命題所要表達的最重要意義
此即「自我是自我」或「自我存在」
由此一個明顯可見的事實在於「自我是自我」與「A是A」之不同之處
乃是A不一定存在而自我一定存在
因為當我們對於第一基本命題進行判斷已經預設了自我的存在
所以雖然費希特是以「A是A」這一命題推導出「自我是自我」或「自我存在」
但事實上邏輯的先後次序乃是先有「自我是自我」才有「A是A」
現在我們可以衍生出以自我作為表述的第一基本命題
即「自我設立自我」
此一命題在形式上與內容上都是無條件的、直接了當地被設定的
從此一命題出發進一步抽象化的結果
即抽掉一切判斷或任何特定行動
而只注視人類行動的一般精神方式
我們可以得到實在性的範疇
凡可應用命題「A是A」的一切東西 都具有實在性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