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dh ("墾丁"&"西子灣") 看板: St.Dominic
標題: 校園的大學生工作會被學園取代?(上)
時間: Wed Sep 30 02:08:58 1998

 作者  wenching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                        看板  Suggestion
 標題  校園的大學生工作會被學園取代?(上)
 時間  Tue Sep 29 12:23:58 1998
───────────────────────────────────────

各位關心學生工作與校園福音團契的弟兄姊妹:平安!

    先說我的個人經歷:

    第一次接觸到校園團契是在民國82年讀高一時,參加成功高中團契,那時的輔導
是碧珠姐,一去到團契我就好喜歡(尤其是比起枯燥沈悶的教會團契),那時也沒想
「為什麼要參加學校團契」,就一直參加,後來輔導換成齊哥,我升高二時也接了同
工,在兩年的期間我要說校園真的給了我好多好多東西,可以說高中參加學校團契成
了我到目前為止最美的回憶,也相當以「飛躍寶寶」自豪。當時唯一的缺憾是覺得人
太少了,團契不夠「熱鬧」,所以相當期待大學團契,認為大學團契應該很棒才是。

    不過後來考上東海,因為是教會學校,所以學生團契是屬於學校教會所管理(或
輔導)的,有一年的時間和校園(尤其是齊哥)幾乎可說是斷了聯繫,直到升大二的
暑假獲知自己考上清大,我興奮地想:「哈哈!終於又回到校園了!」....找到了清
華團契,興奮地加入,不過卻由於個人主觀期待與事實的落差,只去了幾次就沒去了
。流浪了將近一年,今年參加大門後,重新思考、整理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與參與團契
的態度,決定重新回到清華團契........


    我要提的是,我的教會團契一位師大的學生是參加學園傳道會在師大的學生組織
(根據我的瞭解,我不稱他們為團契,當然,不具褒貶意味),當時恰好學園要在清
大拓展事工,便介紹我給學園當時在清大的同工認識,當時我也蠻好奇的,便去了那
位輔導的家,和他談了一些我「個人認為」校園團契的問題(別打我!),不過,由
於不習慣他們的方式,所以並未繼續加入。記得那位學園的輔導跟我說過一句話:「
如果一個團契或教會失去傳福音的動力,那它的存在就失去意義了。」

    另一方面由於教會團契的需要,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我在校園學到的東西搬到
教會去」,因為教會團契時在太沒有「團契」的感覺了,不過那時教會中另外兩位參
加它們學校(校園的)團契的聚會都很不穩定,比較有負擔的似乎就只有我與那位去
參與學園事工的同學,也因此我們在討論與推動團契事工時,就會有很多對於校園、
學園的比較,我們發現好像有很多校園弱的地方是學園所強調的(例如個人工作),
而學園弱的地方也正是校園的優點(例如契友間的關係、學生對團契服事的方法)。
還有,一些對我而言習以為常,想當然爾的事情(例如友誼式佈道、團契中學生主導
的角色)也發現不是那麼絕對(例如,對學園而言,友誼式佈道似乎有點緩不濟急)
。

    鏡頭再回到學校。最近剛開學,也是新生工作的時間,讓我比較有震撼的是,有
一次和團契裡幾位弟兄約好要一起去探訪新生,我稍微遲到了,到了約定的地點發現
不遠處有將近二十多人,熱熱鬧鬧浩浩蕩蕩的,似乎也是基督徒,我問了一下主席,
他說:「他們是是真善美社(註:學園在我們學校成立的社團)的。」同樣是做新生
探訪,相較於我們信望愛的六位,我又想起清華團契悠久的歷史,以及去年學園來到
這才「從零開始」的情況,我不禁鬱卒了好一會。(當然,上帝興起不同的人、不同
的方式來為祂做工是值得感恩的。)


> -------------------------------------------------------------------------- <

作者: dh ("墾丁"&"西子灣") 看板: St.Dominic
標題: 校園的大學生工作會被學園取代?(下)
時間: Wed Sep 30 02:10:26 1998

