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tjm@fhlbbs (Jer-Min Tsai), 信區: BibleStudy
標 題: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一章1-34節)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Wed May 22 16:23:25 1996)
轉信站: fhlbbs
零、背景:
一、作者:使徒約翰
二、時間:西元90年左右
三、內容特點:較神學性,意在補充。時有加入自己的評論。
四、主題: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
五、針對異端:諾斯底主義,基督幻影說。
●諾斯底主義:靈是好的,物質是惡的,故基督只可能以靈的方式存在而
無實體。
六、原文:亞蘭文
七、寫作目的:約翰福音二十一章31節:使人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
因信他得生命。
八、對象:不諳希伯來語,不熟猶太風俗的猶太人及外邦人。
九、最早抄本:西元一百二十五年到西元一百五十年的「賴蘭斯抄本」。
十、寫作地點:最可能是「以弗所」,另有人認為是「安提阿」。
壹、導言─道成肉身的顯明(一 1 - 二 11)
一、序言(一 1-18)
(一)太初有道、道就是神(道與神)。 v1-2
●「道」:基本意義是「言語」。
舊約中上帝以「言語」創造天地,也以「言語」代表他的心意
,「道」也與「上帝的旨意」、「律法」相通。因此「言語」
可代表神的能力或旨意,亦即代表上帝本身。
新約時代信神的猶太人以「道」來代表神。
希臘哲學中,「道」一字有以下四種意義:
1.智慧或理智
2.公義
3.言語
4.淵源
而希臘哲學家以「道」來代表宇宙所蘊藏的智慧或奧秘。
「道」對猶太或希臘思想具有代表創造及管理的能力與智慧,
亦是代表神。甚至諾斯底主義的跟隨者也稱神為「道」。
●「太初有道」:在時間開始之時,道便已經存在了。「有」字原文是「
未完成時態」,表示「道」不受時間約束。
●「道與神同在」:「道是在神面前」或「道是在神那裡」。
●「道就是神」:道與神同等,在本質上與神相同。
◎這裡談到「道的先存性」,並且道與神同在(彼此有關係,卻又不互
相混淆),然而道在本質上與神相同。
(二)萬物是藉道而造,生命在道裡面,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v3-5
●「生命」:可能有三種解釋「肉體的生命」、「屬靈的永生生命」、
「一切的生命」(泛指屬肉體的、理性的或屬靈的生命)。
此字在約翰福音中出現36次,其他新約經卷每卷最多不過用
17次而已。
●「人的光」:可能指「人的智慧或理智」、「人的道德本能或良知」、
「神」。
●「接受」:原文有兩個意義「明白」與「『擒拿』:即『勝過』」。
●「黑暗卻不接受光」:黑暗不明白光、卻也不能勝過光。
◎這裡談到「道與創造」v3、「道與生命」v4-5。
(三)有一個人叫做約翰,是光的見證。 v6-8
●約翰與道(耶穌的不同):以下表格取自宣道出版社的「約翰福音
詮釋」馬有藻著
┌──┬───────┬────────┐
│差異│ 施洗約翰 │ 光/道/耶穌 │
├──┼───────┼────────┤
│本質│歷史人物 │太初有道(永恆者)│
├──┼───────┼────────┤
│來源│從神而來 │與神同在 │
├──┼───────┼────────┤
│身份│受上帝所差 │道就是神 │
├──┼───────┼────────┤
│職分│為光作見證 │就是人的光 │
├──┼───────┼────────┤
│目標│因他可以信(介│信的對象 │
│ │紹人) │ │
└──┴───────┴────────┘
