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Ladycat.bbs@csie.nctu.edu.tw (喜歡獨處的貓),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臨終關懷】安寧的呼籲:淺談臨終關懷(上)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hu Dec 12 22:17:01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淺談臨終關懷                                               余廣亮
─────────────────────────────────

      「我時時體會到上主在我面前;
        祂在我身邊,我不至於動搖。
        所以,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
        我的肉身安穩自在。」–聖經詩篇十六篇腹蓍節


    近年來,有關臨終關懷的探討,不單醫療團體,社會服務團體,以及宗
教社團等都有相當情度的公開討論及關注。究竟「臨終關懷」是甚麼呢?簡
而言之,臨終關懷就是「照顧快要面臨死亡的臨終病人」。而其中大部份都
是癌症病人,因此很多人都會「談癌色變」,這種可怕的疾病也讓人害怕,
台灣自1982年起,癌症就高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可想而知,臨終關懷服務
的重要性及逼切性是愈來愈大了。本文嘗試從臨終關懷的定義、歷史及內容
三方面來探討,希望有助於對臨終關懷的認識及了解。


一、臨終關懷的定義︰

    臨終關懷(Hospice care)中的〝Hospice〞一字源於拉丁文〝
Hospes〞,意思是「主人」或「款待者」(Host),在中世紀時是用來做朝
聖者或旅客途中休息,重新補充體力的一個中途驛站。至於一般字典對此字
的解釋較為簡化,〝Collins GEM〞英文字典,將〝Hospice〞解釋為「由宗
教團體管理的旅客之家」。然而在Mosby醫學字典裡(1990)賦予〝Hospice
〞的定義為「一個以家庭模式為中心的照顧方法,為要協助病患在其臨終時
期,仍能維持滿意及舒適的生活形態。臨終關懷需要一個多方針性及多元性
的專業訓練團隊合作,其工作內容包括︰專業醫療、支援、居家訪視,即時
的傳召服務、生理上的照顧、及對病者家屬情緒上的支持及指導。臨終關懷
的業務可分別在院所或病人家中進行。」

    這樣看來,臨終關懷的現代意義,就是幫助那些面對人生旅途最後一站
的慢性病人,注重於病者死亡前病痛不適感的控制,以及家屬情緒的支持。
並以全天候照顧為原則,在家屬的共同努力的範圍內,讓病人和平地面對及
接受死亡。


二、臨終關懷的歷史

    有關「臨終關懷」的某些觀念或所實施目標,事實上並不是現代才有的
新觀念。早在公元前,柏拉圖在其名著「共和國」一書中,便提及家庭對於
一個貧苦者所能產生的安慰及支持。在中世紀時,歐洲中部一些社區已有設
立「溫暖之家」,其目的是讓旅客或朝聖者使用的中途休息站。在一世紀之
前,歐洲也出現了少數的「臨終關懷」組織,作為垂死病人之家。

    在過往數世紀間,西方社會大都由中產階級所形成,其經濟並不算富裕
,假若其中家庭成員病危臨終時,都需依賴當時的公共援助機構,但由於這
些機構制度並不健全,所以對病人臨終前的各種心理及生理需求會忽略,更
遑論對家屬的支持。

    然而,論及有關現代較健全的「臨終關懷」組織,不能不提及始於
1967年英國倫敦的「聖克里斯多福臨終關懷機構」(St. Christopher
Hospice)及其創始者桑得絲醫師(Dr. Damc Ciccly Saunders),她的一
生(1918-)充滿傳奇性,她33歲前是護士及醫院社工人員,由於經常接觸
垂危病人,體會到在醫院  許多瀕死病人受到不恰當的護理,同時,家屬也
不知如何照顧在家中瀕死的親人。因此,她決定接受七年的醫學課程,40歲
年間取得醫師資格,由於她本身擁有多元性的專業知識,因此,她提供醫療
、護理及精神照顧,給那些在院所或家中的瀕死患者,終於在1958年建立「
聖約瑟臨終關懷機構」(St. Joseph”s Hospice),開始了她的工作。並
九年後,1967年創辦「聖克里斯多福臨終關懷機構」。成為所有「臨終關懷
」組織參考的對象,它的影響是全面性、世界性的,由於它在研究、訓練及
奉獻上的成功,使得英國、美國及其他國家……等都接受這個理念,而開始
設置臨終關懷機構。現年79歲的桑得絲醫師,仍不遣餘力地推廣臨終關懷的
迫切性及需求性,以祈各國政府、醫療機構重視此一世界性的需要。

    台灣的臨終關懷之發展,始於1987年的馬偕醫院所成立安寧照顧小組,
負責籌劃安寧照顧病房之軟、硬體各項設施,並將〝Hospice care〞譯成中
文,稱之為「安寧照顧」。並於1990年2月馬偕醫院正式成立「安寧病房」
,成為台灣第一家的癌症末期病患照顧病房,也是台灣地區正式有臨終關懷
的開始。同年年底也是「安寧照顧基金會」的創立,以從事宣導教育及醫療
補助各方有關臨終關懷的事務。而1991年孫逸仙醫院在其「癌病居家護理中
心」亦照顧了末期病人;在1993年「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癌症末
期照顧中心,其特色是全國第一家純以臨終關懷為名的居家護理單位。從此
臨終關懷單位在全省各地逐漸成立。例如1993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緩和醫療
(Palliative care)居家照顧,1994年天主教耕莘醫院聖若瑟病房,
1994年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1995年台大醫院的緩和醫療病房及1996年天主
教聖功醫院安寧病房等相繼成立,都顯示出人性化的醫學及醫療照顧的時代
來臨,更是現代癌症末期病人的需求。


(待續)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