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psycho.bbs@cis.nctu.edu.tw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做為更新中國文化的基督教信仰 ── 緒論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Fri Sep 29 15:21:59 1995) 轉信站: fhlbbs!bbsroute!news.csie.nctu.edu.tw!news.cis.nctu.edu.tw!cis_nctu 本文原先發表在宗教板,謝謝 fjs加以垂青要求我轉貼到新黨板;本來我想 ,我是民進黨支持者,對新黨又有許多不偷快的經驗,這件事情好像有點荒謬.. .....:) 但是,我一向抱持這個『信仰』: 『 對於我拒絕支持的社會人事物,我希望幫助身陷其中的優秀人才在體制 裡更新它,絕對不認為對付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它。』 在這種信仰下,原先民進黨、台獨的支持者(psycho)與新黨、統一的支持 者( fjs)進行表面上荒謬的惺惺相惜,在上帝的眼中卻是正義與愛。因此,我 非常感謝 fjs的垂青,也樂於改寫這篇文章發表在新黨板。 同樣的,有那一個板樂意這篇拙文,敬請任意取用,不必跟我講了,也不必 管你是那一黨那一派的.....:) 我一向的社會、文化治學態度是:按照韋伯的「基督新教與資本主義精神」 的社會學研究方式看來,個人盡其所能的「理性」,是無法處理與解決「價值」 的問題。然而,一個社會要從傳統更新成現代,面臨的正是「價值系統」上的革 命,這種革命無法以任何理性原則來更新。因此韋伯假設,一個文化的宗教精神 可以部份解釋該文化的基本價值系統,然後,隨著宗教精神的改變,文化系統跟 著改變;這種改變是因為社會變遷中需要某種原先「傳統」裡沒有的精神,又因 為「傳統」無法直接產生這種精神,因此透過宗教精神的更新,該文化把「傳統 」中某些可能的素材,跟著宗教的更新,加上時代的塑造,從而產生符合現代社 會所需的「全新價值」,這種歷程在韋伯稱之為『創造的轉化』。 在韋伯的研究中,他觀察到「傳統」的這種精神:『原先我每天八小時賺八 仟元,現在老闆提高成每小時兩仟元,那麼我只要工作四小時賺到原先的八仟元 就夠了』,這是傳統經驗理念上『知足常樂』的精神。這種精神與資本主義社會 所需要的『今天我只要賺了錢,就要把用剩的錢繼續投資,一直投資到無錢可投 資為止。』這種『對經濟的獻身精神』是衝突的,由於韋伯發現代表基督宗教改 革後的新教喀爾文派教義成功的轉化基督徒面對『社會實踐』的問題從『求屬靈 生活中修行』變成『求現實生活中榮耀上帝』,因此,基督教精神成為現代化社 會轉變的重要因素。 這種從人類思想、價值系統來研究社會行為的研究方法,是社會學史上偉大 的典範。日後韋伯用相同方法形成一套『宗教社會學』研究史料,說明了他這種 方法的成就。 今天,中國文化(包括台灣、大陸、華人文化中心的任何地區)所面臨的是 什麼問題呢? 現在我先把我們關心的問題縮小一點:中國文化對「社會」觀念有多少傳統 思想是違反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對我而言,我與韋伯都相信宗教精神是轉化這些 傳統思想的重要關鍵;其中我『相信』基督教精神是中國文化最可能的救贖。當 然了,這不過是我個人的『信仰』,我個人治學的『根本前提』;我會用足夠的 論證來支持並且架構一套理論系統說明這個前提的可行性。因此請注意,這一系 例文章不是傳教文章,而是宗教社會學的論述文章。 『信仰』基督教信仰能更新中國文化的psycho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