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奧丁大神" ,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Re: 什麼是悖論(?parado)呢
 時間  Valhalla (Fri Aug 28 03:01:15 1998)
───────────────────────────────────────

各位很久不見了! 大家好!

何秀煌: 邏輯 (請原諒我訴諸權威), pp. 98-99
Paradox(他譯作詭局)
依據我們慣常應用的二值邏輯, 我們根本無法在認知上証驗它或者反駁它.
假若肯定其為真, 則其跟著卻為假; 並且假若斷言其為假, 則它跟著郤為真的語句,
我們稱之為詭句或詭局.

e.g. 你現在看的這一句是假的

問題出現在語句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中指涉所有那些而且只有那些不自我指
涉的語詞, 或者簡單來說, 集(set)中包含了否定自己這集的語詞

這個英文Paradox有很多譯法, 如 弔詭, 詭局, 但在英文的意義中,
有似非而是的意思(有人說, 與illusion似是而非的相反),
即是一個令人不能接受的假, 但人們卻無法否定其存在. 所以,
Paradox不是假的命題, 而是無法分辦的命題.
而悖論的譯法我可不清楚, 這個可要問學哲學的網友, 可是, 悖的中文意思是違背,
相反, 或者是 **矛盾** , 我假設網友問的是矛盾(contradiction),
那麼是和paradox原全不同的. 矛盾必然是假句,
因它在一個二元的"或者(or)"的集中(二者不能同時真或假),
同時將兩者斷定(即同時真或同時假), 因此矛盾句是不能成立, 句子必然是邏輯地假.
如, 銀幣只有正反兩面, 他在擲毫時擲到正, 又擲到反, 可以想像是必然地假.
但paradox命題是在判斷其真假值時兩方面都矛盾. 說真又矛盾, 說假亦然. 如e.g.
的一句, 說其真是矛盾(它包含了假), 但說其假亦矛盾(証實它假又代表他真).
所以真假都矛盾(邏輯地假), 因此Paradox不是假句, 而是無法分真假的"病"句.

拙人才疏, 找不到悖論的真實譯法, 如有歪曲請見諒!

奧丁大神

=======

 作者  sffan.bbs@bbs.csie.nctu.edu.tw,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Re: 什麼是悖論(?parado)呢
 時間  Supported by CCIC http://www.ifcss.org/comm (Fri Aug 28 11:05:04 1998)
───────────────────────────────────────

>

羅素用 class 和 type 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需要放棄二值邏輯。


根據我的了解,羅素認為這句話將兩種語言混在一起,所以造成麻煩。

當我們說: 1 =/= 1 是假的。我們很清楚『假』是用來形容『 1 =/= 1 』。
因此,『 1 =/= 1 是假的』包含了兩種語言:『 X 是假的』 和 『 1 =/= 1 』。
『X是假的』,只適用於當 X 是另一類的語言,並不能隨便使用。
現在看『你現在看的這一句是假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 X
和 『X是假的』是同一種語言。羅素認為這句話沒有意義,就像不合文法
的句子一樣。


這是羅素能用 type 和 class 把問題解決的原因。

(借用一下) 拙人才疏, 如有歪曲請見諒! :)

sffan

=======

發信人: abracadabra.bbs@aidebbs.edu.tw (abracadabra philosopher),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Re: 什麼是悖論(?parado)呢
發信站: DCI HiNet (Fri Aug 28 14:33:29 1998)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news.mcu!news.cs.

On 27 Aug 1998 19:01:15 GMT, "奧丁大神"  wrote:



奧丁大神好!




沒關係, 又不是「濫用權威」。




或譯「詭論」。




以現代邏輯的觀點來看, 詭論大部份是可以破解的, sffan 說明得很好。




e.g.
「我現在正在說謊! 」
"Long is not long."(since short is not short)——指字母的多寡
"Monosyllabic is monosyllabic."(since polysyllabic is polysyllabic)

以上, 在何秀煌的老師殷海光(也請原諒我訴諸權威, 嘻)的《邏輯新引》
(p.172「詭論」) 中, 也是被歸類為「詭論」, 即 PARADOX 的。

自我指涉的語句, 我們能夠判明其 use of language 和 mention of language
的原始指謂時, 是可以依其原始指謂來破解它的「文字障」的詭辯性質的。


>


「神既然是無所不能的, 那麼祂到底能不能造出一塊祂自己也扛不動的大石頭? 」

——這才是符合奧丁大神的嚴格定義下的 paradox 吧? 因為這裡的 use of language
和 mention of language 是一致的, 我們並無法判明其經驗事實上的原始指謂。然而
我們之所以無法判明其經驗事實上的原始指謂, 是因為它所指謂的, 已經超乎我們所
能認知的經驗事實的範圍。

由此可見: 超乎經驗事實的指謂所導致的詭論, 才合乎你的定義下的 paradox.

然而, 上述問題到底有沒有答案呢? 有的: 「那塊大石頭, 就是人類的自由意志。」
在承襲上述問句的神學意涵的 context下, 神學家是大可以如此反駁無神論者的詰問
的。

由此可見, 即使像這樣的 paradox, 也不能脫離「語意、語法、語言遊戲、語言行為」
的意義界定的範疇而單獨存在的。也就是說, 這種 paradox 仍然是可以在語言分析的
照明下被破解的。




您太客氣! 中文的「悖」字, 最早見於邏輯性質底有系統的廣泛使用, 是從墨家(別
墨)開始的, 當時它泛指「不邏輯的推論」(以我們目前的說法)。悖, 不邏輯也。

不邏輯 = illogical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 只有相對真理! 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絕對真理。」
——這樣的說法, 是「悖」的(不邏輯的), 因為它是一種「自我指涉」(paradox)
的邏輯謬誤下的說法。

這是我的原意, 也請見諒我沒有講得更清楚。



abracadabra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