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轉錄]動機不良的事該不該做?(二)
時間: Fri May  2 23:14:29 1997

※ [本文轉錄自 NcuChristian 看板]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NcuChristian
標題: 動機不良的事該不該做?(二)
時間: Fri May  2 19:59:45 1997

二、行為者的動機

    從前面那一篇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行為者在決定該行為是否該做的時候
,並不是由其動機來決定的,乃是尤其行為本身及其行為處境。如此,我們亦會發
現我們常常必須去執行一些帶著不良動機的行為,這樣的話,似乎「你要保守你心
勝,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這句話中的「一
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必須做某種程度上的修正,因為我們必須去執行一些帶著
不良動機的行為,換句話說,我們會常常有一些行為是由不良的動機…心…所帶出
來的。這樣的話,箴言四章23節必須在做某種程度上的修正呢?還是我們所認知的
「心」(動機)有問題呢?讓我們再來做一番思考。
    首先,讓我們再來計算一下當一個行為者他決定要行使某個一定會帶有動機不
良的行為時,他的「心」(動機)有多少的成分是善的?又有多少的成分是惡的呢
?我們用上一篇文章所提的救水的例子來做考量吧。
    往往,我們可以發現的是,我們很容易注意到一個救水的人,他內心含有「哇
,有一個出名的好機會,如果,我去救了那個人,我就會因為我自己的見義勇為而
出名了,可能還會有獎金喔。」這樣的一個動機是很明顯的錯的,可是我們並沒有
去注意到他能夠擁有這個動機之前必須要有的前設。第一、他知道救一個溺水的人
是正確的行為。第二、他經過理性思考之後,他知道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救那一個溺
水的人。試問一、二這兩個預設是否是屬動機的一部份?單獨而言,這兩個預設在
道德上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呢?
    很明顯的,前面一、二兩個預設在動機上皆是屬於好的,而沒有這個兩個預設
,我們「為了出名而救人」或「為了拿獎金而救人」這件事就不能成就,我們可以
說這兩的預設亦是成就我們去救那一個人的主要動機之一。這樣說來的話,如果我
們把前設的這兩個動機還有我們那個沽名釣譽的動機三者一起來看,「動機」本身
並我像我們所想像地那麼惡,往往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尤其當那個行為是一個正確
的行為的時候。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行為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他往往就蘊含
了動機的正確的一面,就像去救人這個正確的行為就蘊含了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那兩
個前提。
    我們是否要真的動機完全純正再來服事,或者再來做該做的事呢?有人真的可
以說自己是沒有罪的嗎?世人都犯了罪,約伯是個義人,但他亦犯了自義的罪。然
而上帝並不因他的自義而不回答他的話,上帝還是回答,只不過,上帝有上帝的時
間。以賽亞並不事先將自己的嘴潔淨了然後才來見上帝,他乃是先見著了上帝,然
後才由撒拉弗用探火來潔淨他的嘴。約拿更好笑,上帝並不因為他短視近利,或者
是仇視異族而不使用他,反而上帝用他而且讓他在他服事中見到自己的不足。摩西
或者是以色列人眼中的聖人,可是當他見著上帝的時候,他仍因他的不足而用怕子
蒙住了臉。
    世人都犯了罪,原諒我這樣說,我們都是帶著罪身在上帝的恩典中來服事,再
藉著服事來迎見神的。沒有一個人是真的帶著完全純正的動機來服事神的,或者因
為我們的認知不完全,也或者因為我們本身一些罪,我們都是帶著罪來服事的。而
基督教信仰特別的地方,也在於,它並不告訴我們說我們要是一個義人,他反而告
訴我們的事,我們要去面對我們的罪,在服事中,在做人處事中,我們要去面對它
,承認它,並且去戰勝它。逃避不做並不能解決動機不良的問題,面對它,戰勝它
,你才能真正的在這上面得釋放。在理性中去求認知,在實踐中去求進步,在恩典
中去蒙赦免。這才是信仰要我們去做的。
    「你要保守你心勝,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這句話並沒有
錯誤,問題是出在我們對我們自己「心的活動」並不是很清楚的認知。如何去挖掘
我們內心的良善面,並擴充它,並且藉此去戰勝我們內心的邪惡面,我想這是我們
每一個基督徒可以共同去努力的吧。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