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ealbox (便當) 看板: nthu 標題: 沿著內灣線 時間: Sat May 2 23:50:39 1998 記得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在他的鉅著<憂鬱的熱帶>中,有一章的標題是<沿 著電報線>,李維史陀在二十世紀初,任教於巴西,他在那一段時間中,曾有 一次沿著電報線去探索南美洲內地的印地安人。沿著電報線,因為廣袤的南美 大陸在那時仍是一個未開發的雨林,電報線的四週成了相對於雨林是個已開發 的地區,是通往南美內陸的唯一一條路...... 在一凡叔叔他們的五重唱之後,就急急忙忙地騎著車往梅花教會出發了。 和那邊的牧師說好要去帶課輔,可是我從來沒去過梅花教會,也不知道怎麼走 ,只知道梅花教會在尖石鄉,只知道在內灣再過去一點,只聽同學說內灣從竹 東的那個三叉路左轉再看路標走就可以到了,靠著信心,我就出發了。 想起楊牧在<搜索者>一書中曾提到他有一天心血來潮,就開著車隨性之至 地去玩;而我雖然有一個目的地,但心情就像漂移在空間中的一個點,有那麼 一點隨性(因為不知道路,所以所走的路有一半是用猜的,尤其是往內灣的路 標在我前半的行程中是一直不曾出現的兩個字),心情在轉進內灣的那一刻開 始興奮,之後沿著內灣鐵路線走,一邊是山,一邊是河,隨著一段一段的上坡 路,往山上前進,心情更隨著不斷昇高的海拔而上揚。 在內灣,看見很多人在那裡遊玩,山和水,尤其是碧藍色的河水,感覺上 脫離了平時的思考模式,只覺得很美,看著很多人在河床邊烤肉、戲水,其間 的歡樂更加令人羨慕。我在想,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也創造人,當自然的美景 和人間的情感相互結合的那一刻,可能就是這個世界最美的時刻。 可是人也得有獨處的時光,駛離了內灣之後不久,人就變得很稀少了,連 帶的車也很少,看到了尖石教會,以為已經到了,事實上梅花教會還要在更深 的地方,再往內走,在山陰之處已感到有些涼,看到一些落在地上的落石,看 著河中的有稜有角的大石頭,發現自己真的已遠離城市了。看著遠山的綠,其 間帶著白色,仔細一看才知道是花,我想可能是子葳提到的白色油桐花吧(我 所叫能的出的植物名屈指可數)。靜靜地在那裡點綴著晚春的尖石山區。 不久之後就到達了梅花教會,距出發的時間剛好是一個鐘頭。 和牧師聊天,因為是第一次看到牧師,所以可以談的話題特別多,尤其牧 師正開始接觸網路,聊起網路更令我有興緻,一直聊到兩點多,要課輔的學生 來了,因為課輔才剛開始試辦,所以只有兩個國中的小女生,問起了很多人在 國中的很頭痛的理化,不善言詞的我有點不知所措,簡單的電解質觀念在教了 很久之後,兩個小女生很勉強的點了頭,但我的內心深處我知道她們是聽不懂 的,於是我才發現教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可憐的她們聽了我不清不楚的解 釋之後別更加迷糊才好。後來又教了一點點的一元一次方程式,這次我就講的 比較好了,帶著她們像解謎一樣去找出傳說中的未知數,看到她們可能真的懂 了,心中很是高興。 午後三點,山裡開始飄起山嵐,道別了牧師,騎著車在回途中才發現自己 到了很高的地方,呵,想起了寒假在來吉的往事,直到了下山才發現自己曾走 過了怎樣的路,不過這裡好得多,還有柏油路面可以讓車在其中馳騁。 日光斜移,很多風景都因光線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風貌。自己一個人,不 想貪戀太多風景,總覺得如果有朋友在身邊會更棒。 ps.1.我覺得團契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去內灣玩喔 2.梅花教會的課輔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因為我二到三個星期得回家一次 所以我希望星期六下午有空的人,而且有興趣的弟兄姐妹可以和我一起 去,不單可課輔,去山上遠離一下城市其實也是不錯的休閒,況且如果和 mealbox一起去的話,可以讓帥帥的mealbox載,是很不錯的享受喔 ^^^^^^^^^^^^^^^^^ -- Yet, I cannot tarry longer And alone and without his nest shall the eagle fly across the sun -- ※ Origin: 信望愛(fhl.ee.nctu.edu.tw) ◆ From: u851624.HUA.AB.nth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www.fhl.net]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