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valen.bbs@61.59.38.17 (黑鍵與白鍵), 看板: Belief_Music 標 題: 教會的音樂典範(4)信仰實踐的策略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Sat Apr 6 20:56:14 2002) 轉信站: fhl-bbs!fhlnews!cef 從前面三篇 花了不少的篇幅討論 從什麼是教會音樂的發展 從教會史到台灣的經驗 其次是教會音樂的形式 提出了兩種理念型的建構(司琴/鍵盤手) 最後來處理信仰實踐的問題 韋伯的名著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在選擇性的親近上 新教的倫理促成了資本主義 從因果上的關連 到意義上的關聯 中間很重要的變項 就是啟蒙理性帶來的個人主義興盛 雖然韋伯認為資本主義已經成形 不需要宗教作為背景 然而 更深層的意味著歷史的非預期結果 榮耀上帝的行為 到後來竟然形成無關乎上帝的資本主義 那麼 黑格爾的辯證法的歷史的終點又該何處可尋呢 運用韋伯的觀點 敬拜讚美的影響 恐怕是更為徹底的個人主義 更加深了工具理性的影響 在目的正確下 我們真的能無條件的應用任何手段嗎 追尋流行市場的脈動 跟隨資本主義的道路 無視於更深層對於公義的追求 這是我對於目前敬拜讚美的批判 難道教會的音樂 現在淪落到每張幾百元的cd或tape 而非與會眾一同分享信仰的傳統 難道教會只有有錢有閒的年輕人嗎 其他的弟兄姐妹呢 這種建築在個人上的信仰 我深深感到憂心 在音樂上也是如此 當樂團強調團隊的合一時 不但忽略了個人的特質 也忽略了會眾的想法 如此 公眾崇拜就消失其特質了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