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From bbs@cis.nctu.edu.tw Fri Oct 20 17:12:20 1995
Received: by euclid.ee.nthu.edu.tw (th3.2w) from cis.nctu.edu.tw lk@cis_nctu
(陳小小),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基督教在中國(一)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y 17 13:27:48 1994)
轉信站: cis_nctu
基督教扣擊中國的大門共有四次。
一、唐朝的景教
二、元朝的也里可溫教
三、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四、清末的天主教及更正教(還有少數俄國東正教)
───────────────────────────────────
壹、唐朝的景教
原名:Nestorianism
背景:Nestorius 是西元第五世紀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於神學思想上力圖
維護基督的人性的完整,基督的人性不因祂同時是神便有所虧損。他
堅持耶穌具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但他無法解決兩性如何結合於
同一體的問題。另外他亦反對瑪麗亞是上帝之母的說法,他認為她只
是凡人。後來於以弗所大公會議上Nestorius 被視為異端,革除教籍
,流放而死。(註:Nestorius 的思想已為今日教會正統)
他的支持者離開大公教會往東發展,在波斯(今伊朗)帝國奠下基礎。
傳入中國:
一、唐太宗貞觀九年(西元635年):
波斯一位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隆
重接待阿羅本。
二、唐太宗貞觀十二年:
協助其翻譯聖經,造禮拜堂於義寧坊。
三、唐高宗時:
封大主教為『鎮國大法王』
當時 Nestorium被稱為『波斯經教』,禮拜堂被稱為『波斯寺』,
傳教士被稱為『波斯僧』。但西元七世紀以後波斯(今伊朗)被阿
拉伯世界所征服,全國改信伊斯蘭教(回教)。所以在中國的傳教
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更改教名為『大秦教』、『景教』。
此階段(太宗、高宗)景教在中國傳播達,受朝廷禮遇。
四、武則天聖曆元年(西元693年):
佛教徒侶於洛陽攻擊景教,賴傳教士阿羅憾建『大周頌德天樞』,
取悅武氏,景教才逃過迫害。
(武氏自幼受佛教影響,對道教、景教,自較歧視。)
五、睿宗先天元年(西元712年):
長安道教人士譏謗景教,賴傳教士及烈,『廣造奇器巧異』,進呈
玄宗,為所悅納,景教得『傾而復正』。
六、德宗建中二年(西元781年):
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之建立,是為景教最盛期。
七、武宗會昌五年(西元 845年):
聽信道教鼓動,以整頓國計之名打擊佛教,令僧尼還俗,連帶波及
景教受禁,是為『會昌滅法』。
至此之後遣返外籍景教徒返西,中國信徒禁信景教,有些中國信徒則匿
於道教之內,開始地下活動式延續而致絕跡。
然藏於道教內影響終不可滅,如呂祖(呂洞賓)一派之道教,所傳『救
劫證道經咒』雜有景教讚美詩歌,及其例證。
考證文獻:
一、日本佐伯好郎教授對景教研究特多。『景教之研究』、『中國之景
教遺物』、『中國之景教文獻其及遺跡』
二、中國張亮丞教授『中西交通史料彙編』
三、馮承鈞『景教碑考』
四、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中外雜誌、敦煌石室發現景教文獻、、。
考古遺物:
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二、於包頭所發現景教銅十字架牌九百餘枚
三、有關中國的唐、元史乘
發信人: lk.bbs@bbs.cis.nctu.edu.tw (陳小小),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基督教在中國(二)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Jun 3 09:16:26 1994)
轉信站: cis_nctu
民國53年2.23 剪報於『天天日報』的『天天評論』版
呂洞賓與基督教─萬仞山
一、呂洞賓生於基督教流行的唐代
唐太宗贊助景教,於貞觀十二年七月下詔:(見唐會要卷之49節)
『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
大秦國大德阿買本,遠將經像,來獻上京。
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
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
當時教務興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
二、唐代耶、佛、道三教之接觸
呂洞賓又名呂嚴,道教八大仙之一。西元755年生。
玄宗天寶十四年,二試進士不第,絕意仕途,隱於終南山,
以嚴為家,自號洞賓。
他處的歷史背景是:
據道教書籍『神仙寶鑑』描述:基督教侵入中土、遠溯漢武帝時,西夷侵擾中國。
並其卷九26至28頁有詳素耶穌誕生、工作、釘死、復活、升天。
唐貞元二至四年佛教邀請基督教傳教士景淨,進行翻譯佛經的工作。
唐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七記載,北天竺人般若氏主持佛經翻譯,
不過因為傳教士不太懂中文、梵文,
佛門高僧不太懂胡語(波斯文)
最後佛教還是上奏皇帝,說明此次合作翻譯佛經景教傳教士實無助益,
而且最好分開,以免宗教思想混亂。
(待序)
發信人: lk.bbs@bbs.cis.nctu.edu.tw (陳小小),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基督教在中國(三)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Jun 5 00:16:36 1994)
轉信站: cis_nctu
基督教二度傳華是元朝也里可溫教
也里可溫,蒙古語,希伯來文上帝(Erkeun or Arkaim)的轉音。
故也里可溫就是『上帝教』或『信奉上帝的人』
元朝也里可溫教是景教及羅馬天主教
前集提過,唐朝覆亡後,景教於中土上消失,但邊疆少數民族仍存在,
有些甚至整部族同信奉。如:蒙古族的克烈、乃蠻、蔑里乞
及汪古,畏吳兒族等接信奉景教。
蒙古各族於自十三世紀於成吉思汗統一起來,結集成一股極為強大的軍
事勢力,並迅速席捲歐、亞,向西直擣俄羅斯及波蘭、匈牙利,向東則
接連消滅西夏、金及南宋,建立了一個歷史上空前的大帝國。雖然蒙古
人有他們原始的宗教信仰,但由於文化不高,宗教的排他性不強,加上
帝國幅員廣大,統轄的民族又多,必須推行宗教寬容政策,是以不同的
宗教都得以在帝國的範圍內傳播。景教因之而在中國本土復興起來。
故也里可溫就是『上帝教』或『信奉上帝的人』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