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因為痛苦,所以繼續 時間: Mon Jul 3 21:04:47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rice (期待) 看板: Theology 標題: 因為痛苦,所以繼續 時間: Mon Jul 3 19:44:19 2000 最近因為嘗試來『寫』東西,選的方向是以女性/婦女的範疇為主,除了一 方面想寫一些東西給工作坊的大家外,也想訓練一下自己的文筆、畢竟長久 以來寫的、想的、說的,都以實驗報告、seminar的方式為主,或是做一篇 類似大眾課程的介紹;再者、好像也嘗試想「彌補」一下後來在論文選擇的 方向並不是寫女性/婦女的論文的遺憾(正確地說是直接關係到女性的論文, 雖然我自己知道現在所做的/將要做的許多努力,都是因為對於女性的關懷 切面出發和準備,再者、也想運用另一種的方向/方式來回應一些現象和觀 念。)然後、7月開始將有2個月的忙碌實習,若有任何機會可以閱讀、也 將以論文的閱讀為主,免得論文的進度受到delay…雖然,讀了也不一定能 寫的出來啦! 這段時間以來介紹的書籍/文章,或是一些分享。其中有一篇所收到的回應-- --〈女人的解咒〉那篇----幾乎都是十分正面、且都說要去買這本書來看, (呵呵,說不定我以後可以去當書的sells說,哈!:P)所以,我就又仔仔細 細地把那一篇和其它幾篇做比較、並嘗試回憶一些當時的心情。如同在介紹 〈女人的解咒〉那篇中提到的,會開始看這本是很「不經意」的,其實全文是 在台中回台南的車上完成,那天其實很累、但確有許多的感動和感觸想寫下; 她觸動我心中的那根弦,因為故事中的生命竟是以那麼平實的文字敘述出 來,讓讀的人以為是故事、卻是通過一篇篇生命的分享和生命力的流露,有 很多的話在其中表現了,用一種不說教的方式將許多意識、思想的精髓蘊含 在其中。這對我、一個一直走在正規教育之中(即使現在在非部定學校的神 學院,也都算是正規教育,但其實我實在恨透了這個稱呼,這實在是很貶視 的!)所一直深以為憾的,因為我是未曾有任何的長時間、非打工式的工作 經驗/實務經驗,就算現在在教會實習或經常可以和不同的人/團體接觸,但 說實在、這還是無法和真正的工作相提並論吧,很多時候、聽一些人陳述她 /他們的問題,我好像只能意會、而無法有深刻的體會。所以處在這當中所 帶給我的,是很多的矛盾和張力、還有很多的把我貼上『理論派』的標籤, 硬是把學術跟實務絕然的二分----這種二分原是一種比較容易來將某些範疇 所關注對象的不同性來加以分類的,卻在現在成了一種造成雙方不太友善的 對立局面,我在這當中必須很無奈地去面對這種標籤化、卻也不得不去正視 的問題。 學術/理論和實務,也在長期以來對對方式又愛又恨----都需要對方,卻又不 太願意公開承認,而想要持守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這或許原是強調各 個領域所深入的部分是不同的,或是拿來作自我鼓勵的(鼓勵自己所專注的 只有很小的其中一部份,而非全部),但卻忘了這種鼓勵是對自己而非對別 人,且用在別人身上會發現:常常是不恰當也不合適的。也許以前是在醫學 院的環境,醫學院裡面也有「所謂」的『純理論課程』,但這每一課程都是 為了之後再臨床課程上的預備。理論課程可算是「學術/理論」、臨床可當成 是「實務」,但是沒有理論課程、一定進不了實務課程,而單純的理論或許 在其他的學院可以存在,但在醫學院當中一定是相配合的。這其實讓我對2 者的重視和不可忽視,2者都是重要的。有人專注在基礎醫學的研究、有些 人致力於臨床方面,無法說出誰是真正的起點,若真要算、大概可以簡單地 說都是為了『人』吧。很多事情扯到『人』,就很難真的用什麼定律/規則來 完全套入,頂多可以做一個非常非常粗略的歸類,很多時候還是得case by case。醫學後來被人批評為不夠人性,我以為是人們對於科學的太過提高和 強調,以及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清楚分界下所產生的膨脹,這樣的日子 久了、反動的聲浪也隨之加強,人本/人文的聲音、或多或少也讓人們思及 醫學中「只看病/專注病情,而忘了這個病正是一個人痛苦所在」。也因此這 幾年來在探討「生命倫理」,都不再延續過去之前的方式,乃是包含了醫學 和人文的對話與合一。 說到合一,先來提一些想法,如果不想看的可以跳過。『合一』,近幾年大家 都再說,尤其教會界也愛說,尤其那個2000年福音運動。不知道為什麼、 好像一談到『合一』、就會有一幅「幸福快樂、和樂融融」的畫面出現,畫 面中的人長的差不多、穿著一樣的衣服,且面帶笑容地唱著「We are the World」!