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MOZART"回到上一層,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沒有上帝的悲劇 發信站: MUSIC HEAVEN (Sun Nov 3 17:22:37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news.ccit!usenet 沒有上帝的悲劇 丁果 約二年前(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美國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中國留學生盧剛 因不滿教授的對待而殺人後自殺,引起全美震動。我以《沒有上帝的悲劇》為題,在 華文報刊發表文章,對盧剛事件作出分析。沒有想到,兩年後的今天我又會以同樣的 題目,來寫文章悼念顧城之死。 在中國朦朧詩人中,我最喜歡顧城的詩。他的詩超塵脫俗,意境久遠;我更喜歡顧城 之人,他沒有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那種媚勢媚權的俗氣,也沒有用另外一種憤世嫉俗的 姿態來宣揚某種政治觀念,以取得一種嘩眾取寵的效果。他彷彿就是詩本身。然而, 他卻用自殺了卻了生命。與三毛等文學家、作家的自殺不同,他竟然是在用斧擊殺妻 子後才自殺,所以與盧剛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是顧城一生人性、道德上的決 定性污點。 這裡,我不想評論顧城的戀母情意結、變態、道德等種種問題。我只想在這裡分析評 論顧城悲劇的最大決定性因素:沒有上帝。 毫無疑問,顧城是一位天才的詩人,他對人生和社會有相當的洞察,也竭力想以自己 的生活實踐來與俗世作一個抗爭。但是,才華和社會讚揚促使他的個人主義迅速膨脹 ,而在他的上面,卻沒有個主宰的上帝。這樣,他自然就把自己拉上了神的位置,而 把上帝給予的天賦才能變成了證明他是上帝的依據。 在顧城留下的自傳小說中,他描繪了理想中的「女兒國」,他與雷(妻子謝燁)和英 兒三人在荒島上的和諧生活。但是,無疑的是,他——顧城是這個「女兒國」中的主 宰、靈魂。因此,英兒的離去,是對他「神權」驕傲的致命打擊,他幾乎崩潰。而他 像「母親般」依賴的妻子謝燁,實際上只被他視為奴隸。她要為顧城的喜歡而喜歡, 為顧城的幸福而幸福,只能以顧城絕不會拋棄她的幻想而支撐夫妻生活。事實上,顧 城對她的最後擊殺已經是對她人權的最後剝奪。就是在這個行為上,顧城依然是把自 己視為握有對別人和對自己有生殺大權的「上帝」,真是嗚乎哀哉! 正因為顧城把自己視為「上帝」,所以他就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離世者。他從紐西蘭 荒島上「回歸」社會,去德國研究一年,然後又去美國,期間不斷接受媒体採訪,到 處曝光,以讓世人記住他。他的自傳小說剛脫稿,就接洽版權,準備參加「舉世矚目 」的深圳文稿競標會,這是他功利性沒有泯滅的見證;在德國,他又透露要重新開始 理想中的女兒國。謝燁也表態,不管顧城愛上那個女人,都不會拋棄她。可見,第三 者又已經隱隱然出現,這是顧城情慾依舊的見證。由此可見,顧城明明是一個「有限 的」人,卻把自己想像成「無限」;這樣的「超越」又怎麼能完成呢?!這種「超越 」帶來的必定是悲劇。 喜愛顧城,所以為他的死惋惜,並產生「 if 」的問題。也就是說,假如顧城心中有 一位上帝,那麼,對於「女兒國」的「理想破滅」,應該有另外一種結局吧! 由此想起四世紀時,有一位偉大的神學家、文學家、雄辯家奧古斯汀。他也曾在情慾 裡掙扎,在尋求終極真理的道路上掙扎,也因自己的極高天賦而驕傲膨脹,但最後找 到了上帝基督, 把他從罪裡拯救出來。 他後來寫了名垂青史的《懺悔錄》( St Augustine's Confession ),毫無掩飾地敘述了他的內心史, 他的罪惡史,歌頌神 救恩的偉大,歌頌讚美他在主內的新生。 上帝給了顧城天賦,但顧城把它變成證明自己是最高的證據,結果在天賦中毀了自己 ,也毀了愛他的妻子;這實在是人的悲劇。我悼念顧城之死。也願與知識分子朋友共 勉:我們心中要有上帝!□ 註:顧城死於93年10月8日。 作者來自上海,曾留學日本,現正撰寫文學博士論文並在加拿大 維真學院讀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