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jm (蔡哲民), 站內: fhl 標題: 加拉太書的查經資料 時間: Mon Mar 13 00:18:33 1995 貳、加拉太人離棄唯一的福音(一章6-10節) 一、保羅訝異於加拉太人那麼快離開上帝去隨從別的福音。 v6-7 ●「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指上帝,這句的句型強調上帝呼召的主動性。 ●加拉太人的舉動是一面離棄上帝,另一面是去歸向別的福音。 ◎保羅開宗明義的指責加拉太教會的錯謬。 二、無論是誰傳不同的福音就該被咒詛。 v8-9 ●福音的權威在於福音本身,而不在傳講的人。 ●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是用過去時態,很明顯是指保羅在加拉太第一次 所傳的福音。 ●「當被咒詛」:該讓神以審判的烈怒對待他們。 ◎這一段話顯示兩種含意(參考「真理與自由」p.23): 1.福音是由一種可以傳講和領受的固定核心事實所構成,而且是具有規範性 的,凡與此核心事實不同的都不能稱為「福音」。 2.福音的權威在於福音本身,而不在傳講的人。 ◎所以福音的核心是可以被傳講的,是可以透過傳講與理性的聆聽而傳遞的, 不需要透過獨特的經驗或默想才能體會到。以至於福音的本體是與傳講者分 開的,權威是在於福音本身,而不是傳講的人。 三、保羅的心態不是要討人喜歡,而是要當基督的僕人。 v10 ●有人懷疑保羅為了討人歡心,刪減福音的要求。但保羅在這裡表明他堅持傳 純正福音而不妥協的態度。 ●「仍舊」:暗示保羅得救前的敬虔有討人喜歡的成分在內。 參、保羅引述經歷為其所傳的福音申辯(一章11節-二章21節) 一、保羅福音的來源 v11-12 (一)不是出於人 v11-12上 ●「弟兄」:一方面沿襲舊約以色列人彼此稱為弟兄的作法,另一方面更 是因為所有因信耶穌成為上帝兒女的人也彼此成了弟兄姊妹 。 ●「領受」:指接受固定形式的傳統教訓。 (二)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 v12下 ●「啟示」:原意是「揭去隱藏之物,以使顯露出來」。意思是上帝所隱 藏的奧秘,被揭露出來。 ◎所以我們應該謹慎的使用「啟示」這一字眼,將之與「光照」或「感想」 、「感動」分開。 二、保羅成為基督徒前的情況 v13-14 (一)逼迫殘害教會 v13 ●可以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五章8-10節、腓立比書三章6節、提摩太前書一 章13節。 ●「教會」:原文是單數,表示整體的教會,而不是某一間堂會。 (二)為祖宗的傳統熱心 v14 ●「祖宗的遺傳」:祖宗的傳統,是指著聖經以外的口頭傳統。 ●「同歲的人」:同輩的人。 ●「更加熱心」:直譯作「更是一個狂熱份子」。 三、保羅蒙召做使徒的經歷 v15-17 (一)蒙召之恩的來源:上帝(把保羅由母腹分別出來的神)。 v15 ●這裡的「分別」與「召」的原文時態都是過去式。 (二)蒙召的內容: v16 1.關於上帝的兒子(啟示給保羅)。 2.要把關於上帝兒子的事傳給外邦人。 ●「傳」:原文時態是現在式。 (三)保羅蒙召的反應: v16-17 1.沒有與人商量。 v16 ●「屬血氣的人」:具肉體之體的人,指「凡人」。 2.沒有去見那些先作使徒的前輩。 3.直接到阿拉伯去,後來又回到大馬士革。 v17 ●「亞拉伯」:可能指當時的「拿巴提阿」王國」,其西北的邊界延伸 到大馬士革的城牆。 ◎一般認為保羅這時往阿拉伯去的目的是要和上帝相交,領受新的啟示 不過沒有太多理由支持此點,此行可能是保羅立刻回應上帝的託付, 到外邦人處傳福音。 四、保羅成為基督徒之後首訪耶路撒冷 v18-24 (一)時間:得救三年後。 v18 (二)見到的使徒與領袖:彼得(十五天)、雅各。 v18-19 ●「見」磯法:「拜訪」、「認識」,沒有「討教」或「有所求」的意 思,不過也不能否認保羅和彼得談及耶穌生平的可能性 。 ●「磯法」:彼得的希伯來名字。 (三)以後的行程:到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 v20-v21 ●「我寫給你們的不是謊話,這是我在神面前說的」:直譯應該是「我 所寫給你們的,看哪!在神面前,我並不說謊!」。這幾乎是保羅的 誓言,保證其言不假。 ●後來保羅回到自己的故鄉「大數」(徒九章30節),然後才到敘利亞 的安提阿和巴拿巴一同服事。 (四)猶太信基督的其他教會之反應 v22-24 1.猶太各教會都不認識保羅,單單聽說當日迫害這信仰的人已經開始 傳揚此信仰。 v22-23 ●「見過」:原文時態是一種強調持續性動作的用法,可以翻譯為「 我持續不被人所認識」。 「見」:是認識的意思。 「沒有見過」:原文有「沒有建立個人關係」的意思。 ●「聽說」:原文時態有「不時的聽說」的意思。 ●「真道」:原文是「信仰」。 2.他們為保羅的緣故歸榮耀給上帝。 v24 ●「歸榮耀給神」:原文時太也是顯示「不斷歸榮耀給神」。 ◎v13-24整段是來解釋保羅的福音來源不是出於人,所以特別說明出保羅沒 有和使徒以及猶太教會有特殊的關係。而他也一直沒有處於受命於耶路撒 冷教會領袖的地位。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