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ychung (超米兒)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轉錄]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時間: Thu Jul 16 14:12:50 1998

※ [本文轉錄自 SocialAct 看板]

作者: gospel (陳韻琳) 看板: SocialAct
標題: [轉錄]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時間: Tue Sep 10 23:25:14 1996

※ [本文轉錄自 society 看板]

發信人: gospel.bbs@cis.nctu.edu.tw (陳韻琳), 看板: society
標  題: 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Sep  9 13:46:36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這一陣子中台禪社爆發出來的出家事件,引發社會輿論界譁然的爭議。當然,輿論
勢必是指向事件本身的,並且在輿論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也絕對影響了事件的後續發展
。本文嘗試作的,不是繼續評論事件本身,而是分析「參與討論的輿論文本」,從中找
出台灣現階段在某一個角度上趨勢現象,而就筆者所學之限,也會從「社會文化學」的
角度來爬梳整理。
    事件爆發一周之內,輿論批判漸漸浮現如下幾個對立矛盾:
    1.親情倫理與個人抉擇自由的矛盾。
    2.入世與出世的矛盾。
    3.宗教信仰之屬「生命的全部」或「生命的一部份」之矛盾。
    4.佛教教理與信仰實踐的矛盾。
    5.其他宗教批判此事之「呈現出自身的窘迫」矛盾。
    會出現矛盾,其實是新發展的趨勢現象與價值體系,其勢之大,已跟舊有傳統產生
抗衡現象之故。

倫理主導的文化

    華人文化根據學者研究,大致都同意是倫理主導一切的文化。在華人修身為首,方
得齊家治國的聖人治世觀點下,倫理成為檢驗一切行為模式的標準,甚至政治,也必須
以君臣倫理的模式來詮釋。這樣一種由上引導下的君臣父子夫婦倫理觀,當然是不會重
視溝通,只著重順服的。
    隨著教育受西方自由主義觀點的影響,知識份子越來越強調平行溝通互相尊重的平
等觀點,這在教育界就開始出現反對體罰的輿論壓力,在政治界就出現官員必須重視與
人民對話溝通的期待,女男平等也成為社運顯學。
    中台事件爆發後,輿論在這兩種觀點上互衝,正現出就兩種觀點尚未消化互融成為
「現代化的價值觀」,因此也可以確知,這兩種觀點會在其他事件上一樣的互相衝突,
而最容易突出的領域當在傳統中最著重倫理的地方。舉一最明顯之例便是人本教育基金
會成立之初在教育界引發的爭議。

出世是華人文化的禁忌

    如果倫理與個人抉擇自由是隨處可見的互衝模式,中台事件何以引發如此之大的輿
論譁然呢?原因便是在這個事件又逾越了倫理與個人自由的矛盾範疇,進入華人文化中
另一禁忌。
    華人文化中聖人治世是主導法則,退隱屬邊緣文化,甚至會被歸類為失敗文化。原
因是在整個文化體系中,並沒有「超越人類的『他者』」,也就欠缺現世之外「從永恆
看現世的張力」。在最具超越感受的天人合一境界中,天僅只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
息」的自然法則,在文化中並不具有「絕對」「完美」「真理」「公義與慈愛」等「主
體性格」,因此「治國平天下」乃生命最高境界,一切天人合一的近似宗教的過程,必
須落實於入世,落實於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有意義。
    其實台灣近五年來,很明顯的經歷了宗教復興浪潮,這股宗教復興浪潮,基本上是
具有泛靈與神秘傾向的,講究心靈深處的神秘靈交,與靈界的交流相通,所以靈異話題
前所未有的興盛。
    反諷的是這樣的宗教復興路線,除了「在電視節目上是否該合法化」的雷聲大雨點
小的吵吵,神秘與靈異,並不曾構成輿論的爭議與反彈。主因還是在走這種宗教路線的
,頂多是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未知領域以神秘方式合法化,是不會影響其入
世路線的。
    所以中台事件真正的問題核心,是它衝擊了「聖人治世」的入世文化體質,並「一
切以倫理與政治的相對性」為準的觀點。

