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amosh (逸雁叔叔) 看板: Belief_Music
標題: 蔚藍的海﹣﹣室內樂
時間: Fri Apr 23 11:03:30 1999


        大家好,我又來了!這回要告訴你們一個大好的信息,就是音契室內樂團
    將在五月五日,演出今年的第一場音樂會,別來半年,這次推出的曲目一定可
    以滿足諸位音樂老饕的需要,今天為大家介紹第一首名曲

          注意哦!這次的長笛新秀江佳穎小姐可是音契學團員剛從美國耶魯大學
          音樂學院學成歸國的長笛碩士唷!大家可別錯過,來一飽耳福呀!!

        韋瓦第      F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10之1

          此作品中計有六闋協奏曲﹐開頭的三曲即所謂的「標題音樂」。在這類
          作品之中﹐最重要的便是包含著名的『四季』的作品8﹐此作品10則可
          稱為它的副產品。

          『第一號』與作品8之5同樣題名為『海之嵐』(海上的暴風雨)(La
          Tempesta di Mare)﹐題為『金翅雀』(Il Caredillino)的『第3號』
          與作品8的『春』(La Primavera)﹐第二號『夜』(La Notte)與
          『秋』(L' Autunno)均具有密切的關係。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F大調﹐4/4拍子。與標題相同的「小提琴協奏
          曲」作品8之5一樣﹐此處也是以十六分音符的音階、分散和弦等描寫暴風雨
          的情景﹐其律動貫穿全曲。不過﹐作品8為急板﹐此處則為普通的快板﹐由四
          個總奏與三個主奏構成。

          第二樂章 最緩板(Largo)﹐d 小調﹐3/4拍子。此處採用主調的關係小調
          d 此種調性選擇與作品8的情形亦同(即從降E大調轉為c小調)。長笛始終呈
          現表現豐富的小抒情曲風旋律﹐管弦樂幾乎不含有主題的意義。但此最緩板部
          分可以發現威尼斯歌劇中詠嘆調所獨具的悲愴感。

          第三樂章 急板(Presto)﹐F大調﹐3/8拍子。此樂章亦明顯地表現出其本
          身與作品8之5的關係。同樣採用3/8拍子的急板﹐而其主要主題亦同樣由音
          階風動機與具有高度效果的八度跳躍構成。

          全體由五個總奏與四個主奏構成。



七重奏                       拉威爾

     此曲正式是由弦樂四重奏以及長笛、豎笛伴奏的豎琴曲﹐包括序曲及快板。換
     句話說是室內樂管弦樂協奏和豎琴主奏的小協奏曲﹐雖然是小作品﹐卻極為洗
     煉而優美﹐樂器的組合也適切地表現了印象主義的曲念。

來,上一下音樂史吧!

        豎琴(Harp)這種樂器﹐其起源、形態、音色都給予我們極古老品的
      暗示。他不會不注意到自己的這分犧牲。一九○六年﹐拉威爾把此作品的一種
      古典幻想擴大展開之後﹐在『達孚尼與克洛葉』中把此憧憬更大規模地再現
      (在『達孚尼與克洛葉』中﹐豎琴與長笛擔任很重要的角色乃眾所週知者)。
        此曲乃拉威爾於一九○六年時所寫。其後由米雪林•康恩女士在一九○七
      年二月十二日於「塞爾庫爾•音樂會」初演。呈獻給阿爾貝爾•布隆德爾。


        全曲以降G大調為基調﹐是含有序奏的快板﹐是一種音樂會奏鳴曲形式
          (Concert Sonata)。

        緩板的序奏﹐是由長笛與豎笛(a 調)的四度平行之引子旋律而開始。接著除
        了第二小提琴以外的弦﹐如應答般地奏出主樂念的片段﹐豎琴趁此迸出上昇的
        琶音。此主樂念的呈示由豎琴的掃奏(Glissando)來消除﹐不久以稍快的速
        度﹐被弦與管複合的分和弦之急速音形法(Figuration)所支持﹐大提琴很安
        詳地奏出憧憬的旋律。古代的幻想很自然地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中﹐這個部分令
        人想起『達孚尼與克洛葉』中日出的部分。不久這個長大而熱情的旋律到達極
        點﹐感動得全身戰憟之後靜靜地消失。此處很明顯地出現熱情憧憬著古代的幻
        想。﹣﹣進入快板(Allegro)部分之同時﹐豎琴獨奏以琶音裝飾﹐典雅的多
        利斯調(Dorian)的主樂念甚為優雅﹐且很誇張地呈示。這個長大的獨奏之
        後﹐主樂念被其他樂器次第繼承﹐由各種的音形法來裝飾。在全樂器的高潮和
        豎琴的延長記號上的琶音之後﹐佛里吉調(Phrygian)的第二主題由長笛與豎
        笛齊奏呈示。此處的主題對立不是調性的對立﹐而是調式之對立。 此第二主
        題之呈示後﹐速度比前面更緩慢﹐以不同音型與不同樂器的組合﹐第一、第二
        音題整個再現﹐豎琴在延長記號上重複掃奏(Glissando)﹐同時也可以說是
        進入發展部的部分。第一主題把時值擴大出現﹐又和第二主題做對位性的結
        合。靜靜的動態逐漸的的生動﹐到達激烈熱情的緊張﹐其緊張解放後﹐產生豎
        琴獨奏的花奏。 花奏之後出現再現部﹐全體再度以熱情的緊張而邁入尾奏﹐
        由木管喚起強的主樂念﹐被豎琴的滑音所支持﹐全樂器在降d 音的主和弦處終
        止。


今天來上上英文閱讀測驗,看金希文先生的曲子解說,真叫人頭痛!

