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kshia (小七美) 看板: Belief_Music 標題: 一些回應 時間: Mon Apr 8 07:32:15 2002 先回應前面有人問到春雨「之前的」吉他手是誰的問題。 基本上這是一個大哉問,因為春雨打從一開始在台北靈糧堂組成至今,吉他手可多了。 不知道你所謂的「之前」是多久之前。 關於何耀珊,他台北演唱會時我正好人在日本,沒去參加,因此我不能說什麼 不過上面這麼多文章討論到關於何耀珊的正面與負面的問題 甚至康希牧師的正面或負面的問題 倒是發我省思 首先很多人對「音樂牧師」一詞剖有微詞,事實上在國外是有專職音樂牧師的 現在台北靈糧堂的汪美傳道,雖不是牧師, 但他所擔負的職分其實就是國外音樂牧師的職分(音樂傳道?) 簡單的說就是負責教會音樂事工的牧師 當然,這種職位的設立需要這個教會本身具有一定規模了,才會有設立這個職分的需要 就像使徒行傳中設立了人專門管分配的問題,好使眾人能夠專心在屬靈事物的追求上一樣 音樂牧師的設立址是把分配問題,變成音樂相關的事工罷了 因此比較有規模的教會,其音樂事奉已經相當多元化或複雜而需要被加以管理時 才比較有設立音樂牧師或專職負責音樂事工的傳道人的必要性 因此對「音樂牧師」一詞,實在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我想以城市豐收教會之大,設立一個專職的音樂牧師之外, 應該還足以設立其他專職的音樂傳道同工了 我不太清楚這個教會裡的運作, 不過對於網路上有些人對「音樂牧師」一詞有點疑惑 我提出我的看法 其實,任何人做的任何事,都會有一批人極端認同, 一批人不置可否,沒興趣理你, 還有一批人極端不認同,抱持懷疑眼光 當然在這三個比者之間,還有很多緩和主義者。 所以聽到各種角度的看法,是很正常的 我只想提出我自己的一個判斷何耀珊是否成功的判准 其實這個判准很簡單 就是「他有沒有達到他的目的」 如果他的目的是吸引年輕族群的人進入教會,在他巡迴完台灣,辦完演唱會之後, 我們可以問是否真的有年輕族群被他吸入教會裡面了 是的,你可以質疑他的這個「目的」,覺得他的目的不夠完整,沒考慮到跟進等問題 但只要年輕族群被吸入教會,他就成功了 不過如果他的目的不是這個,或不只是這個 而是希望吸引人相信上帝,傳福音 那我們還是可以問是否真的友人因他而相信上帝,傳福音 是的,你可以質疑他投資報酬率不高,用的方法太花俏, 只能吸引到一部份的特定族群.... 但如果有人因為他而相信上帝,而得到福音的好處,他就成功了 又如果他的目的就是「紅」,就是「賣專輯」 那麼只要他的專輯賣得到他預定的銷售量,他紅了,他就成功了 是的,你可以質疑他動機不純正,利用各種身份達到目的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究竟何耀珊的目的是什麼? 偏偏批評或贊同何耀珊的這些文章裡面, 我找不太出來哪一個人提出了究竟何耀珊的目的是什麼的說法 但是大家都講得很開心,不管持懷疑角度的也好,無論如何就是支持到底的也罷 卻沒有人明確說出何耀珊的目的來 我也不知道何耀珊的目的,所以我只能說他或許成功了,或許失敗了 反正你沒清楚講出你的目的,那你永遠也不會失敗 就像射擊打靶,卻沒有靶可打 那一定會百發百中的,因為沒說要「中」什麼 我相信何耀珊是有他的目的與動機的,我也相信這些目的與動機很強烈 因為他們真的很努力, 也可以算是打著「我是基督徒」的名號打入流行市場中打得算最深入流行市場的一個人了 這些都需要資源與時間的投資 因此他們一定有清楚的動機與目的 只是我們多數人不知道罷了 既然我們都不那麼清楚他的目的,那麼我們無的放矢的結果就是大家講的都對 懷疑精神濃厚的說詞也罷,支持意願強烈的說詞也罷, 說得都對,都有理,也都不對,都無理 整件事情我看到了幾個事實: 一、他是一個被設立為牧師職分的人,不管他好壞成敗,我們都應該因為敬畏上帝的緣故 而對他極為敬重,像大衛敬重神所膏立的掃羅王一樣。 二、純以流行音樂宣傳的角度而言,一個還沒發片、還沒有知名度的新人,就已經安排好 live演唱會的時間與地點,這是蠻破天荒的舉動,因為沒有唱片公司敢這樣投資新人 。(何耀珊的演唱會在CD還沒正式發片,還沒正式進入宣傳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因此我猜測唱片公司在這個案子裡面應該是「策略合作」而不是「投資培養一個新 人」,這個case與多數流行歌曲歌手走紅的模式並不相仿,也不代表一定就會失敗, 卻同樣不代表會成功。只是過去類似的case失敗的居多,多數都是紅一下就掉下來了 。因為要讓人紅很容易,只要有錢,上節目宣傳並不難,一下子就可以家喻戶曉,人 盡皆知,不過要能夠不掉下來,光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足夠的「支持度」,才能累 積下一次繼續打高額宣傳戰的資本。