(四)光是真光,光到世間,屬於他自己的人卻不接待他。 v9-11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也可以譯為「那光是真光
,來到世上,照亮一切的人」。
●「世界」:指著「宇宙」、「地球」、「地球上的人」、「大多數的
人」、「敵擋神的人」或「整個與神的心意為敵的人為系
統」。實際應該作上述哪一種解釋要看當時的上下文而定。
例如第十節三個「世界」分別可以解釋成「地球」、「地球
」或「宇宙」、「大多數的人」或「地球上的人」。
●「自己的地方」:指「自己的國家」。
●「自己的人」:指「自己的同胞」。
●「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可能指世上的所有人或指以色列人。
(五)接待光,也就是信光之名的人就有權柄作上帝的兒女。 v12-13
●「名」:在希伯來文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
我們對他的認識或他向我們啟示的程度而定。
●「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不是因為成熟之故而生。
●「不是....生的」:不包含任何人的因素,也不在人的能力範圍內,
不是出於情慾,也不是因為成熟的緣故而生。
(六)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充滿了恩典與真理,作者和約翰就是「道」的
見證。v14-15
●「住在....中間」:直譯是「在....當中搭帳棚」。此字跟舊約的「
會幕」有關。
●「恩典與真理」:意即「恩典的真理」或「慈愛與誠實」。
●「也見過」:指「親眼看見」。
●「獨生子」:是指「特殊的兒子」的意義。例如舊約的以撒並非亞伯
拉罕的獨生子,但是希伯來書十一章19節處也用此字來
形容以撒。
(七)我們領受了他豐滿的恩典,恩典與真理都由耶穌基督而出。 v16-17
(八)沒有人看見過神,只有耶穌基督將上帝表明出來。 v18
●「表明」:意思是「演出」,像演戲似的陳述一件事情。
◎約翰在此特別表明基督的本性是神,超越摩西和施洗約翰,基督被人
拒絕也被某些人接受。
二、施洗約翰的見證(一 19-34)
(一)施洗約翰的身份 v19-23
1.背景:猶太人差祭司和利未人來問約翰的身份。 v19
●「見證」:此字略帶「法庭上作證的意味」。
●「猶太人」:在約翰福音中往往指對抗耶穌的宗教領袖,及符類福
音提到的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等。
●「利未人」:利未的後裔,他們被委託管理會幕和聖殿有關的特殊
任務,並且肩負教導的責任。
2.施洗約翰開宗明義的否認自己是基督。 v20
3.施洗約翰並否認了自己是「以利亞」和「那先知」。 v21
●猶太人相信彌賽亞來臨前,以利亞會先出現替他開路(瑪拉基書三
章1節和四章5節)。而舊約的以利亞是由上帝接到天上去,所以他
們相信以利亞會用超自然的方式由天上來到世間,因此施洗約翰否
認他是猶太人心目中會來臨的以利亞,但耶穌以施洗約翰就是聖經
所預言要來的那位以利亞(馬太福音十一章14節、十七章10-13節)
,應驗了瑪拉基書的預言。
●「那先知」:申命記十八章15節預言將來有位像神的先知出現,猶
太人對此預言有三種解釋:那先知是彌賽亞、耶利米
或先知中的一位。
4.施洗約翰表示自己的身份是上帝前的「聲音」。 v22-23
●「聲音」:取自以賽亞書四十章3節,表達施洗約翰是彌賽亞的先鋒
。昆藍社團(死海古卷的抄寫團體)也把同樣的經文應
用到自己身上。
◎我們可以想像施洗約翰的施洗的確是在當時的社會中造成震撼,以
至於宗教領導階級也不能不重視而派人出來詢問,但是施洗約翰仍
然忠於他的職分,坦然承認他不過是個「聲音」,這樣忠於所託,
忍受寂寞的先知,豈不值得敬佩?