(自己想像一下那個可愛的卡通畫面吧!)只可惜…這大概永遠 只是一種想像和自慰罷了,so sad…right?!可是、我們何不換種方式想想: 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和那些和自己不同想法/觀點的人相處呢、甚或僅僅只是 對話都顯得十分困難呢?困難的理由往往是:「合一不就是要相同嗎?不同、 怎麼可能合作/合一?這根本太難也太強人所難了嘛!」可是、我想分享的 是:若我們真的想要有『合一』,就必須嘗試去瞭解別人的立場,從不同中 尋求一些可能性,並學習去尊重,這有時候的確是強迫自己在接受/接納。 Ok…提到醫學,提到合一,跟閱讀女性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我說不出一個 類似公式來說明之間的相關性,但過去在醫學院有一些課程,的確是更引導 我進入女性的閱讀,怎麼說呢?以過去讀的遺傳/遺傳諮詢或倫理學中,讀 到這些課程已經不再是單純遺傳疾病的成因或機轉問題,而是像「婚前健檢 發現有基因方面的問題時,婚還要不要結?」、「懷孕後發現胎兒有不同機能 (就是所謂的『機能障礙』,只是我很討厭這個term)時,孩子生是不生? 接下來整個家庭要面對的問題和負擔…」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都是直接和『人』 有關,在上課中要討論的,不再於這個病怎樣怎樣、而是在面對案主時,該 怎麼告訴對方。我還記得以前老師在上課中、最常提及的是有關面對男性或 女性時說話的問題。如果說、基因的問題在男性,通常都滿好解決的;但如 果在女性、就得先瞭解陪同前來家長是男方的家長還是女方的家長,寧可多 花時間來瞭解整個狀況、而不能輕易地破壞人家家庭。在這些問題的討論中, 會深刻地發覺:有太多的價值觀正無時無刻在各種方面影響(通常是負面的 影響)著女人,尤其在『生產』這件事上。 生產,即便是很安全/順利地產下一個不同機能的孩子,從面對長輩、外人 甚或最親密的丈夫,由傷心、同情到不諒解、(有意或無意)指責,當然在 這整個事件中的人都會受到心中的煎熬,但一個女性在這當中除了相同的傷 心外,還必須處在生/不生的矛盾。原本懷孕就已經是一個女性生理上的負 擔了、處在這當中的女性又更是心理、生理的雙重傷害。在《女人的解咒》 當中也有這麼一個有關墮胎與否的記述,從原本因為懷了一個極可能弱智的 孩子而想墮胎時,從教會神父、較有的激烈反對,到後來孩子胎死腹中時、 這些人的如釋重負和欣喜心情(因為終於不必負擔「殺小孩」的道德責任) 與之前極力反對的明顯對比,其他人在乎的是不必負擔/背負墮胎的責任和 罪惡感,卻完全忽略了女性在這當中、內心的掙扎和失去孩子的心情、即便 她當初是想要墮胎,她在文中提到:「我知道如果把孩子生下來,周圍的人 會覺得我很偉大,但到最後,面對小孩的只有我,因為我是媽咪;別人支持 我的決定,卻不需承擔後果」…這句話、道出了她的無奈,也殘酷地道出了 非當事人的無關。如果這是你面對的案主,你會怎麼來進行這個諮商?又、 你的心情會是如何? 矛盾,我會十分矛盾!除了面對這個女性的矛盾、來得去面對女性處在別人 指責之中的如何自處?即便別人的指責不合理,我也絕對無法簡單地以「對 /錯」來做任何的評斷,但也正因為如此、才又更顯出我自身的矛盾、無奈 和說不出的難過。面對女性、閱讀女性,就有很多的問題是來自這裡,來自 明知道問題所在,卻無法輕易擊破,也不能簡單地化約,彷彿得一直處在這 種充滿張力的情境之下,這其實很辛苦、也不容易。 所以有人會問我,為何會想閱讀有關女性的書,或願意說女性的議題,或承 認自己是女性主義者,這不是容易被貼標籤、而且又容易有人會以異樣的眼 光看待或被污名化嗎?而且對抗的、又通常是一直地和一般的/主流的價值 觀在對抗,特別在基督教會界、連在神學院也是!常有人會想知道在這當中 的心情和做這些努力的動力在哪裡? > -------------------------------------------------------------------------- < 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因為痛苦,所以繼續(2) 時間: Mon Jul 3 21:04:53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rice (期待) 看板: Theology 標題: 因為痛苦,所以繼續(2) 時間: Mon Jul 3 19:47:09 2000 ….答案是『痛苦』,心情和動力的答案 都是。