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DEANCOOL (振作念書...) 看板: NCTU-FHL
標題: Re: 認罪和悔改的不同?
時間: Tue Sep  5 21:53:53 2000

※ 引述《John (                       )》之銘言:
        昶賢講的不錯....我補充一個C.S.Lewis的講法. 他說, 企圖以幾句禱告
    換得上帝的寬囿而脫罪, 這樣的認罪不過是一種"異教徒式的悔改", 真正的
    悔改應該是一種"強烈要挽回一段關係的努力", 是一種強烈的渴望, 去挽回
    一種破碎的關係, 就像丈夫挽回離家的妻子, 父親尋回浪子一樣的心情. (這
    並不是原文, 我只是把我記得的大概講出來而已)

        有時候覺得, 悔改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但要有懊悔的心, 更要有
    行動來印證我們的懊悔. 如果要達到C.S.Lewis的標準, 那更是難上加難. 但
    是換個角度想,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看認罪悔改, 不要老是看我們自己的軟弱,
    這樣的軟弱可能包括我們不知罪, 知罪而不認罪, 認罪而仍犯罪, 我們應該
    多想: 其實上帝是喜悅我們認罪的. 這樣的認罪而悔改, 不但是讓上帝喜悅
    , 也是讓我們自己重新感到平安, 和上帝重建好的關係. 這樣的悔改實在是
    美好, 而有價值的.

        像我和鈺婷之間, 其實還是有不少的衝突會產生, 很可能是因為個性,
    價值觀, 或是成長背景或思考模式. 在衝突或嘔氣的時候, 那種感覺真的是
    很不好的, 而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 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可能要有
    一方先道歉, 或是雙方都各退一步去改變自己, 配合對方. 這樣的過程並不
    容易, 然而, 卻是十分有價值的, 因為在問題解決之後, 對彼此有更深的了
    解, 更能一起去面對往後的問題, 感情也在這樣為對方捨己的過程中更堅固
    .

        或許用感情來比擬和上帝的關係並不準確, 也不全面. 但是那種企圖去
    解決問題的心情, 對我來說卻是很類似的. 當我專注在為了解決問題所可能
    付的代價時, 我很可能會灰心, 會放棄, 會認為我永遠無法把問題解決; 但
    是當我專注於我對這份感情的看重, 對於破碎的關係重新和好, 當我想到當
    問題解決, 那種釋懷, 那種平安, 那種在愛中被接納和滿足的喜悅時, 這樣
    的動力會讓我們能夠排除萬難, 存心忍耐, 試著去重新建立這樣一份關係.
    或許以這個角度來看悔改, 會讓我們用比較坦然的心去面對這位至高的主吧
    .

        然而我也要提醒, 在思想到我們悔改的對象: 上帝時, 我們也應該以平
    衡的角度來思想上帝的公義和慈愛. 是因為上帝的慈愛, 他才願意接納我們
    這些不潔的罪人, 也願意接受我們的悔改. 也因為他的慈愛和憐憫, 願意在
    我們信主之後, 給我們機會變的更為聖潔, 即使我們一再犯罪, 也仍然有重
    回他面前, 神兒女的名份.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 上帝是公義的, 萬不以有罪
    的為無罪, 這代表了他會嚴格的要求我們仔細的對付我們的罪, 要求我們謙
    卑看清自己的罪, 也很可能讓我們為了罪付出代價.

        以大衛為例子. 其實大衛是一位常常認罪的人, 甚至以我們的角度看,
    他除了拔示巴這件事外, 還可能比我們都還敬虔. 在聖經中我們看到上帝接
    受了他的悔改, 但是大衛也為這件事付上沉痛的代價. 我們可能只會看到他
    和拔示巴的第一個兒子因此死去, 但是如果我們從撒下12:7-12看來, 暗嫩
    和押沙龍的死, 也是上帝對大衛犯罪的刑罰.

        指出上帝的公義面並不是為了加深人對上帝的恐懼戰兢, 而是讓我們了
    解上帝不但是一位聖潔公義的上帝, 更是一位"不溺愛", "不放縱"的父親,
    這樣按著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仔細想想, 對我們才是好的. 或許這樣的報
    應不好受, 但也唯有如此, 我們會更珍惜改過悔改的機會, 也警惕自己要真
    實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非掩耳盜鈴.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