(二)施洗約翰施洗的原因是因為有一位更大更尊貴的即將來臨。 v24-28
●「法利賽人」:字義是「分離者」,當代法利賽人的人數大約有六千
,散佈在整個巴勒斯坦。他們是會堂裡的教師,人們
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護衛者,監管人們
正確的遵行律法。他們認為傳統上對律法的解釋和規
條,具有實質上和聖經同等的權威。
●「洗禮」:當時如果外邦人想改信猶太教,猶太人就替他們施行這種
象徵意義的洗禮。
●「約但河外」:約但河東。
●「約但河外伯大尼」:詳細的地點無法肯定,有三種主要的說法
1.伯大巴喇:這是第三世紀以後古卷上的名稱
此處地點不明,但應該在約但河
外。
2.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大尼。
3.約但河東某處叫做伯大尼的。這是大多數學
者的看法。
●「解鞋帶」:指最低賤的服事,這件工作連希伯來奴隸都不必為主人做
。
◎洗禮本是外邦人入猶太教的儀式,而約翰呼召猶太人出來接受洗禮,
意思就是要猶太人承認自己以前的生活宛如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所
以今天要把自己當成一個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重新立志加入敬畏上帝
的信仰。是一種悔改性的儀式。
(三)施洗約翰見證耶穌上帝羔羊的職分,並說明耶穌的工作是要「背負世人
罪孽」,而耶穌就是他所說的那位尊貴者。 v29-30
●「羔羊」:以下是比較可能的幾種說法
1.指逾越節的羔羊。
2.以賽亞書五十三章7節的羔羊。
3.每日在殿中獻的羔羊。
4.利未記十六章的「代罪羔羊」。
5.利未記十四章12節的「贖罪祭的羊」。
●「神的羔羊」:這裡的意思應該是「耶穌要成為祭物,為贖世人的罪
而犧牲」。
◎此時耶穌剛受完四十天的試探,到施洗約翰的地方。而非耶穌初受洗
的時候。
(四)施洗約翰認出耶穌的方式 v31-34
1.施洗約翰施洗的目的是要讓耶穌顯明給以色列人。 v31
●「我先前不認識他」:可能是說他不認識耶穌是彌賽亞,直到他看到
32-34節的徵兆。
●「我來用水施洗」:「施洗」原文時態是「現在式」,表示約翰整個
施洗的工作是為要顯明耶穌。
2.約翰因為看見聖靈降下,且因為上帝曾告訴他此記號,所以他認出耶
穌是上帝的兒子。 v32-34
***************************************************************************
發信人: tjm@fhlbbs (Jer-Min Tsai), 信區: BibleStudy
標 題: 約翰福音一章35節到二章11節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hu May 30 15:07:00 1996)
轉信站: fhlbbs
三、耶穌的首批跟隨者(一 35 - 二 11)
(一)施洗約翰的門徒因為施洗約翰的見證跟隨耶穌。 v35-37
◎施洗約翰願意在門徒面前承認耶穌的身份高超,甚至他的門徒轉移跟
隨的對象,這樣的謙卑實在令人側目。
(二)耶穌與門徒同住,門徒呼朋引伴來跟隨。 v38-44
1.耶穌看到約翰的門徒跟隨,就問門徒要什麼。 v38
◎「拉比,在那裡住」:可能表明門徒想要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表達
清楚,所以想知道耶穌的住處,以便詳細討
教。
2.門徒問耶穌在那裡住,耶穌邀他們同住。 v39
●「申正」:若用猶太人的計時法,這時候是下午四點,如果用羅馬
計時法,則是上午十點。約翰福音共有四處記錄事件發
生的時間,其中第四次所記(約翰福音十九章14節)必
須用羅馬計時法才不會與馬可福音二十五章25節的記載
矛盾。因此這裡比較可能是使用羅馬計時法。此字的原
文是「第十小時」。
3.安得烈回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門彼得,告訴他自己遇到彌賽亞。 v40-41
◎經過一天的同住後,安得烈的結論是「耶穌是彌賽亞」。這是一件
驚天動地的事,因為通常我們因為接近偉人就會覺得對方不值得尊
敬,然而經過一天的相處,安得烈反而更確定耶穌的身份特殊。
4.安得烈帶西門去見耶穌,耶穌為他改名為磯法。
●「磯法」是亞蘭語,「彼得」是希臘語,意思都是「磐石」。