流行界以前也有一些自己家裡有錢,應捧而捧紅 的例子,不過如果沒有相應的進帳回饋,這樣的模式撐不了幾年的! 三、很多人對於「傳福音」的方法與模式,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傳福音就是要講出福 音的全部,要直接切入。有人則覺得需要迂迴前進,尤其在台灣這個基督徒比例不高 的國家裡面。這些不同的方法與模式,各有各的利與斃,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因此 我寧可希望何耀珊真的能夠成功的帶領年輕人進入各個教會中。 四、曾經有人問我福音廣傳容不容易,其實仔細想想,並不難。以台灣為例,只要高額投 資,連續長期買下個電視台的廣告,強力播送傳福音的影片,每個人就都會「聽到」 福音了,這部就是福音「廣傳」嗎?不過大家都知道這樣並沒有用!!!!因為重點 在跟進,在基督徒真實的生命。因此何耀珊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運用任何媒介 來傳福音,但跟進呢? 五、城市豐收教會在台灣好像沒有分堂。因此顯然如果何耀珊成功的帶領多人信主進入教 會,那麼這些人勢必進入各大大小小的教會中。這種服事是一種相當美的服事,因為 他花下他們的資源,來台灣打屬靈的仗,為的是台灣的得救與復興。光這一點我就覺 得身在台灣的我們應該感恩!我相信到要向上帝交帳那一天,上帝會問何耀珊你為什 麼要花時間到台灣做這些事情,我也相信何耀珊已經知道他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了。 (雖然我不知道他會怎麼回答!)但現在的問題來了。有人來為台灣打屬靈的仗,來 為台灣的教會得著人了,台灣的教會準備好了嗎?如果明天你的教會突然多出了一百 個穿著入時,行為有他們自己風格的年輕人進來了,你們準備好迎接他們了嗎?不要 說一百個,一兩個穿著流行(對某些人來說是奇裝異服)的年輕小伙子,如果因為這 個「演唱會」而決定進教會看一看、遛一遛、轉一轉,教會準備好了嗎?教會準備好 用他們習慣的語言與表達方式帶領他們「只見耶穌、不見一人」嗎?還是讓他們不想 再進來這個「枯燥的地方」? 六、純就音樂上來說,我只聽過何耀珊的主打歌,其他歌我不清楚,但電視上與宣傳上也 都主要以主打歌為主,因此一般人聽得到的也多是主打歌。這個主打歌的「歌唱風格 」其實有點偏離了台灣目前主流流行市場的風格。目前主流的流行音樂風格的唱腔, 主要都以渾厚、有力多變化為主。自張蕙妹到coco、孫燕姿、甚至最近的幾位歌手, 唱腔多以豐富為主。而何耀珊的主打歌唱腔是細柔型的,說真的,那並不是目前的主 流女星的唱腔,比較像十三十五年前流行女歌星的唱腔。至於這樣的唱腔會成為一股 清新的聲音,開出另外一片天,還是會被淹沒,就真的很難說了(如果有「超強力」 的宣傳,大概出線的機會居多吧!不過最近似乎梁靜如與SHE的宣傳比較夠力一點吧 曝光率也超高,不是嗎?)另外,三五年前的主流音樂市場,還停留在不能結婚、不 能交男女朋友的狀態中。否則支持者會跑票,尤其是偶像歌手的支持者。最近幾年慢 慢大家能接受明星有男女朋友的事實了,甚至也公開講了,不過結婚過後能紅的比例 ,打從一開始就不高,到現在還是不高。那如果何耀珊走實力派路線的話,現在這種 柔軟唱腔的歌手,好像會與一般主流市場所定義的實力派唱將,有一些些的差距。說 真的從許如芸那種超細軟唱腔這幾年想在紅都紅不怎麼起來的前車之鑑來看,何耀珊 主打的唱腔,要在現在的主流市場衝出頭,真的不容易。唱片可能可以賣得比一些知 名度更高的藝人還好,不過那並不代表「影響力」就高。唱片能賣得好也是因為「宗 教」的特殊原因,如果台北靈糧堂每個人都買兩張,那就已經能夠賣超過一萬四千張 CD了,對某些新人來說,現在這種盜版猖獗的市場裡,要一開始第一波就能夠賣到一 萬四千張本身的難度就有了!但這有可能是台北靈糧堂一個主日之後的銷售結果(當 然事實我並不清楚,只是以這樣來估算,並不誇張)。 七、何耀珊主打「溫柔感」,但卻在一些訪問中讓人覺得過於被動。這可能與現在講究自 我主見與風格的年輕人有一段不小的認知差距。 八、何耀珊的名氣可能不大,但至少已經可以成為基督徒帶非基督徒同學或朋友來參加一 個「佈道會」很好的理由了。這個理由會讓人接受,因為一個上過電視宣傳唱片、又 有免費演唱會,的確可以加強一些非基督徒走入「演唱會」(佈道會)中的動機。這 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啦!不是嗎?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