宗教只能是生活的點綴

    倫理講究相對,入世講究政治權術之運用,對華人而言,「絕對真理」是很難融入
價值體系,是很難讓人信服,甚至是讓人很難受很想抗拒的字詞。
    這必然造成的結果,就是宗教不能主導所有的價值觀生命觀,它只能是生活的點綴
。華人文化中,一向是將宗教非核心化,邊緣化,宗教既不應干預政治,更不許影響倫
理文化體質,甚至不應主導一個人的生命抉擇。當一個人將宗教擺在生命的核心位置,
總會引發周遭人不以為然的質疑。
    這就是為什麼「無常」是佛教復興以來很多知識份子習於講論的字詞,當一旦以無
常為絕對真理做出某種生命判準,卻教大部份的知識份子無法接受。面對佛教復興,其
實很多手掛念珠的知識份子,是無法把信仰教理與信仰實踐融合的。

其他宗教真能自離此事件之外?

    最後要談的,是其他宗教對這整件事情的態度。
    因為我自己是基督徒,當然我很樂意從基督徒批判起。我發現很多基督徒會把這樣
一件事情,當成基督教信仰的勝利,佛教的失敗,完全忽略了這整件事情的膠著,其實
是觸怒了華人文化的核心,這種輿論的不滿,基督教早已面對經年,而且尚未完滿解決
過。基督教不是向來因為祭祖問題被人質疑不守倫理規範嗎?基督徒想出來成為傳教士
,不是就已經預備好成為社會的邊緣嗎?這種想成為傳教士的「蒙召」,不是也經常來
自一樣是基督徒的父母嗎?
    中台事件,不是宗教與宗教的對恃,而是宗教與文化的對恃,今天中台事件成為焦
點,證明了佛教復興的確是事實,其基本教理已衝擊了文化體質。
    基督教不會以集體出家方式衝擊社會,只是因為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正是把人生當成
神榮耀自身的過程,所以生命是不需逃逸的,基督教信仰核心永遠存有從永恆期望現世
的張力,因此無常不是生命的真理,只是現世不完滿需要救贖的明證。
    但基督教不以出家衝擊社會,絕不表示基督教沒有在其他方面衝擊社會,沒有經歷
來自文化的抵抗。中台事件證明了宗教問題若不處理文化議題,必然無法完滿落實信仰
的實踐,處理文化議題,是一個「入世」的過程,佛教教理不允許,基督教教理允許。
這是中台事件,基督教信仰唯一與佛教不同之處。

自由主義者最大的矛盾

    爬疏輿論文本後,我認為,在這整個事件的輿論過程中,爭取民主多元的自由主義
者,會比持守傳統者,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因為自由主義者既然堅持選擇多元,就必
須容許文化體質中闖入不合文化體質的宗教理型,必須容許的確是有人以自己的宗教信
念身體力行,來挑戰生命觀價值觀,挑戰自己的信仰實踐。但是面對中台事件,真正開
放態度,讓此事件衝擊挑戰自身的自由主義者,其實不多。我想,這是我分析輿論文本
時,與網路輿論參與者最切身相關的矛盾吧!






作者: ychung (超米兒)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轉錄]Re: 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時間: Thu Jul 16 14:13:44 1998

※ [本文轉錄自 SocialAct 看板]

作者: gospel (陳韻琳) 看板: SocialAct
標題: [轉錄]Re: 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時間: Tue Sep 10 23:26:07 1996

※ [本文轉錄自 society 看板]

發信人: psycho.bbs@cis.nctu.edu.tw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看板: society
標  題: Re: 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Sep  9 18:00:18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好文章!讓我補充一下:


這裡個人進行補充:

   出世是中國文化對於倫理主治的社會之最後反抗方式,也就是所謂的『
走出劫難的世界』之逍遙觀。從社會分析的觀點,這等於是對『倫理至上主
義』的無言反抗。這種社會實踐態度一向是中國文化下『邊緣思想』的主流
。因此,對於習於使用『倫理至上』主流思想的人來說,『出世思想』當然
是離經叛道的思想。

中國文化對宗教的迫害習性,絕對不是我們課本上那種刪改的歷史可以完整
呈現的,例如:

