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pel 從政治欄我們看到什麼? 從政治欄我們看到了什麼? 最近熊秉元在中時寫了一篇文章,以生活實例說及經濟學不拘是交換論或選擇論, 背後都有一個「比較」的前提,而比較,牽涉的不是數據報表,而是人的主體性。 現在的經濟學已愈來愈重「人」的變項,因為人有理念與價值觀,會主導事物的 選取。選小顆的糖,是人主導下經濟性的選取,國王的新衣,是民主政治下人主導性的政 治選取,就有人會在深謀遠慮下,選小顆的糖以得長遠之利,也有人會在眾口同聲中,敢 說出國王新衣的虛假。 我想這正是人文社會學科又叫人愛又叫人恨的地方吧!你如何用實驗數據,取得一永 試不改的價值理念,好做為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經濟學的定律呢?特別是民主體制下,一 切相對的拆解,一切正反的辯證,連「下定義」都可以成為一門學問,人距真理,是彷彿 很近又似很遠,最後好像是只剩下辯證,相對,拆解,是唯一可以擁護的真理。 人類歷史,是一不斷前進卻又回到原點的謎。早在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近世的康 得,黑格爾,都從一切人類哲思文化之謎中,去推演論證一永恆實存的存有,或許正是對 人與世界的思索走完一切可能後,不得不去尋找此世之外的可能。但沒有哲學家可以清楚 用定義說明他們所推論出來的永恆實存真理是什麼。 我想康德是最偉大的。他在論證出人的理性的有限,根本不可能清楚知道永恆實存的 本相,竟仍說出人是透過實踐去認識真理。這簡直是最偉大的信心! 而我們看今天的政治欄,是驗證了什麼? 真理不可能存在? 人不可能認識真理? 大家只能辯論,從辯論中驗證民主的悲哀: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psycho to gospel hi!gospel 兄,太喜歡和你討論了!...:) ==>[Author]: gospel@cis_nctu (陳韻琳) on board 'politics' 治選取,就有人會在深謀遠慮下,選小顆的糖以得長遠之利,也有人會在眾口同聲中, ^^^^^^^^^^^^^^^^^^^^^^^^^^^^^^^^^^^^^^^^^ 我不大懂你這段話? 我所知道,經濟學(事實上你指的應該是總體經濟學)從亞當斯密的不干涉主義 (自由主義在經濟學上的表現),到凱恩斯的「計劃與消費導向」,又產生了通貨 膨脹而有些回到自由主義(但容許一定的、區域性和局部性的干涉,參考海耶克 的...),那麼,在這些經濟學的背後,假設的都是以制度來引導人的自由和貪婪 的天性,而非「人主導經濟性的選取」,不知我是否錯了?....:) ^^^^^^^^^^^^^^^^^^^^^^^^^^^^^^ 嗯,我是學心理的,你這不是把我虧了一頓了嗎?....:) 我想要強調的是:「價值」和「定律」是獨立的不可相互化約(這好像是我的口頭 禪了!!...:p) 例如說,從理性上也許一發現有人得危險的傳染病就立刻殺了,這樣最能避免出現 無法治療的恐怖世紀疾病,但是我們的「價值」卻絕對不容許我們做.... 例如說,假設人民絕對是貪生怕死的,那麼,我們要不要規定殺人者死這種法律? 一說,這樣好,大家都不敢殺人了....... 另一說,這樣不好,殺了人的人會失去理智而殺更多人...... 事實上,我們在進行的是「寧可錯殺一」或「寧可錯放一」的價值爭戰,這就不是 任何心理社會定律能決定的。 所以我自己常常認為,最後依靠的是每個人個人的良心,才是最完美的答案,可是 ,也是最沒有社會意義的答案....... 因此,在歷史上多次的實施後,大體認到民主是最不壞的制度,然後,把這個「定 律」加以實行,如果有人要懷疑這種定律是否有價值,他當然是個思想精銳的人, 但是他如果要把他這種思想訴諸社會,那麼他會是個專制的暴君,因為除非他能證 明我們可以有一個比民主更不壞的制度,否則他必然只能把他的「價值」卻不合「 定律」的東西強壓在每一個人,然後就把自己腐化了。 這是我的一點意見,不知你以為如何?......:) ^^^^^^^^^^^^^^^^^^^^^^^^^^^^^^^^^^^^^^^^^^^^^^^^^^^^^^^^^^^^^ 所以我常以為,康德是「從理性中去感受上帝存在」的人......:) ^^^^^^^^^^^^^^^^^^^^^^^^^^^^^^^^^^ 我想我上一段也許可以回答....:) 只要我們不要把「價值」和「定律」相互化約,事實上,這有點接近我一再強調 的「個人修養和社會公義不能相互化約」,那麼,也許我們能欣賞一點我們在這 裡討論的意義........:) 不知你以為如何?...:) 我這一篇是連你上一篇的一部分一起回應。...:) 胡思亂想的 psycho gospel to phycho 關於經濟學是以制度導引人的貪婪私欲,我想這整體而言是沒錯的,不過就我所知,現在 經濟學中有人呼喊需更側重人的主導性,「經濟人應是追求自我主張的經濟主體,有意志 ,有價值取向,經濟人是自發的人,而不只是追求自利的人,而自發的意志需要,源自於 道德的自我約束。因此經濟學的主題,不應事物物交易,追求利潤的取向,也不是討論經 濟學數據或財產分配而已,經濟學早已是人們彼此之間關係的一門學問。」[George P Brockway] 我想這段話應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關於價值與定律不能化約,我經常是贊成的,偶而卻有不甘心的吶喊生出來,有時要解決 問題的實踐理性,和想尋得真理的思辯理性,本身是有張力的,像我剛才引述的話,我就 聽出裡面的張力與吶喊來。 不知psycho兄是否有這種困境? 老是很矛盾的 gospel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