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pel 地球村,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 第五期 Time 雜誌 Essay 專欄,由 Michael Lgnatieff 執筆,談到地球村 觀點與國家主義觀點的衝突,作者之意,是說凡是以地球村原因反對國家主義的 ,多半是持「網路全球化,產品全球化」的理由,他們認為在這樣的時代,主張 國家主義根本無意義。但是作者提醒說,持這樣主張的人都有自己的護照,住在 安全無虞的國家,有警察,法院,國家可執行保障安全,他們忽略了那些主張國 家主義甚至為此奮戰的,例如車陳,庫德族 ... ,他們都是沒有國籍,生命安全 被剝奪,失去自我認同的人。作者說,當一個民族失去這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與 自我認同,要他們不去支持國家主義而去支持地球村觀念,根本是不可能的。 作者另一個關於地球村與國家主義的觀點,是說,任何科技產品,儘管會透 過行銷使全球使用,但卻是非常外在的東西,每個人內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文化 歷史語言,這是最深沈的東西,是不可能因為生存於地球村就改變的。 作者認為自 1989 以來,每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的形成,如波羅地海三小國 ,捷克,波蘭,都是如同 1789 或 1776, 在爭取自由民主的背後,刺激一新而 獨立國家的必然產生。 因此作者最後說出他的觀點,就是支持國家主義和地球村觀念並存,並要地 球村理念者正視國家主義者真正要爭取的不容忽視的權益,也要國家主義者不要 走過頭─不容別國人分享自己的國家,要求清除掉所有在自己國家中不同種族的 人。未來的世界,絕不單屬於地球村,也不單屬於國家主義。 我認為從地球村與國家主義的對立來分析問題,多少簡化祥和了問題的複雜 度。事實上觀念不合會導致戰爭的,不是地球村與國家主義的對立,而是國家主 義與種族主義的近似概念。 一個國家會傾向分裂,是因為裡面有不同種族的人,各自有自己的語言文化 ,儘管承載同一歷史,卻因既得利益與被剝削兩種不同位置,導致被剝削者不想 繼續承載同一歷史。而這樣的種族要掙脫束縛爭取自由民主,就跟國家主義強烈 衝突,以至於被背上叛變的罪名,引發戰爭。 所以真正要解決國家主義衝突的,應當是力求在國家中不同種族的人,有相 同的權益,平等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其種族的文化與語言能被尊重,並保障其傳 承。 處理車陳,庫德族,南斯拉夫內戰,必須處理國家主義與種族主義對立的困 境,絕不是呼籲支持國家主義與地球村觀念並存就可解決的。 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gospel gospel ==>[作者]: gospel@cis_nctu(陳韻琳) 在 society 討論區中提到: ==>[作者]: YTJEN@cis_nctu (indigo girls)在society 討論區中提到: > 這樣子看起來,其實原來想要分離的那些人,是與“他不想承載 > 的國家產生衝突“ ,但是他為了達到爭取自身的獨立自主,以建 > 立以相同語言文化者甚或是“相同的意識型態“為主的政治體, > 他也形成了自己的國家主義 > 所以變成兩個國家主義在相互對抗,而這個國家主義的外衣上的 > 深層卻可能是種族主義 > 這句話說的實在是太好了,我絕對贊成 > 如果我們有機會的話,也應該要實踐這個觀念,而非以之作為政 > 治鬥爭的工具,到最後又丟開,自己成為幫兇 關於這個觀念,我更想引伸的是台灣本身的族群。雖然二二八到今年應當是告一 個段落,冤獄平反,政府公開道歉並預備補償,但這並不表示台灣從此邁向族群 平等的時代,弱勢族群,譬如客家,原住民,仍須秉持社會公義的原則,給予平 等的對待。而我特別要強調的是他們的文化認同需要特別的關注,因為誠如弗洛 伊德所言,這種文化認同,基本上正是在協助其自我認同。我們不能因為這樣的 族群文化遲早會被地球村強勢文化衝垮為由,就任憑其文化語言自生自滅。 只有讓台灣各族群立基於自己的文化認同上,其國家認同才是有穩定基礎的。 而我個人因此對於教育,比較持多種語言─英語,台語,國語,客家語,原住民 母語,都應同等列入語言教學中,由學生各自做選擇,教授語文的同時,也應同 時教導其文化特色,歷史,甚至舉辦母語文學創作競賽等。 只有多元化下的彼此尊重,族群融合才不會是口號,國家認同才真正可以支持自 我認同。 gospel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