西元 423-451 北魏太武帝滅佛,殺男女沙門數萬,牽連至死者無數。
     560-578 周武帝兩度滅佛,致死者無法估計。
     840-846 唐武宗滅佛,二十六萬餘僧尼遭難!!(生死不可考)
     954-959 後周世宗滅佛,毀寺四千餘,生死不可考。

理由是千篇一律:佛法為害世間,敗壞聖人儒法。往往由儒家大將出來勸皇
帝這麼做,不然就是道士假藉儒家藉口來這麼做。所以,這種宗教迫害太明
顯是『社會倫理思想對出世思想的迫害岐視』。

以上資料與分析,呼應 gospel的大作。

[delete]

我要再三呼應這一段:請各位基督徒弟兄姐妹,好好想一想這一段話;我們
千萬不要在宗教板做出害人害己的見證!今天支持這種批判中台禪寺的思想
,下一次就會相等的看到這種思想漫罵抹黑基督教。

同時,這也是為何我們要提出『文化使命』的用意。如果基督教沒有負起『
更新文化』的責任,那麼基督教遲早會面臨文化的反撲,而被文化迫害或者
被文化同化而失去上帝教導的真理性。


這一點,無怪乎我們只能對台灣社會文化感嘆了。在台灣,多元化自由主義的精
神為何一直沒有建立?是怎樣的原因,讓從中國歷史早期就產生的迫害思想會一
直延續到今日的社會?為什麼時代過了這麼多年,社會文化的開放性還是這麼沒
有一絲進步?為什麼我們在嘲笑西方文化宗教戰爭之餘,卻同時看到他們對這些
錯誤的反省與更止,卻看不到我們自己的社會文化有什麼更止與反省??

但願所有知識份子,能好好想一想!

                                                   psycho

作者: ychung (超米兒)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轉錄]我的立場預設─中台事件與論文本分析補充 …
時間: Thu Jul 16 14:14:06 1998

※ [本文轉錄自 SocialAct 看板]

作者: gospel (陳韻琳) 看板: SocialAct
標題: [轉錄]我的立場預設─中台事件與論文本分析補充之二
時間: Fri Sep 20 11:39:13 1996

※ [本文轉錄自 religion 看板]

發信人: gospel.bbs@cis.nctu.edu.tw (陳韻琳),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我的立場預設─中台事件與論文本分析補充之二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Sep 19 15:21:15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u!spring!netnews.ntu!linu

    我嘗試用心路歷程的方式來整理「我思考的前設」。稍稍平衡一下網路上
擅長邏輯論證的氣氛。預設之所以叫預設,就是因為邏輯思辯是一個循環論證
,對預設是不具合法化效力的。因此科學化的邏輯語言,在我這篇中就沒多大
意義了。

*********************************************************************

    人生每一個最重要的起點,都不是因為我們知悉了答案,而是因為我們提出
了問題。每一個「為什麼」的探究背後,其實都是一條很長遠很長遠的路,會有
很多的感慨,很多的追尋,很多的失敗,很多的抉擇。

    我對自己的人生,一直存有很多「為什麼」的疑惑,直到現在仍是,因此我
知道信仰對我的意義不是「答案」,而是一種「超越開放的可能」。

**********************************************************************

    大概三年以前,我開始對「文化的深層結構」有了高度濃烈的興趣。這興趣
一樣起始於一個「為什麼是這樣?」的提問。那時,從關注美麗島到關注野百合
,到關注總統的直選,女性主義弱勢團體...,我對台灣很深很深的失望。我問
自己,民主是否就是這樣的走下去了?每一個政治的或社會的或經濟的風暴,為
何背後都是如此的無力?因為我自己業餘在作評論工作,所以我有剪報的習慣,
很無奈的感嘆每一次事後的批判,都不可能防止下一次繼續發生類似的事件,感
嘆我已成了「批判老手」,永遠知道面對那一類新聞事件,該用那一種批判角度
書寫,也很清楚的知道「輿論批判」背後的高傲與本質上根本的無力,還知道台
灣的知識份子早已被練成了批判能手,(我將之機諷為商業文化下的道家),但
是肯真正擺上代價,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忍受挫折無怨無悔的人越來越少,因為
大環境是如此的讓人無力。

    我不喜歡原地踏步,更不喜歡走上犬儒。於是我問自己:「為什麼?」

**********************************************************************

    我在探究中漸漸逼向了文化深層結構的核心。

    我把我問的問題整理如下:

一:民主制度是不是人類文明發展以來,最好的制度?如果不是,它的困境是什
    麼?有沒有方法可以迫使它更好?必須流血?還是漸進的改善?如果是漸進
    的改善,方法是什麼?如果放棄民主制度,取代的制度是什麼?

