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gospel@cis_nctu (陳韻琳),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紅樓夢的精神世界(1.下)不甘於庸的宿命悲劇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ue Apr 30 00:02:32 1996) 轉信站: cis_nctu 不甘於庸的宿命悲劇(下) ===================================================================== 女性世界正與奇的交錯互抗 曹雪芹已透過「男人皆濁物」,賈家主角其實是「十二金釵」,說出了他對以男 性為權利核心下男性表現的不屑,但在曹雪芹勾畫女性世界時,一樣用了「正」與「 奇」兩種交錯對抗。 女性中的小姐寶釵寡媳李紈與丫環襲人,就是很典型的「正」型女子。 寶釵才情聰慧皆遠勝過不肖的哥哥薛璠,但是寶釵遠離讀書事物,努力持守漸漸 敗落的家以分擔母親的擔子,而遇到自己的終身大事,還為矜持一點心事都不洩露的 ,非得哥哥出面不可。到賈家住宿後,寶釵既勸寶玉好好讀書在意經濟仕途,搞的寶 玉曾火的一句話不說提起腳就走,使寶釵當眾難堪,而寶釵還是寬大海涵了寶玉。另 外就是勸黛玉遠離諸如「西廂記」等愛情文學,並阻止黛玉耽溺於詩詞以免「移了性 情」。寶釵種種表現,一看就知是中國文化下典型的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典範。 襲人是寶玉的貼身奴婢,因寶玉愛惜女子,所以襲人身份自也特殊高其他丫環一 等。儘管如此,襲人卻是個深知在賈家為僕的要訣的人,她與其他丫環相處和諧,從 不頤氣指使他人,對寶玉忠心耿耿,也是不斷規勸寶玉的人之一。襲人與寶玉很早就 有性關係,但襲人對此事很矜持自重,絕不輕浮,所以儘管其他丫環諸如晴雯等多少 知道些真相,也沒人難為襲人。襲人這樣的性情,當然是在賈家很容易生存且生存的 很好的。所以首先是寶釵看中了襲人,隨後王夫人也看中她,最後是在賈母眼中都比 其他丫環特別些。很可以想見,如果賈家沒生變故,襲人一定會變成雖身份卑微但深 得人敬重的姨太太。這是丫環在富貴官家能攀上的最高身份了。 至於女性中的奇才,就是黛玉,與性情與黛玉極像的丫環晴雯。 黛玉與寶釵最大的差別不在才華,因為好幾次詩詞競賽,黛玉與寶釵都是在伯仲 之間。他們的差別主要在黛玉不甘於受制於社群人際的約束。這使她脫出平庸,走向 「奇」的道路。有一次,寶玉做妃子的姊姊要試寶玉才情,命他做幾首詩,寶玉倉促 間靈感不及,揮汗如雨,寶釵跟黛玉都看到了,寶釵的作法是在寶玉的詩中,改了一 個字,並略述及典故,但黛玉則是寫出一首完整的詩偷偷擲給寶玉,這暗示了寶釵在 人群間深諳隱藏自己的女性角色,而黛玉就算要幫寶玉,也是在做完整的自己,當然 對於以長輩以男性為主體的社群,黛玉是不討人喜歡的。 黛玉就算是在公眾場合,愛惡好憎也是說出來就出來,至於對寶玉的情感,也往 往透過「吃醋使性的鬧」盡情表達。這使她在賈家得到性情刁專難以應付的不良印象 ,而寶釵城府之深,幾乎是到了完全沒有喜怒哀樂的地步。這種保護自我與隱藏,其 實與「無情」很難區辨,因此曹雪芹故意刻化了寶釵長期服用「冷香丸」,以暗喻寶 釵的性情。的確,在中國的人際中周旋,若要面面俱到,最終是會因城府過深而『性 情冷淡』,喜怒不藏於色,這是林黛玉絕對不願也絕對做不到的。但寶釵卻因此很成 功,相雲說她是「零缺點」,這話從耿直的湘雲口中說出,是代表賈家給予最高的評 價了。 至於說到透過詩詞意境表達自我,寶釵跟黛玉也不同。寶釵即或也能創作詩詞, 但她深知這絕非達官貴人專研之路,她表達過女子無才便是德,表達過詩詞不宜耽溺 ,她的一切觀點,都是:「如何協助丈夫仕途成功。」這種觀點,其實是大多數人的 觀點,因此她沒有孤立於人群之間與平庸者不協調的人際痛苦。 黛玉卻十分多愁善感,每一個季節,每一種花木的變化,她都有可能從其間看到 不幸的自我,這就是有名的「黛玉葬花」──由落花中看見自己青春逝去命運悲苦─ ─的情節的由來,這種重感情的性情,難免很容易生出易感掉淚的情狀,這是連丫環 都已司空見慣的了。 至於晴雯呢,晴雯的才情與美貌都是丫環中數一數二的,她做事認真,也很有才 情,繡工簡直是無人能出其右,而且長的很美,但唯一錯了的,就是個性孤高不掩好 惡,絕不逢迎拍馬,其性情之剛烈耿直,也是鼎鼎有名。