因為看到受苦,看到她們在其各人的處境中苦無援助、苦無處可傾吐, 確有無法真有什麼大翻轉的改變時,我既無法做什麼援助、也無法做什麼實 質的改變時,真的、我自身的無力除了來自上述的這些外,還必須面對我自 身的疑問:這算不算妥協、是不是沈淪?----這是另一種『痛苦』。若是如此、 那所做的努力便不在於直接/馬上解決問題(而且通常會發現可能根本無法 改變),那就只能轉向教育或傳遞觀念了。但這條路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且不必然會有「結實纍纍」的情形出現----這其實也是『痛苦』、因為所做的 是一個無法預測的工作,有可能這些努力中將有令人興奮的結果、但也可能 最後我們根本等不到這天的來臨,而仍舊得努力、即便這努力看來似乎有些 白費了。走上女性的這條路、便開始了一連串極不容易、且如同努力地行在 『福音』工作之途般的逆理和痛苦。 『福音工作』,女性和福音工作有什麼關係?逆理和福音有什麼關係?痛苦、 又怎麼和福音相提並論?福音不就是「good news」、是好消息、是上主的祝 福嗎? 是的,這些都可說是福音,但只要我們真正地去思考福音的本質、想想福音 的內容、想想基督徒最愛提的耶穌基督或保羅,去想想他們付出的代價和努 力,就會發現:我們在這當中都必須改變、無時無刻地改變!包含了習慣、 價值觀、一些習以為常或原以為是的一切都必須改變----這就是『逆理』,因 為這樣的改變需要與許多現存世界的道理不同,甚至對抗、這其實需要很大 的勇氣!----這其實也是一種痛苦、在女性之路上所面對的和這個其實是相 同的。我並不刻意將這2者放在一起好來說明「女性努力」的重要性,事實 上我對福音/福音工作許多了解和深刻,卻恰恰是在研讀女性和委身在這當 中而更加明白的。而這也更讓我深層地去思考:身為一個追隨基督腳蹤的角 色和責任。 責任,聽說這個世代想跟別人提到『責任』,就好像是一件天塌下來般地困 難事;然而對於基督徒/追隨基督的人又何嘗不是呢?在基督徒的圈子久 了、特別在教會裡面,好像就是不斷地讚美、感謝,這原是好的、不是嗎? 但再仔細想想、何以其他一切的不如己意、受苦都將之劃分到「惡/魔鬼」 的範圍呢?當一個基督徒需要付上的是勇氣和完全地改變的代價、是與這個 世間做某個程度對抗的代價。有些人不喜歡聽到「對抗」這麼強烈字眼的、 奉勸妳/你還是先跳過這一段吧,不過、責任是無法避免的,人可以不去面 對它、但責任不會因此消失。基督徒最喜歡提到『十字架』,喜歡在身上掛 個『十字架』,可是我實在懷疑:『十字架』在基督徒心中,除了是基督的榮 耀、基督得勝的記號外;『十字架』有沒有任何絲毫沉重的意義在其中?何 以一個在當時被視為恥辱的刑具/記號,竟可以成為榮耀的記號?好吧,我 們不說耶穌基督、來說說保羅。保羅、從掃羅便成保羅,很多人也愛將這種 轉變放在嘴中不斷地訴說,可是保羅在大馬色的改變之後呢?「他之前明明 是最大的敵基督者呀!何以便成宣揚基督的人呢?這其中一定有問題!」--- -這是當時原本就跟隨基督的人的想法,那麼原本的猶太教徒呢?可別忘了: 保羅可說是受了猶太傳統訓練、及擁有高度社會地位的人哩!追隨基督、傳 揚基督,至少以保羅來說是必須對抗他原本的宗教傳統和社會地位。當我們 復頌著保羅的宣教時,也應當想想他在這當中的許多的逆理和對抗,還有他 在這當中的苦----這就是他所付上的責任,也是他的痛苦所在,我想沒有人 會認為保羅所受的一切(下監、被鞭打…)叫做快樂吧。 以之前提及的那個關於墮胎的例子當中、我所能想到的努力竟然只剩下:盡 我所能地來教育一些年輕的孩子,男孩或女孩都是!我只能盡我所能地告訴 他們:上主愛每一個不一樣的人;學會尊重每個人、體貼別人……而且這些 聽來不著邊際的話,還得用他們聽的懂的語言、還不能只是教條的方式說。 這樣的功效有多少我不清楚,可是如果我們連這麼點努力都不做、我們還期 待在我們的教育中有誰強調這個部分?然後這個教育也不僅僅是在lecture 時,還必須讓他們看的到、感覺的到!也許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學到 『真正的/完全的』尊重和體貼,也應該不會無視於他人苦痛或壓迫的存在 了吧!?這其實也不容易,我也還一直在學、學的很慢、走的很辛苦,可是 還好有大家一起在努力、也許在不同方面,但心情上就比較不會孤單,而且 還有。 然後回到之前那個問題:既然痛苦、又為何要繼續呢?我想、只能這麼回答 吧:「因為不做會更痛苦」。你可以把這當成是一種『逆向思考』的回答、有 空可以多多做『逆向思考』,很多問題也就會比較有不同的看法、也說不定 可以比較不那麼鑽牛角尖了! 願大家平安,工作的、實習的、寫論文、做實驗的、營會的…:)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