    當然,我選擇了民主制度應當是人類文明發展以來,截至目前止最有智慧的
    制度,它之所以是最好,是因為按民主制度本意,它本身應當具有一種容讓
    批判與多元可能的制度,因此它有一種自我制衡與自我超越的可能。

    我認為一個選擇民主制度的人,應當言行一致的護衛民主的本質,內涵與深
    意。他必須嘗試去瞭解民主到底是什麼?就在這個探究上,我知道了很多知
    識份子(我特別用這個詞,是因為知識份子本應具有探究真相的環境與智識
    ,至少知識份子擁有比一般大眾更有利於思考與辨別的環境,應當被責成的
    更多)包括我自己,其實是把「民主」當成了一種「意識型態」,一個護身
    符,一個行為合法化的工具,若要問起「到底什麼是民主?」,其實能認真
    回答的並不多。

二:「民主」到底是什麼?

    一個理工背景訓練的人,會喜歡準確的定義。但治文史的人會知道,在歷史
中發展的觀點,定義不可能抽離歷史情境,而下的準確。譬如說:什麼是自由主
義?什麼是保守派?什麼是左派?相當有可能定義在一百年間的變遷,已經完全
相左。
    因此我用「關連字詞」來圈住民主的定義範疇:(我在這裡要自承這些字詞
是一個前設。因為民主仍舊是一個未臻完全尚待突破的體制,相當有可能,這些
關連字詞會做適當的修正)。

    1.與社會正義有關
    2.與人人平等有關
    3.與個人的獨特性被尊重有關
    4.與不可侵犯的自由有關
    5.與機會均等權利均等,多元化有關
    6.與憐恤有關

    但這些關連字詞,顯然彼此有所衝突,譬如自由與對他人的妨害,社會正義
與憐恤,平等與獨特性,在設計民主制度時,都會成為衝突的焦點。(這些衝突
不也顯示在最民主的網路言論中嗎?)所以大布列顛百科全書定義民主時,特別
強調如下觀點:

    『現代民主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世紀歐洲的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其中特
別是神授法,自然法和習慣法....在西方,民主還包括「法治」。』

    所以關連字詞中還要加上一項,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7.法治
    !!!!!!

    其實每一個字詞還是有講究的,譬如什麼叫正義?什麼叫平等?....,關於
這部份,我會在下一篇中談到。

三:華人文化中到底有沒有發展民主的基礎?

    我念歷史的時候,花很多時間研究遼金元與清史,因為我對文化融合的過程
非常的有興趣。(很可惜目前尚未有非常成形的研究台灣文化形成與跟異族融合
過程的文化史研究,一切都還在收集史料階段,或是太過於偏重政治史)。
    華人文化的融合每一次過程都非常類似,越是文化表層的東西諸如衣食住行
,越是容易消化吸收,越是與文化深層結構格格不入的,越是易爆發衝突,衝突
的焦點最終都會集中到「與倫理不合」,除非外來文化作一種自覺(為了生存)
或不自覺(被潛移默化)的轉化。

    西方文化跟華人文化交融過程,跟過去文化交融比較不一樣的,就是當西方
文化滲入時,東南亞政治軍事(除了日本很早就開始維新)都很明顯的處於挨打
局面,自信心完全喪失,所以西方文化的湧入速度就非常的快,抗拒力也小的多
,但是文化深層結構卻已有五千年根深蒂固的歷史,於是呈現出來的另一種不自
覺的抗拒方式,就是「混亂」。
    凡是西方文化中跟華人文化深層結構近似的,就快速結合,凡是不合的,就
以「表裡不一」的現象,或觀念互衝找不到平衡點的方式呈現混亂。

