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hlwww(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歷史人物—方孝孺 時間: Tue Jul 02 13:52:05 2002 作者: 李香瑩 『誅九族』是中國封建時代最殘酷的刑罰。然而,在明朝, 有一人遭到比誅九族更殘酷的刑罰----滅十族。即在宗親九 族之外加上學生,牽連者不計其數。但此人面對這慘絕人寰 的酷刑,依然不屈不從,慷慨就義。他就是被譽為『讀書種 子』的明初著名學者和思想家的方孝孺。 方孝孺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很聰明也很用功。少年時代 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把古代名臣伊尹、周公作為師法的楷 模,以輔佐名君治理天下為自己的抱負。 洪武年間,朱元璋召見方孝孺,面談之後,稱讚他是不可多 得的人才。但由於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後政刑; 而朱元璋則主張以猛治國,運用嚴刑峻法控制官民,兩人在 政治主張上有天壤之別。於是太祖只任命他做漢中府學教授。 後朱元璋死,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即明惠帝。朝臣紛紛上 疏舉薦方孝孺德才兼備,堪委重任,惠帝即召方孝孺進京, 委以重任。方孝孺非常感激惠帝的知遇之恩,決心竭盡全力 輔佐惠帝治理天下。 惠帝登基第二年,即爆發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公開在 北京起兵叛變。方孝孺運籌帷幄,討伐燕王,竭盡心力協助 惠帝平反。然而形勢愈來愈不利,燕王攻佔京師,惠帝縱火 內宮,自焚而死(或說逃亡海外)。燕王入城,文武百官多 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不降,燕王指方孝孺為奸臣, 被捕入獄。 燕王登基稱帝,即明成祖。成祖知道方孝孺名重天下,很想 用他來收攬人心,屢次派人致意,要放他出去做官,都被嚴 詞拒絕。有一天,成祖派人從獄中把方孝孺召來,請他撰寫 新皇帝即位的詔書。命人拿來紙筆,厚著臉皮說:『詔天下 ,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接過筆來,寫上『燕賊篡位』四 個大字後,投筆於地,邊哭邊罵:『死即死,詔不可得!』 成祖怒不可遏,吼道:『汝不顧九族矣!』方孝孺厲聲說道 :『便十族奈我何!』成祖命令武士用刀撬開他的嘴,一直 割到耳根。方孝孺仍然怒罵不絕,口中鮮血噴到御座上。成 祖下令將他打入死牢,並且派人將他的親屬全部抓來,最後 將方孝孺處死於南京聚寶門外。成祖將方孝孺九族共八百七 十三人誅盡,還無法洩怒,又將其門生算為一族,都予以處 死,死者不計其數。 方孝孺敢於對不公義的事發出怒吼,即使面對大權在握的皇 帝,依然不卑不亢。明知不屈從只有死路一條,但他仍要用 他最終的生命對全國發出正義的怒吼。方孝孺堅持作對的事 ,無論如何,錯的不會變成對的。成祖的皇帝寶座是『篡位 』而來的,是偷來的,是搶來的,這是大逆不道之事,是犧 牲無數的生命才換來的。成祖篡位之事,姑且不論其在歷史 上的功過如何,事蹟如何,其登上皇帝寶座的手段絕對是錯 的。方孝孺不以錯的事為對的,任憑成祖怎麼逼他,他就是 不為成祖寫詔書。 國家承平時,他如此堅持;更可貴的是,政權轉移,奸賊當 道,堅持者唯有一死時,他仍然堅持。順境時,要當『聖人』 很容易,但只有逆境能真實顯出一個人的內在情操。方孝孺 在當朝臣時,盡心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當時許多大臣也是如 此;然而,當權力移轉時,其他大臣在何處?只有方孝孺用 他的生命為公義作見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把尺或者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 來自於社會的道德觀,或者是經由教育或宗教而來的。這把 尺用來審度是非對錯,斷定何事該為,何事不該為。簡單地 說,這把尺就是『良心』。而不論在 LKK 時代,或者 X、Y 世代,或是最新潮的 e 世代,這把尺的標準其實都是相去 不遠的。但許多人在恐懼、憤怒,或被慾望蒙蔽時,就完全 不顧良心了。君不見,有些律師硬是把黑的說成白的,只因 『利』字當頭。君不見,許多滿口仁義道德的大人物,卻常 做一些自打嘴巴的事。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方孝孺的堅持 尤見珍貴。 我們堅持什麼?面對逆境及外力的逼迫時,我們是否仍能堅 持作對的事?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