因此得罪不知多少丫頭。對 她的描述最有名的一段,就是寶玉為買晴雯一笑,丟了好多珍貴扇子給晴雯撕,只因 晴雯喜歡撕扇的聲音。這段固然白描出公子哥把丫環縱的不像話,但也多少透露出晴 雯實在該生富貴家的奇才奇性。這跟襲人是截然不同的對比。 若比較這兩組女子,會發現他們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是否善於以溫柔賢慧隱藏 自我。寶釵與襲人每每出現,都絕對不是以自己為主體,要不以長輩賈母王夫人為中 心,要不以寶玉為中心,她們更謹守的,是整個賈家家族(也就是中國社群的主體) 對女性的期許。但是黛玉與晴雯卻不理會這一套章法,她們敢於表現自我,愛恨好惡 十分清楚,絲毫不遮掩情緒。他們的性格特質,一定多少干擾了各種人際倫理間的默 契與章法,於是社群要作的,必定是壓抑,以維持和諧。 因為在人際倫理環環相扣的社會,「和」與「人際對應下的禮」,才是「正」的 標準。因此大至為官者,小至奴婢丫環,都被他人所約束。「才」與「情」在這裡是 不被品鑒的。有才者錯雜於平庸者之間,其因才情而兼有的特殊性情導致的「無禮法 」,反而成為有才者最大的致命傷。 人際倫理對奇才的壓抑 所以曹雪芹透過愛情三角,與長輩定親,來透露這種文化特質對奇才的壓抑。 這麼多長輩喜歡的女性中,寶玉心中真正鍾情的是黛玉,他說只有黛玉不說「混 帳話」,兩人相知相惜,深知彼此是這「正」字當道的時代中非常稀少的人物。而對 丫環,寶玉雖依賴姊姊般的襲人,卻最疼愛晴雯。 寶玉最痛恨的就是官宦清客之間的虛偽逢迎。這在眾人視之為禮,在他則是無聊 至極的活動。但他卻很不幸的就是活在官宦之家,因此他把所有的寄託全放在了與黛 玉的相知相惜上。但是寶玉一直有一個揮不去的夢魘,就是「金玉良緣」的傳統。對 他而言,金玉皆為媚俗的俗物,是與發達官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身份證明,他竭力要 要抗拒這種平庸,偏偏寶玉出生就有玉,寶釵卻有金鎖片,這成為他與黛玉之間最大 的心靈痛苦,因此在情感濃烈下的爭執,屢屢因對金玉配的敏感而起。因此,賈寶玉 才會在夢中喊:『你們都說是金玉姻緣,我偏偏要木石姻緣。」木與石,根本就是山 野之物,與官宦世家不相配的。這是寶玉永遠抗拒不了的事實。 寶釵跟黛玉這種差異性,當然造成黛玉漸漸落寶釵之後的結局。起初黛玉初到賈 府,賈母因懷念死去女兒,深疼黛玉,讓黛玉與寶玉居住於自己住所裡,但寶釵後來 也到了,眾人就把重心漸漸挪移到寶釵身上。後來做妃子的元春首先表明更喜歡寶釵 ,而後眾女子輩中,耿直的湘雲也代表平輩的,表達對寶釵的敬重,基於湘雲個人個 性之故,湘雲甚至與黛玉起過衝突。最後,連最心愛黛玉的賈母,也表示了看中寶釵 作賈家媳婦。有好幾段,出自丫環或家族人的口,都說黛玉性情乖戾(其實就是有強 烈自我不合群的意思)。因此悲劇就在寶玉與黛玉掙扎無效下發生了。這不只是情感 的重創,也是奇才在中國的人際倫理文化下的不斷重蹈覆徹的命運。 黛玉雖不免悲劇,但因其身份的特別,賈家等於是用婚姻來做裁定,不直接審判 她。但丫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賈家漸漸敗落,僕人中漸有不良操守,寶玉的母親 王夫人第一個要整的,就是晴雯,理由只因她太美,對寶玉有不良影響。其實這對晴 雯真是很不公平的。她既無勾搭寶玉的行徑,也無偷懶犯錯的記錄,王夫人無法容下 她,真正的原因只是她太特別太不平庸罷了。因此晴雯被逐病死貧困的家後,寶玉寫 了一首很長的詞祭悼晴雯,詞中充滿憤憤不平之氣,無可奈何之意,還有隱隱的不安 ,這不安,正是對黛玉未來的一語成讖。 黛玉曾以詩寄託己情,詩上描繪的是五個女子:西施,虞姬,明妃,綠珠,紅拂 ,黛玉因見古史中有才色者最終際遇讓人欽羨悲嘆者甚多,寫作此詩,無非是借詩表 達對自己命運的不安。諷刺的是,此詩作成沒多久,寶釵恰跟黛玉規勸詩詞不過是閨 中遊戲,女孩還是不要這些才華的名譽好,曹雪芹以此襯托了黛玉的命定結局。其實 不只林黛玉,在男人世界岌岌營營於權勢,庸庸碌碌於仕途的遊戲規則裡,賈寶玉又 何嘗能一輩子被賈母保護著,不面對無法生存下去的現實呢? 於是透過三角愛情,曹雪芹完成了一大控訴:文化體系中的一種超穩定卻不完滿 的狀態,正是中國歷史上某類不甘於軌道的人爭脫不了的困境。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