    譬如說,自由觀念,華人接受速度一定很快,因為超穩定政治結構使知識份
子被壓迫的喘不過氣來,素來以逍遙的自由觀來「離軌運動」。道家與佛家的自
由,與民主自由結合,當然會造成「自由膨脹」。
    民主觀念中與自由同為關連字詞的「尊重」呢,華人文化中的倫理只講「下
對上」的尊重,而不是「上對下」的尊重,所以某些屬於「下層」的弱勢,要得
到尊重會非常困難。因此就造成女性平權運動要走入「立法圈」內,或要解決丈
夫與父親的家庭暴力,甚至要解決男性沙文文化的言語暴力都非常困難。教育要
促成「人本」理念,從推展觀念到實踐過程,也有很多表裡不一的阻力。政治界
或學術界,年輕人要起來,首要的阻力年資年齡,能力是次要的考慮...。但這
還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最難的首在法治。

    因為華人文化只有「人治」而沒有「法治」。這種以家族為核心的人治文化
,一定會造成的結果,就是「圈內人」可以走後門,對圈外人則無比冷漠。做事
情,「關係建立」比按程序來速度一定快。圈內圈外,也無法用同等的正義態度
來面對。這種圈內圈外,過去以家族和地緣為主,現在則有將之投射到「意識型
態相同」的人上。「什麼是程序?」「按法規來」,對華人是非常陌生的觀念。
意識型態造成的政治激情,或宗教造成的宗教激情,對選舉或社會政治事件的主
導力量,遠遠大過了立法與訂制度的需要。 (我絕對相信宗教激情是有的,只是
華人的倫理治世文化會不太容讓宗教激情合法化,卻會容讓政治激情合法化)。

    政治版上認同意識型態找到情感慰藉的人比例多?還是討論合理政見與制度
的人比例多?宗教版上尋找自我宗教群體的榮耀感的人多,還是誠心作宗教比較
,誠心討論宗教的心靈建立,生命實踐的人多?當某些反對過度偏激的女性主義
者在女性主義版面說出自己的反對觀點,是被尊重還是被排斥?.....?

    另外一個難題就是另一種倫理的重建。當現代化下的個人主義瓦解掉親族倫
理,另一種新倫理應當是什麼?為什麼所有的社運,都無法避免的「新浪驅逐舊
浪,新事取代舊事」,除了曾在輿論中製造話題,卻無法生根建造新的倫理?

    我們是不是都無法避免的在民主不同的關連字詞中矛盾的表裡不一?我們是
否都不自覺的在違反民主?我們是不是很不自覺的成為結構的共犯???

四:是用制度建立來影響文化成形?還是文化必須先改造才能建立制度?

    關於這部份,我沒有答案。因為我看到真正民主制度的落實,出現那麼多的
難處與阻礙,以至於我懷疑我們都在文化深層結構下成為不自覺的民主阻礙者。
    正是制度建立過程中的阻礙的混亂,才會造成很多人的無力感。
    是不是我給台灣太少的時間了?
    還是民主文化的徹底建立,勢在必行呢?
    文化更新,又要從那裡開始呢?

五:竭誠的邀請

    寫到這裡,我想我得要回到起點,就是關於預設的問題。
*********************************************************************
    其實我中台事件真正的預設,是在:
    1.成熟的民主政體,是實踐博愛,尊重,平等,正義與自由最可能的一種制
      度
    2.華人發展民主政體最大的阻礙,是與民主真諦違抗的華人文化型態。這文
      化深層結構,包括科學主義者,理性主義者,宗教信徒,推展民主運動的
      理想鬥士....,都深捲其中而不自覺。而在許多大大小小的社會政治事件
      中呈現出來。
    3.以制度解文化之結,還是以文化解制度之結?是一個尚待研究的循環論證
*********************************************************************

    因此我必須在這裡提出我渴望的開放討論。這當然可以包括:

    如果你認為民主制度根本是不好的制度,你可以嘗試提出另一種制度
    如果你認為以制度解文化之結可行,嘗試舉例說明。
    如果你是儒家信徒,嘗試找出內聖開出新外王,合宜民主的制度。(我這樣
      說,是因為很多新儒家弟子都在嘗試找出新出路)
    如果你是道家或佛家信徒,如何避免信仰導致「沒有法治的自由」,或「離
軌下的犬儒心態」,而成為結構共犯?(我這樣說,當然是因為網路上是呈現了
這種現象,不管有意或無意的)
    如果你是基督教徒,請證明你的信仰不是一種壓迫他人的「意識型態」(我
        這樣說,當然是因為教會史上基督教犯了太多這種錯誤。)

