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wei (三月的春帷已揭) 看板: Belief_Music
標題: [轉貼]Paul Galbraith played Bach's 6 solo
時間: Mon Oct  4 19:06:10 1999

以下文章轉載自山抹微雲站
已獲得作者同意

 作者  albeniz (恨弓短)
 標題  Paul Galbraith played Bach's 6 solo (fwd) (fwd)
 時間  Sat Sep 11 10:25:56 1999

Paul Galbraith Played Bach's 6 Solo

Paul Galbraith是英國籍的古典吉他演奏家,灌了兩張CD,以古典吉他演奏
全本巴哈六首小提琴無伴奏。類似的演奏很多,但是這兩張CD有其諸多特色
,非常精彩,值得提出分享。以下就演奏,樂曲詮釋兩方面來介紹。

演奏的音響效果奇佳,主要在於樂器和演奏技巧不同於一般:第一,他的樂器
是八弦吉他,但不同於一般的八弦吉他多出的兩根弦皆放在低音,他多出的
兩弦一根放在低音,一根卻放在高音。低音弦調在主音或屬音,增加和弦的
共鳴,多出的一根高音弦一方面可以減少演奏時的把位移動,大大減低吉他
演奏時惱人的換把雜音,而且重要的是能使高音的音色與中音更協調。第二,
他將吉他當作大提琴一樣持琴,吉他底部像大提琴一樣有根金屬棒撐住,不
同於大提琴的是這根金屬棒連到一個置於地上的木頭共鳴箱,提高了整體的
共鳴效果和音量。大提琴般的持琴方式不但不影響左手的技巧,且可使右手
的彈弦更放鬆,因為右手掌不必像傳統的持琴法一般向下灣,而是自然的放
平,音色更堅將有力。在樂器和演奏姿勢兩方面突破傳統的創意,使得他的
演奏呈現出吉他這樣樂器前所未有的飽滿的音響和清晰的低中高音色,極適
合彈奏複音音樂,各聲部的紋理清晰分明而平衡。光是欣賞他如何把巴哈的
音樂在吉他上塑造出嶄新的音響和音色,這兩張CD就夠可觀的了。

接下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張CD的樂曲詮釋方面。巴哈的音樂畢竟絕大多數是
以宗教侍奉為目的而寫的,要欣賞或討論巴哈的音樂,不觸到基督宗教和其
中的宗教情感,就是隔靴搔癢,霧裡看花了,因此以下的討論絕非以傳教為
目的,不得不先說明。Paul Galbraith對這六首小提琴無伴奏曲,有他極為
獨特的見解,在CD盒內的說明小冊上有詳細的闡釋,他旁徵博引,信而有徵
,值得參考。我在此僅大略摘要的敘述他的看法。他認為這六首曲子,前後
有一貫的作曲動機,事實上六首曲子描述的就是一部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
前兩首(BMW1001,1002,Sonata I, Partita I,都是小調)講的是耶穌的誕
生,中間兩首(BMW1003,1004,Sonata II, Partita II,也都是小調)講的是
耶穌的生平,後兩首(BMW1005, 1006, SonataIII, Partita III,都是大調)
講的是耶穌的復活。六首曲子事實上是福音書的三部曲。而六首曲子的中心
樂章是Sonata III中的第二樂章賦格,這個樂章的賦格主題(和幼稚園兒
歌"倫敦鐵橋掉下來"同旋律)是當時代一首讚頌耶穌復活的通俗曲子"Come
Holy Ghost"的旋律 ( Holy Ghost中文翻做聖靈,ghost不是鬼),而這旋
律在前面諸多樂章中,不時的隱隱出現,象徵耶穌的出生和生平早就預示
後來的受難和復活。此外,這六首曲子中有些樂章的主題和巴哈以前寫的
Cantata的一些主題一樣或類似,而這些Cantata的歌詞又都分別是頌讚耶
穌的出生,生平,和復活,在順序上也符合三部曲的講法。

我個人認為他的講法是很有幾分道理,根據他的證據,巴哈的作曲動機的
確有這種意思,但我認為倒不是以很嚴格精確的方式表達,畢竟我們還是
無法把六首曲子三十二個樂章,每一個樂章都在福音書中找出一段對應的
故事,巴洛克音樂不若浪漫派音樂能把喜怒哀樂毫不含蓄的表達出來。但
是懷著他這種看法,我在其中兩個樂章中倒是聽到了和以前不一樣的感
動。照他的講法,Sonata III第二樂章賦格講的是耶穌復活,人們的歡愉頌
讚,那麼,在那之前的樂章(Sonata III第一樂章adagio)不就應該是描述
耶穌受難後復活前那段時間裡,門徒的徬徨,迷惑,及動搖的信心嗎?而
在更前面的一個樂章(Partita II第五樂章,鼎鼎大名的夏康)不就正應該是
描述耶穌的受難,釘十字架了嗎?的確,Sonata III第一樂章adagio的緩慢
單拍附點節奏,不諧和且衝突的和聲進行,陰鬱猶豫的氣氛,間或轉入稍
縱即沒摻著下一樂章"Come Holy Ghost"旋律的明亮大調,旋即拉回,像烏
雲滿佈的天空偶有陽光破雲而出,道盡了門徒們在耶穌受難後的迷惑徬徨,
巴哈的音樂少見如此白描的。這樂章的氣氛在小提琴版很難聽出來,吉他
版可以聽得清晰分明。至於鼎鼎大名的夏康是否描述耶穌受難,釘十字架
呢?參照福音書描述的耶穌受難前後的點點滴滴和仔細聆聽夏康的三十二
個樂段(也有認為是六十四樂段),究竟有多少感動,那就是純主觀因人
而異的感受了。不論如何,這首夏康舞曲在巴哈的音樂中有如此崇高的地
位,在西方以基督宗教為主的文化中,是否隱含著宗教上至高無上的象徵
意義呢?

綜合言之,這兩張CD,無論在音響上,音樂詮釋上,都是值得一再細聽玩
味的。很多吉他演奏家演奏巴洛克音樂時,都會不自覺的加入西班牙國民
樂派的flavor,因為那些是他們彈著長大的曲目,但Paul Galbraith 沒
有這毛病,他的音樂情感莊重而深沈。他用特殊的吉他和演奏方式表現出
了很多小提琴版不容易聽出來的樂趣。樂曲的詮釋注入了濃厚的宗教情感
,挑動聆賞者內心深處超越理性的宗教情懷。

這兩張CD有缺點嗎?有些慢版樂章的旋律線條被演奏者自己加入不太與原
聲部完美協調的低音和聲給切成片段,這在Sonata I 第一樂章adagio最為
明顯,這是雞蛋裡挑出的骨頭。演奏者完全消除了一般吉他演奏中難以去
除的換把雜音,使音響更形完美,但不幸的是演奏者的呼吸聲太大,被靈
敏的錄音照單全收,這使人想起Glen Gould的錄音,同樣是給人耳目一新
的巴哈詮釋,也同樣的讓人感到是一邊聽演奏一邊戴著醫生的聽筒在檢查
演奏者的肺部健康。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