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hsuan.bbs@61.59.38.17 (無可救藥的笨蛋), 看板: Belief_Music
標  題: [轉錄][轉錄]還是該表明我的立場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Sat Apr  6 22:47:43 2002)
轉信站: fhl-bbs!fhlnews!cef

※ [本文轉錄自 training 看板]

作者: Chuan (想去看星星) 看板: FJ-FHL
標題: [轉錄]還是該表明我的立場
時間: Mon Apr  1 21:50:54 2002

※ [本文轉錄自 D_G_F_Mood 看板]

作者: TAIHO (multi-Youko) 看板: NCCU_FHL
標題: 還是該表明我的立場
時間: Mon Apr  1 20:55:39 2002

關於這次何師母〔以下簡稱SUN〕要出專輯與開演唱會一事,提出我個人的看法。

在我搞不清楚狀況之前,我其實就對這個玩意兒不抱期望。

一來我的心早就被天韻給擄去,一天到晚聽著連自己都不大熟悉的台語歌,
卻仍然感受到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愛,從熟悉的旋律當中再次受到感動。

二來我去年聽過康牧師跟何師母的特會,大概知道那種年輕洋溢的感覺,
不大適合我老人家,也不合我的胃口。

不過我雖然態度是「不認同也不反對」,但是他們願意不辭辛勞來台灣辦特會,
這點我倒是肯定他們的心志的。

後來經過一些文章的討論,加上親自上網瞧了一下
〔http://www.sun.web66.com.tw〕,我就大概搞清楚狀況了。
以下所言代表本人立場,如果你有疑問或反駁,歡迎指教。

這次之所以會遭人批評,就我所知有幾個點:

1.網站文宣的措辭引發爭議:
 a.使用"音樂牧師"一詞
  b."最大的願望:可以影響新一代青少年,成為他們的模範。當他們受到挫折時,
     他們會問:「要是SUN會怎麼想、怎麼做?」"
 c."從福音音樂跨足流行音樂"
  d."她是牧師,也是流行音樂歌手!"

2.有高舉自己,偶像化的嫌疑〔from b.〕

3.打著牧師的名號出流行音樂〔from d.〕

以下是我針對上面的批評進一步的闡述,措辭或有不當,尚待批評指教。

A.定位不清

我實在搞不清楚,這次SUN發流行音樂專輯、甚至開演唱會的目的何在?
如果說是單純要轉型成為流行音樂歌手,為何要頂著「牧師」的名號?
好吧!如果他打著牧師的名號,想要藉由流行音樂來傳福音的話,
那麼為什麼不沿用福音音樂的形式?擔心非基督徒的接受度嗎?

上一次黃國倫在各大學演唱發專輯,他分別出了「天」「地」兩張專輯。
「天」專輯內容完全跟信仰扯上關係,換言之,不是基督徒可能很難下嚥。
「地」專輯就僅僅將福音意涵隱藏在歌詞當中,換言之,算是一張流行音樂專輯。
我個人對這兩張專輯都很喜歡,對我來說,「天」不算正統的詩歌,
但是歌詞和口白都很有信仰的基礎,雖不恰當作為敬拜的詩歌來唱,
然而對我卻很有幫助與提醒。「地」雖然極力朝著流行音樂目標邁進,
旋律也跟詩歌有很大段差距,但是效果似乎不大。
黃國倫的目標訴求就很明顯,一方面是傳福音,一方面也是拓展CCM〔見下文〕。
他同時滿足了非基督徒單純想聽流行音樂的期待,同時也滿足了想支持他、
聽他唱宗教歌曲的基督徒。

可是現在SUN就教人摸不著頭緒了。她表明是流行音樂,卻又不放棄跟宗教的關係,
以致於很可能造成非基督徒認為她「有傳福音的企圖」而觀望不前;
同時又引來部分基督徒不滿她「以福音為恥」的心態,遮遮掩掩地以「散播愛」
作為藉口,實際上卻又沒有什麼福音的本質。
我個人以為,這樣做的壞處甚於好處。唯一的好處便是能夠吸引那些對信仰僅有
淺薄認識,又喜歡流行的青少年,SUN這種模糊的結合正好給了他們崇拜的理由。

有人認為這正好是吸引青少年的好機會,我並不以為然。
誠如大部份反對的基督徒的立場,舉辦這一連串活動下來到底能有什麼收穫?
是為SUN自己打響名聲?站在信仰的立場,這並不見得是好事。
是吸引更多青少年?問題是這樣的模糊產物可以給青少年什麼?
對信仰的偏差認知?還是僅能給他們音樂情緒上的滿足而已?

B.流行音樂vs福音音樂vs詩歌vsCCM(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

我對音樂的認識有一定限度。但是我想要區辨這四者之間的差異。
流行音樂不用說,大家都曉得。
福音音樂比較難講,放到後面說。
詩歌的定義就有分歧了,最普遍的分類法是二分為「古典詩歌」與「流行詩歌」。
古典詩歌典型代表是像奇異恩典、十字架那類的詩歌,常分四部。
流行詩歌較傾向敬拜讚美詩歌,特色是較短、旋律較接近流行音樂。
那CCM呢?常聽朱約信在中廣的節目,會比較了解。
事實上它就是基督徒的音樂創作,歌詞中也不難看出基督教專有字詞。
我個人以為詩歌與CCM是不同的,詩歌是對耶和華獻上的讚美與感謝,
而CCM純粹就是基督徒藉由音樂的發揮,所以有些CCM也不是基督徒能接受的。
回到福音音樂上。什麼是福音音樂?
光從字面上解釋,我會將它理解成「宗教音樂」。
那宗教音樂呢?我會廣義的將詩歌與CCM包含在宗教音樂的範疇。
〔換個想法想,現在基督教書房會賣的音樂就是了。〕
最後是流行音樂vsCCM,其實正常的情況CCM應該包含在流行音樂裡,
只是在台灣並沒有這樣的音樂類型出現。