    我絕不相信一個信仰者,不管是什麼宗教或什麼主義或什麼思想,是完整到
不需要批判。相當有可能信仰或思想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信仰者沒有使它周延豐
富化。
    既然文化更新是如此繁重的課題,怎麼能僅只期待某一家某一宗來涵蓋處理
呢?
    一個良好的對話過程一定是要容許別人批判的,一個良好的對話過程,一定
是要容許別人在護衛自己的立場下,去澄清種種質疑的。
    一個良好的對話過程,不是去批判對方的預設或信仰,而是探究這樣的預設
與信仰,是否處理出一個良好的立論過程。
    真正的對話,應當是經過充分的對話後,容許對方有空間選擇自己的預設與
信仰,並終生以行動實踐之。

    下一篇我將會處理基督教信仰對民主議題的回應,包括其墮落的過程,也包
括其自我更新的艱苦過程。

    有人問我是否要建立基督教文化或建立基督教國?我在這裡先鄭重否認。其
實就連屬基督教信仰中較激進的psycho,都沒有這個企圖。psycho之激進,自然
跟他從野百合學運,到佛教徒,到基督教徒的心路歷程有關,這是他必須經歷的
成長之路,旁人也無從置啄。但是激進,與建立基督教國或基督教文化,還是有
很大的差距的。
作者: ychung (超米兒)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轉錄]Re: 我的預設─中台事件評論補充
時間: Thu Jul 16 14:14:24 1998

※ [本文轉錄自 SocialAct 看板]

作者: psycho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看板: SocialAct
標題: [轉錄]Re: 我的預設─中台事件評論補充
時間: Sun Sep 22 08:09:31 1996

※ [本文轉錄自 society 看板]

發信人: psycho.bbs@cis.nctu.edu.tw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看板: society
標  題: Re: 我的預設─中台事件評論補充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Sat Sep 21 11:52:21 1996)
轉信站: fhlbbs!alab03.ee.nctu!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回應gospel 這篇文章,我只能以同樣的方式談談我的心路歷程...:)

一、思想之前提預設的源起:

我想,處在二十世紀中『苦難的中國』、『苦難的台灣』,若是產生與gospel
所描述的相似社會變遷心情,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所以gospel根據七十年代
的知識份子之心路歷程而寫出的小說『失根的樹』,才能創下海內外華人討論
區受到最多最大回響的網路世界記綠 ── 不只是他描寫的深刻,更重要的是
觸及苦難中國與苦難台灣的社會良心。

然而,我所思考的出路,與gospel類似,又有點不一樣。

對我來說,『尋找文化深層意識』所創成的問題,己經不能再是我所關心的重
點;因為,從黨外到民進黨,從民進黨到建國黨,從國民黨到李登輝時代,從
國民黨到新黨,從文化大革命到四五,從四五到六四天安門;兩個苦難的社會
,己經不只發問了幾千萬次,而且急迫需要答案 ── 這種急迫,在大陸思想
界遠比台灣更為緊張,理由我個人猜想是台灣的苦難遠比不上大陸的苦難之故
......不過,我要指出的是,這種『急迫尋求解答』的過程,使大陸思想家往
往勇於提出貌似激進的答案與方法:例如說,主張以基督教更新中國文化的思
想,絕對不是psycho發明和建構的,大陸學者相關的『世界級思想研究』己經
國際揚名。而大陸的『新儒家』,與台灣的新儒家,多了非常強烈的批判色彩
,尤其以『反理學』為著。大陸的佛學研究,如我在宗教板常常提出的,他們
根本就否定大陸與台灣『流行的佛教』是真正的佛教,斥為與莊禪結合造成敗
壞社會的假佛教。以上的『激進』立場,並非沒有世界級的學術思想價值,也
不是完全正確,他們的特性,是『嘗試提出解答與方法』,在這種立場之下去
『發問』。而不是,純粹根據追求『正確性』而進行發問或批判。這裡我小小
回答一下 i先生與我該被罰寫id的Brxxxx先生(我又忘了....),我對你們的
批判正是在此。同樣是『發問』,站在心理實相的分析觀點,根據『嘗試解答
問題』所進行的『發問』,與根據『嘗試進行純粹正確性的辨正』之『發問』
會有本質上非常不同的學問取向!基本上我不反對兩者之任何一種『發問』,
但是,我一定避免兩種『發問』相互『質疑』,在我看來,兩種發問『絕對沒
有任何「理性比較」的空間』,只有價值選擇的問題;當然了,我這句話絕對
沒有邏輯上的正確性,只是一個『歷史經驗主義』的陳述罷了...:)


