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liau@fhlbbs (淡水虹坊), 看板: Belief_MVTV 標 題: 「喜福會」觀後感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Fri May 17 22:13:11 1996) 轉信站: fhlbbs 這部由王穎所導的「喜福會」, 嚴格來講算是一部標準的女性主義電影, 但不同於好萊塢的其他女性主義電影的地方, 在於它把背景放在華人的 文化中來探討女性的生命與價值觀。 藉由在美國的四對母女華僑, 以及他們所經歷的故事, 和每一對母女的相處 過程, 看到女性的無奈與堅強, 卻也從當中找出了愛與希望。 當中的相對性, 可從母親一代, 原本在中國四零年代之前的生活時的刻苦與 壓迫, 轉移到女兒一代在七零年代以後的美國成長的開放與抬頭, 但卻也 因此產生了兩代間的阻隔與橫溝, 彼此無法瞭解對方, 也在成長過程中 發生了摩擦與傷害......當然, 其中也夾雜了因為性別歧視或情感的失敗而 導致的內心掙扎...... 不過因為血緣而無法抹滅的母女親情, 卻在鴻溝當中突破了界限, 讓母女們 彼此體驗對方的感受而在愛與包容中瞭解對方, 更互相給予幫助, 不但使女兒 們長大, 也使原本當母親的長大成熟..... 當然, 由於背景的問題, 這部片由華人來欣賞, 更能抓住其中的精髓, 我雖是 個弟兄, 卻在私下觀賞這部片時幾度落淚, 看後那股情感的衝勁更在心中餘波 盪漾....... 喔!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故意賺人熱淚的故事, 它可不是那種臺灣的連續劇, 而是 欣賞影片的人一樣因著這樣的幾個故事而成長, 所帶出來的感動! 雖然影片的風格在佈局上的連貫性不是很夠 (畢竟它包含了四對母女的情感加上 八個劇中人的故事, 而且部份情節還跨到祖母的那一代, 時空也跨了幾十年) , 但在影片後段時, 由於故事劇情本身的張力足夠, 而把佈局的缺陷也給淹蓋 了過去。 王穎也確實抓到了華人的文化背景與風格, 另外, 從影片開始的介紹演員與工作 人員的名單才知....奧立佛史東 (前進高棉、七月四日誕生、天地、誰殺了甘迺迪 的出名導演, 最近新作是白宮風暴) 是本片的監製, 再加上華人演員, 難怪能夠 把東方味道拍得那麼傳神了! 這是一部關於「女性主義」、「母女」、「華人」的電影, 但我寧願說它是一部 有關「愛」、「關懷」、「包容」與「自我價值」的電影, 也是一部帶著「希望」 的作品。 -- ※ Origin: ★ 信望愛 BBS 站 ★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