5.耶穌呼召伯賽大人腓利。 v43-44
●「想」要往加利利:原文是「決定」的意思。
●「伯賽大」:意思是「捕魚之家」的意思,此地位於加利利海北部,
約但河之東。
(三)耶穌呼招拿但業。 v45-51
1.腓力找到拿但業,告訴他遇見了彌賽亞。 v45
●「拿但業」:可能就是「巴多羅買」(馬太福音第十章3節)。
●「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就是指「彌賽亞
」。
●「拿撒勒」:此地是一個有名的風化區,附近有羅馬兵團駐守。是
加利利地區的一個鄉鎮。
2.拿但業反駁腓力,認為拿撒勒不會有什麼偉人,腓力邀拿但業親自來
看。 v46
3.耶穌肯定拿但業是真以色列人,心中沒有詭詐。 v47
4.拿但業詢問耶穌如何知道他,耶穌顯示出其能力。 48
◎「無花果樹底下」:是當時猶太人休息、默想、讀書、禱告的好場
所之一。
5.拿但業因為此神蹟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
●「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應該都是對「彌賽亞」的稱號。
6.耶穌表明門徒將要看到更大的事,耶穌成為天梯,作為銜接神與人之
間鴻溝的橋樑。 v50-51
◎此處與創世記二十八章10-17節,雅各夢到天梯的事情有關。意思是
耶穌要成為天梯,作為神人之間的橋樑。
(四)迦拿的婚宴。 第二章v1-11節
1.地點:加利利的迦拿。 v1
●「迦拿」:在加利利海的西面,約在拿撒勒以北十四公里(九哩)。
2.場景:娶親的筵席。 v1
●「娶親的筵席」:當時的婚禮慶典十分隆重,而時間大約一個星期。
而主人如果不好好招待客人,將是嚴重的過錯。
3.參與的人:耶穌的母親、耶穌和門徒都去赴宴。 v2
4.遇到的危機:酒用盡了。 v3
●「酒」:當時因為水不乾淨,所以酒是當時人的普通飲料。而酒攙水
成淡酒是當日社會上的習慣。
●「酒用盡了」:這是嚴重的問題,因為一方面主人有責任提供當時慶
典所需的一切東西,而當時人的飲料只有水跟酒。另
一方面當時也不像今日容易可以方便買到酒。
5.耶穌母親的反應:告訴耶穌沒有酒了,並要僕人照耶穌的話去做。v4-5
◎耶穌的母親遇到這種情況,沒有找主人處理,反而找耶穌求助,表示
耶穌的母親對耶穌的身份與能力有不平凡的瞭解。而當耶穌一開始拒
絕時,耶穌的母親並沒有表達出失望的言語,反而對耶穌表達出絕對
的信任,更表示耶穌的母親知道耶穌的身份與能力不凡。
6.耶穌回應母親的要求:表明他的時候還沒有到。 v4
●「母親」:原文做「婦人」,這詞在當時並沒有不敬的意味。
●「我與你有什麼相干」:為當時猶太人的慣用語,確實的意義要看上
下文而定。意思大約是「我與你所等待的都
不相同」或者是「讓我自己作決定」。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在約翰福音中「我的時候」特指耶穌受死復
活的時候。這裡有可能是指這個意思,那耶
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表明他不能因為母親的
情面在這時候隨便公開的表明身份。
或者可以解釋成「耶穌施行神蹟的時候」,
後來當人表達順服時,耶穌的時候就到了。
7.耶穌命令用人把潔淨的石缸倒滿水,並把水舀去給管筵席的,用人聽命
而行。 v6-8
●「潔淨的規矩」:指宗教禮儀上的條文。
●「六口石缸」:此家有六口石缸,表示平常交遊廣闊,所以參加婚宴
的客人應該蠻多的。一口石缸大概可以盛20到30加侖
的水,六口共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加侖。
8.管筵席的人嘗了酒,質問新郎怎麼把好酒留到最後。 v9-10
◎耶穌積極的參與人的歡樂,並變出好酒來滿足婚禮的喜樂。顯然耶穌
認同人的歡樂,因此我們也不需要壓抑歡樂的需要,大可以享受上帝
給我們的美好事物。
9.這是耶穌行的頭一件神蹟,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相信他了。
v11
●「神蹟」:「sign」,「記號」的意思。
********************************************************************
代續.....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