二、提問、解答與映證:


對我而言,經歷歷史上的中國苦難與切身的台灣苦難之後,我的提問是:

『 為什麼中國文化與台灣社會這麼缺乏社會與個人的正確相關性? 』 也就是我
  ^^^^^^^^^^^^^^^^^^^^^^^^^^^^^^^^^^^^^^^^^^^^^^^^^^^^^^^^
最常說的:『 為什麼中國文化與台灣社會總是把個人與社會相互化約? 』
        ^^^^^^^^^^^^^^^^^^^^^^^^^^^^^^^^^^^^^^^^^^^^^^^^^^^^^^^^^

如同我前一篇文章所描述的『尋找出路的急迫性』:既然己經知道有『社會與個
人相互化約』的嚴重問題,那麼再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改變這種致命問題?』。
要講『如何改變』,必然得同時牽涉到『思想』與『實踐』的兩種方法,因此一
方面得深思『思想上』的解決方法,一方面得嚴厲要求『自己至少要能實踐』,
第三是『想出來的解決方法必需被證明為『有效』!』。

第三種要求,就是我為什麼在治學上要區分『心理實相取向』與『純粹思辨取向
』的重要理由。一個會造成人們變得更不理性的『理性之定義』,就算是正確的
思想,對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只有讓人們能更理性的『理性之定義』,才算是
通過了『心理實相取向』之檢驗。

而我對『社會與個人互相化約』的錯誤思想,所認為一種可以『有效解決』該思
想的法,因為我體認到這種錯誤不是發生在『個人思想謬誤』的層次,而是『文
化深層意識』的層次,所以純粹針對『個人與社會不可化約』的思想辨正是完全
沒有效果的,因此我才會與大陸學者一樣提出『做為更中新中國文化的基督教信
仰』之思考方式,當作是進行這種『文化議題』的基本前提。

我一點都不否認我本來一點都不相信這個什麼基督教,一點都不相信上帝,還立
誓為了避免自己提出的思想『不公平』所以一定不能為為基督徒免得被人笑說是
老王賣瓜......;所以上述的『更新文化』之思想,早在多年前就成形了 ──
只是,如同許多大陸學者一樣,我們這種『文化基督徒』本來不算基督徒不真正
信上帝,可是研究這種取向走多了,居然很奇怪的一個個最後都心甘情願受了洗
,直接與上帝對話,不再只是單單與基督教在文化議題上相遇........這種奇怪
的後果,只能說屬於不可論證的神秘體驗範圍吧!

今天我對中台事件的反省與實踐就是這樣:

第一、如果社會不是這麼不公平不正義的對待中台禪寺事件,那麼我的立場就是
      要大力批判中台事件中,許多佛教實踐者面對社會與個人分際的拿捏實在
      非常膚淺。

第二、但是,由於社會對中台禪寺的對待遠遠遠遠超過他們所犯的錯,所以我選
      擇站在『批判「攻擊中台禪寺」』的立場。理由是,個人對中台禪寺的否
      定,必需與社會情境進行協調;如果社會岐視迫害中台禪寺或佛教,我就
      沒有權利把『個人對其否定』依附在『社會對其迫害』之上,這就是中國
      文化與台灣社會最缺乏的『個人與社會不可相互化約』之實踐哲學,在一
      般的觀念中,總認為『只要他對中台禪寺的批判是正確的,他的批判行為
      就一定是正確的』,這種把社會化約成個人的思考,正是造成媒體一下子
      對一個禪寺或宗教能如此惡毒攻擊卻沒有一點起碼的反省能力之主因!同
      樣的,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大陸的天安門事件,又有多少人使用這種思
      考方式,只要發覺「被壓迫者」有道德錯誤,就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與『
      壓迫者』一起對『被壓迫者』進行結構共犯的幫兇?