    在這其中我一直在思考校園--這個讓我體會到信仰美好與給我服事訓練的地方--
與學園的不同,當然也不是空想而已,我去找了一些資料來看(如校園的大專團契手
冊),也請教過齊哥,教會那位參與學園,甚至是學生核心同工的姊妹也把他們訓練
的教材拿給我看,我經過比較後,有一個小小的發現,那就是:學園提的東西,校園
都有提(例如個人佈道、個人跟進造就),校園有的東西,很多學園卻比較缺乏(例
如小組查經的方法與操練,聖經觀點對時代議題的回應、神學觀的建立)。當然在這
背後扯到兩著的理念與發展的背景,是很大的議題,我在此既沒能力也無意願多做討
論。我想請教大家的,是有一次我的教會那位姊妹,她轉述他人的話說:「似乎在大
學校園裡,校園的影響力漸漸小於學園。」

    當然,我還是認同校園的方式:學生同工主導的角色、以個人見證為主的佈道法
、較全面的造就、歸納法查經的操練....等。(註:看了校園大專團契手冊才發現自
己荒廢了兩年什麼都沒學到!),我也較無法習慣(不是說那樣不好)學園那種緊迫
盯人、跑來跑去的方式,甚至我覺得,一個在校園受過完整造就的學生,應該是比學
園出來的學生強才對,他既知道怎樣個人靈修,也知道如何讀經,還知道怎樣組織團
契,可以說只要拿一本聖經,頂多加一把吉他,跑到全世界,他(的屬靈生命)都可
以活下去:找幾個基督徒成為屬靈同伴,從查經班開始..........(這本來是我個人
的猜測,後來發現校園的確造就出一批這樣的基督徒);對我而言,只拿著四律到處
講,或者兩個人拿著小冊子一本一本念,好像..........有點那個吧!

    可是,不得不提的,是我所看到學園他們學生的活力,相較於他們,「學生團契
是學校的福音基地」這樣的話我似乎不太說得出口,我有時不得不想,校園是不是太
尊重學生了呢?但是人畢竟是有惰性的,沒人逼,會主動去傳福音的,大概不多吧!
(恕我直言:尤其在政府廣開大學之門,大學生平均素質下降的今日。不過坦白說我
還是喜歡自由自在的感覺)當然也不全然如此,例如今年大門護教組的就時地到成大
「很學園地」直接跟那裡的同學談福音。(好險不是參加護教組  ^_^)

    另外,似乎因為要抓的東西太多了(翻開團契手冊的造就篇就知道),結果會不
會有時反而什麼都看不到成果呢?我在想學園看起來很有果效是因為他們集中火力在
個人佈道與跟進上面,其他都不怎麼管,所以比較看得到成果。可是校園的方式我覺
得一個學生若沒有好的靈命,是什麼都表現不出來的,只能在團契混而已。而在學園
的話就算靈命差,也還會跟著大家去講四律。同時學園的方式有點無情,你若是「靈
命死都不成長」恐怕會被淘汰掉,校園則是「永不放棄」,可以接受學生長期的「屬
靈低潮」,結果有些時候團契好像成了「靈命軟弱者」的安樂窩了。

    總而言之,有時實在覺得在校園會悶悶的,好像都不會有什麼突破(像在學園就
常常可聽到「某某人又信主了」而令人興奮),團契似乎是基督徒聚在一起就很好了
,每年就一直傳承,一代傳一代........當然我要說我這些話非常主觀,也不具代表
性,甚至有以偏蓋全之嫌,況且我丟了一堆問題可是事實上也不知如何改變,甚至我
也不認為該做什麼改變。我相信一定有好些團契是充滿活力的,不但學生到團契中能
享受弟兄姊妹在一起彼此團契的美好,基督徒也可以受到很好的造就,更是不斷能吸
引非基督徒,而在校園中福音廣傳。如果是這樣的我好希望能聽到你們成功的經驗,
如果是和我有類似看法的也歡迎討論,到底,「理想的學生團契」應該是如何呢?我
們又如何把校園團契的優點發揮到極致,缺點降到最低呢?

    最後,如果我這篇文章有些地方太尖銳而傷到任何人,請接受我的道歉,我也再
度強調我不是在「歸納」什麼「分析」什麼或「批判」什麼,純粹只是抒發個人的主
觀看法罷了,一定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證。祝

以馬內利
                                              清華團契   wenching敬上
                                              wenching.bbs@bbs.fhl.net
                                              u850380@oz.nthu.edu.tw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