海的隨想曲 /金希文
Ocean Fever                     

  It was January---a dark frozen day in the early morning. After I got out
from the car I walked through the woods, and there was, a view of barren
and cold Lake Ontario. I came to collect memories of time before I leave
Rochester for good. Memory it was but still burns within, my eyes can
almost behold the budding and the fresh greens, or the beautiful autumn
silently flowing away.

  There is nobody by the lakeshore this time of the year, it was almost
soundless, and the clouds hung oppressively low in the heavens. As I heard
the first notes of the Oboe sung melancholy yet somewhat felt piercing in
the cold air, then the line sinks into the white trunks of decayed trees. All
of a sudden, thousands of the sand snow began to shudder as if they just
smelled the shadow of wind.

  Image of time, I began to realize the identity of the burning sensation,
comes with a price probably is no one’s wish to pay. My habit of going
to the seashore to gather the haunting tone started very young. The
earliest was on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then my youthful days at Tokyo
Bay, it continued to Southern California, to New York, and now the north
tip of Taiwan.

  I did not wondered through the years but still years gone by like a
quick ascending glissando. It is flute now that carries the melody,
then the lonely violin struggles amidst the motionless picture of time.

  Finally, the cadence I shall apply here is borrowed from the last two
lines of C. S. Lewis, Bereavement, and it goes like this:

          For this I bless you as the ruin falls. The pains
          You gave me are more precious than all other gains.


小提琴與絃樂的迴旋曲                  舒伯特
                       小提琴獨奏:陳沁紅
                     
  這是舒伯特十九歲的一八一六年月所寫的作品。這一年中﹐舒伯特以為小提琴
和鋼琴而寫的三首奏鳴曲(D384,385,408﹐死後由狄亞貝里以「小奏鳴曲」的名
義出版)為首﹐誕生了許多家庭音樂會用的作品。此首「輪旋曲」也是其中之一﹐
這可能是他為與好友們一起演奏而寫的作品。而比較稀奇的是﹐本曲是以協奏曲的
風格寫成。舒伯特很少有協奏曲風的作品﹐而此首「迴旋曲」﹐就是獨奏與伴奏形
成明顯對比的例外曲之一。其中的弦四部﹐也可以用弦樂四重奏演奏。因為舒伯特
時代中﹐伴奏樂器的數量﹐既可以各部一支﹐也可兩支以上。 本曲是比較長大的輪
旋曲﹐在相當月冗長的慢板(Adagio)序奏部之後﹐才歌唱出輕快的迴旋曲主題。


蔚藍的海----新聞稿

  一場由音契室內樂團演奏,名為 “蔚藍的海”音樂會,將在5月5日禮
拜三晚上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音樂會的曲目橫跨了四個時代---從巴
洛克的威瓦第長笛協奏曲開始,接著是印象樂派拉威爾給豎琴和室內樂團的
曲子,現代樂金希文的〞海的隨想〞,最後以浪漫樂派舒伯特為小提琴和絃
樂的旋迴曲結束。師大小提琴教授陳沁紅、長笛家江佳穎(美國耶魯大學音
樂碩士)、和台灣知名豎琴家張淑敏是本場音樂會的獨奏者。

    金希文先生之所以創作〞海之隨想〞這個曲子,是因為他本人,在想到
〞蔚藍的海〞時,腦中就會出現一幅乾淨美麗的畫面:陽光照射在沒有污染
的海面上,沒有陰陽海、沒有濁浪、也沒有〞玩海人〞所留下來的垃圾。他
希望大家要有愛惜海洋生態的心,也有愛惜台灣文化生態的心,這島上每個
居民的心靈裡都有一片蔚藍的海。

  此曲在1997年法國2E2M樂團曾經演出過;同時今年5月10日,也將由日本
東京歌劇文化財團主辦、NHK 協辦,東京的 Ensemble Nomad 來演出此曲,
不過只有這次台北的演出是由作曲家本人指揮。作曲家兼指揮家的情形在西
洋音樂史中是常見的,在本世紀裡最著名的就有馬勒、伯恩斯坦、鮑雷、和
史特拉汶斯基。一般認為作曲家詮釋自己的曲子應該是最具權威性的,然而以
史特拉汶斯基指揮自己作品的錄音而言,與原譜有所出入的地方倒真不少。
金希文本人也說,別人的作品他會想像成自己的作品般的去詮釋;反而自己
的作品他會當成別人的作品來指揮。他認為這麼做比較能夠在直覺和裡性之間、
主觀和客觀之間取得平衡點。

  成立第四年的音契室內樂團,團員中有四位博士、多位碩士,所有管樂、
擊樂、鋼琴等主奏者均自國外留學回來,目前任教於國內各大學音樂系。1997
年曾經應邀到溫哥華、亞特蘭大、洛杉磯、並於紐約林肯中心Avery Fisher
Hall演出,幾乎滿座的聽眾給予極熱烈的迴響。但願國內的愛樂聽眾,不要錯
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文宣 黃毅遠
                                                TEL:23682361-320
                                                FAX:23672139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