回到SUN的情況,她自稱是流行音樂,我還沒看過歌詞,但是嚴謹的歸類,
應該還是列在CCM妥當〔宣稱是音樂牧師〕。但是在台灣的特殊情況,
即使是CCM,還是走不出基督教的圈子。或許因為如此,才不得不宣稱是
流行音樂吧?然而,對基督徒來說,流行音樂與信仰的結合,正是問題所在。
CCM不以傳福音為目標,他們頂多只有代表基督徒的形象,或間接透過音樂
使聽眾得初探福音內容罷了,他們不必負責聽眾的信仰生命。
但是SUN的立場到底是什麼?要嘛就如流行歌手一般,不要跟信仰沾上邊。
再不就效法CCM的形式,頂多宣稱自己是基督徒就好了,但是她卻大剌剌地
使用「音樂牧師」的名稱。
她又不願意以所謂的「福音音樂」向台灣青少年認同,
不知道是抱著「避免被青少年誤會是沉悶無聊的詩歌及信仰」的心態,
還是擔心自己的音樂不受重視,所以要與信仰保持「距離」以獲得青少年的認同,
亦或者只是想要吸引那些想要「音樂與信仰兼得」的青少年或慕道友?

總之,我用一個很不客氣的詞彙來形容:不冷不熱。
緩和一點的說法,是走「新中間路線」。

對於想要認識信仰、深思福音的人來說,這一套是行不通的,所以還好有康牧師的特會。

C.從流行歌曲到基督徒?

最後一個部分談到,這次的新專輯與演唱會能達到什麼效果?

我不樂觀的以為,頂多就是「最初步的青少年佈道會」。
嚴重一點,有可能會導致「人為的基督教」甚至是「偶像崇拜的基督教」。
關於這部分已有其他文章談論,我不再多談。
到底是「向誰效忠」的問題,這要問本人才知道。

只是當我想到,若有一個人因為演唱會而決志,之後他要面對什麼問題?
第一,他必須面對「所信的是福音還是個人魅力」?這是所有音樂佈道會的問題。
一個演唱會最多能帶出見證感動人,這是人的福音。
所以就算是聽天韻決志,也是絕對不夠的,這是初階的初階。
聽SUN的演唱會風險更大。因為流行音樂畢竟比福音音樂還要遙遠。
聽眾對福音的接受度也因此可能一開始就打了折扣〔畢竟他是為音樂去聽,
不是為信主去聽〕,所以相對的,慕道友「被騙」的感覺會更大〔當然,
這是在演唱會有佈道的前提下去假設,如果沒有佈道的話,就換成基督徒被騙了〕。
有點離題。總之,要確定慕道友決志是真是假,就很耗力了。

第二,他怎麼從「流行音樂與信仰並重」〔或甚至「流行音樂比信仰更重」〕
的情況轉變到「信仰比流行音樂更重」?
這個問題其實很犀利的。如果這個拿去問SUN本人,不知道她會怎麼回答?
〔光是讓我看到那句「從福音音樂跨足流行音樂」就教我@#$%&了說〕
問題焦點很簡單:因為你不是直接拿福音去吸引人,而是靠音樂把人拉拉拉...拉進來。
如果只靠那一套,屬靈生命是永遠都不會成長的。連大型佈道會都不能保證
決志者的信仰,則透過這次演唱會信主的人就更難維持了,不是嗎?
使徒與教師畢竟是不同的職分,不是嗎?

我想有人可能會反駁:還有康牧師在作建造的工作啊!
沒錯!上帝在新加坡透過他們倆的見證,我也早有耳聞。
如果能夠透過何師母到康牧師,其實倒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不過從一些對康牧師的評論,據說在信仰的深刻度上不足,我並不清楚。
若是真如此言,再來就是信徒能否自行成長的問題了。
基督徒也不是每個禮拜或特會都參加就算是基督徒了,遑論那些只能靠講道或特會
成長的嬰孩了。
比較使人擔心的正是:經由此一途徑信主的信徒,會不會落入下面的模式中?

慕道友  演唱會  從流行音樂  倚靠講道  
   -→   -→     -→        -→屬靈巨嬰=\=蒙神喜悅的基督徒
青少年   決志   到信仰至上   或特會

總而言之,從辦演唱會開始,就不斷發現一些問題。
很遺憾的,我也只能提出我看到的問題,並無法解決這種情況。
真正做工的乃是 神,若這樣的演唱會、特會要被神來使用,
縱使我提出再多問題,在祂也毫不是問題。
然而,若這樣的方式並非神所要重用的形式,再過一段時間自然我們也就曉得了。

我提出很多不客氣的觀點,但我並無意要分裂或製造對立。
因為話都說在前頭,所以我的假設也可能被神的大能所遮蓋,結果尚未可知。

結論仍然是不變的真理,為聚會禱告,為牧師師母倆禱告,求神在一切事上掌權。
我們縱然可以不認同,但至少我們不成為絆腳石。
我想我還是會參加,我想看看神是否同在、運行、作工、掌權,
讓上帝來做主,讓我們直接效法基督耶穌。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