第三、基於『個人與社會不可相互化約』的觀點,即使我再怎想批判中台事件,
      也只能選擇沉默,等到媒體的炒熱平息後,才能嘗試進行一些分析;不過
      ,事件平息後,再拿這個事件出來當例子,好像也沒有什麼必要了。

第四、因此,我寧可在這次事件中,避免思想的辨正與建構,而花費最多精神在
      『思想與信仰的實踐』。所以,我選擇『批判基督徒自己人陷入結構共犯
      』,更選擇『批判立場類似的政治改革份子居然認同迫害中台禪寺的孝道
      至上主義』。

事實上,我這樣的思想實踐,加上信望愛站基督徒弟兄姐妹的配合,對台灣避免
『社會和個人相互化約』的陷阱,有多少『成效』呢?很難說,但是,我確定對
自己基督內的弟兄姐妹們,這次的思想與信仰的實踐是頗有所成的,希望自己沒
有看走眼。

因此,從這樣的經驗,足以證明『做為更新中國文化的基督教信仰』這個前提,
絕對不是隋隋便便亂找的前提,而是有思想與歷史的『似真性』,也就是博蘭尼
的知識論所強調的:當尋找解決方法時,己經默會了這種解決方法的可能結果。
這種前提所默會的可能結果,就是這段中台事件期間基督徒在宗教板的表現。


三、回應「激進」一事:

所以 gospel 說:
*********************************************************************
    有人問我是否要建立基督教文化或建立基督教國?我在這裡先鄭重否認。其
實就連屬基督教信仰中較激進的psycho,都沒有這個企圖。psycho之激進,自然
跟他從野百合學運,到佛教徒,到基督教徒的心路歷程有關,這是他必須經歷的
成長之路,旁人也無從置啄。但是激進,與建立基督教國或基督教文化,還是有
很大的差距的。
*********************************************************************

上述這段說是對,也是不對.........:)

走向類似我這種『文化基督徒』的路線,由於『提出解答的急迫性』,的確難免
都會進行貌似激進的批判與構想!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絕對不同意這算是『激進
』。當 gospel 認為這種思想是『激進』時,他的立場是站在『這種思想是否是
真正的基督教信仰?』的角度進行評價,當然會得到這種結論。但是,我得強調
,如果不以基督教立場來評價,我這種『更新文化』思想是絕對合理的學術治學
方法與態度,唯一可能發生的不合理,就是我們的立論出問題、前提和結論不一
致。

另一方面,一個『文化基督徒』走『更新文化』的思想時,他並不是不能從這個
立場去直接與上帝對話,他最後會發現基督教絕對不能『更新文化』,而是『基
督教只能批判文化』。但是,一個『信仰的論述』與一個『文化議題的論述』終
究是大有差別,信仰上得到正確的基督教信仰與文化議題上的『提出解答』中間
有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能夠正確成功溝通的大概只有上帝.....:)


四、結語 ── 對討論的期望

 gospel 原文強調的『誠懇說出預設』,這真是非常正確的討論方式!任何討論
,永遠是『使用一組前提在批判另一組前提』,如果自認為自己的思想是毫無前
提所以永遠公正客觀的,這就是嚴重犯了『極端實證主義』的謬誤!當然有一種
情況是例外的,就是討論的原始作者犯了『前提與結論推論不一致』的謬誤,我
們可以平心靜氣看看,看看自己對別人的批判,是放在對方的前提呢?有沒有忘
了自己的前提而一味對別人的前提批判呢?還是批判的重點的真的是對方前提與
結論的不一致?

要進行『平等而且有意義的討論』,最好要誠懇的說出彼此的前提,這一點或許
我們自己也很難達成,但是終究得以此為『理想目標』;絕對不能要求每一個人
都要做到這點,但是對於『熱心討論出路』的討論者,這可能就是合理的要求了
..........:)


                                              psycho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