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Belief_Music 標題: Casals的神劇『馬槽』 時間: Tue Jan 9 00:49:44 2001 關於生命中摯愛的事物,每個人在追尋的同時,多少都會留下一些遺憾的時刻,然 而一旦在某種偶然的狀況下,長久以來的遺憾獲得補償,這該是多令人感恩的事情 哩。 關於音樂,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有個偶像,就是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他在音樂上的事 蹟數不勝數,但他之所以成為我的偶像,並不僅是他的一代宗師地位,而是在於他 是一位深深結合了人道主義的音樂家,他不但用自己的大提琴創造出無數美好的音 樂,還用音樂去抵抗不義的政權、去籲求全世界的和平、去締造一個和人類苦難世 界深切相聯的音樂世界。我一直搜集他的錄音,他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是我的最愛 ,他的聖樂作品是我最常在深夜靈修時的背景音樂,他在八十多歲時的奮力演出一 直激勵我要竭盡所能去完成自己份內的事,但長久以來心裡總是有個遺憾,因為我 始終找不到他寫過的一齣神劇:『馬槽』。在這裡我想跟大家介紹這首曲子,它也 該稱得上是聖樂吧,所以應該還可以發表在這兒。 話說晚年的卡薩爾斯流亡國外,因為他抗議西班牙的法朗哥政權,勢言法朗哥不倒 絕不回國。他隱居在波多黎各,拒絕到支持法朗哥政權的國家演出,其中也包括美 國,直到他受邀到聯合國演出,他認為這是他可以拿音樂為工具來宣揚和平理念的 時候了。那場聯合國音樂會的錄音,尤其是那首充滿思鄉之情的『白鳥之歌』,相 信是許多愛樂者難以忘懷的。他曾說過:『我只是一個藝術家。政治不是藝術家的 職責,但我認為,不管付出多大的犧牲,只要人類的尊嚴受到侮辱,藝術家就要明 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無辜流倘的鮮血、遭受暴虐流下的眼淚,這些對我來說比大 提琴音樂會要重要得多。』這絕不是容易的事,我們只要想想福特萬格勒、季雪金 、卡拉揚這些為了藝術事業不惜屈身於納粹之下的音樂家,想想蕭士塔高維契、李 希特、吉利爾斯這些讓自己成為俄國向自由西方炫耀其藝術成就的工具的音樂家, 即使他們在那個時代處境下有不得已的苦衷,即使他們只不過是單單純純的想讓自 己的一切都奉獻給音樂,而且也的確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深受世人喜愛,但像卡薩 爾斯這樣,堅定的、冒著生命危險、與惡勢力搏鬥、不惜以自己的音樂生命為代價 的音樂家,實在是少之又少。音樂對他來說,是個工具,但在他身上,作為工具的 音樂完全不會被貶低,相反的,被拉抬到一切純粹自主的音樂藝術都達不到的高度。 為了向全世界傳遞和平的信息,作為一位音樂家、一位大提琴家(在我心中,也在 許多人心中,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一位指揮家和一位作曲家,卡薩 爾斯在晚年構想了一齣神劇,名為『馬槽』,歌詞是Alavedra寫的。我們從標題可 以很容易想到這是描寫耶穌誕生的故事。卡薩爾斯特別要用這首曲子宣揚他的和平 理念。他不是專業的作曲家,但這首曲子已不只是音樂而已了,它還意味著一個普 世的蘄嚮,意味著我們對和平的期待、對戰爭的厭惡、對人性的尊重。卡薩爾斯說 :『這部神劇的特徵就是永久地祈求上帝「給大地上的善良人們以和平」我是在什 麼樣的情況下譜曲的啊!是在不適合歌頌和平、貧困交加、一片納粹恐怖的氣氛下 譜寫的。』卡薩爾斯經歷過兩次大戰,看過自己國家的內戰,幫助難民營裡的同胞 ,組織工人樂團(那張20年代和提博與柯爾托共同參與的工人樂團演出錄音實實在 在的在今天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良心),他被迫害,被放逐,並且敢於拒絕納粹邀約 的演出(在那個時代接受這樣的邀約是何等可以保護自己生命與事業的事呀!)當 他將近八十歲時,開始從消極的避世轉而更積極的宣揚和平。對一位風燭殘年的老 人來說,這又將是何等艱難的使命,但他努力的做到了。 因為某些因素,他決定在墨西哥首演這首曲子,然後不斷在世界各地演出。他說這 是他個人的和平十字軍行動,他宣稱『我生而為人,以人為本,藝術家居次。身為 人類,我的首要義務就是為了我們人類的福利。既然音樂超越語言、政治、和國界 ,而音樂是上帝賜給我的工具,我要透過音樂,盡力履行這一義務。我對世界和平 的貢獻可能很小。至少,我盡一切我之所能,獻與我信守不渝的理想。』1960年12 月24日,一個平安夜,在一種朝聖的氛圍中,『馬槽』於阿卡普爾科首演。八十餘 歲的卡薩爾斯站在指揮台上,他的指揮棒成為朝聖者的手杖,我們彷彿看到年老的 西面見著嬰孩耶穌時的情景,當年得以見證這一幕的人們是多麼有福啊!而今天的 我們只能透過想像了,但遺憾的是就連這首曲子的錄音都是那麼難以覓得。 不過,我的這個遺憾終得在今天被彌補了。在唱片行看到一系列新發行的卡薩爾斯 錄音,瞧瞧曲目,不過是冷飯新炒,又是同樣的錄音再度發行。但是,那唯一一張 有所不同的錄音,竟就是我期待已久的『馬槽』。我終究是盼到了這首曲子!等待 於它,並透過它等待更美好的事物。看不懂說明冊前頭的文字,跟一般的CD寫法不 太一樣,這張CD看來是1997年在巴塞隆納的新錄音,而不是卡薩爾斯自己的演出。 這確實讓我還是感到些許遺憾,不過,也因此而得以再有所等待。還好歌詞部分有 翻成英文,可以讓我簡單介紹一下。這齣神劇分成四部分:從往伯利恆的路上開始 ,然後描述三位博士,接著是旅店中的情景,最後是獻禮。這是一個朝聖之旅,是 充滿著溫暖、喜悅、和期待的音樂。神劇情節並不全照著聖經,有許多美好的想像 ,有漁夫和農夫參與在場景中,讓牧羊人帶著他們的祝福,有約瑟和馬利亞在旅店 中的祈禱,有馬廄中騾和牛的心聲,他們都等待著救世主的來臨,最後,在那平安 夜,牧羊人與博士來到,呈獻上他們的禮物,有天使唱道『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 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平安,peace 也就是和平,整首曲子最後便 在莊嚴恢宏的『平安』中落幕。 朝聖,就是一種等待;而向著馬槽的朝聖,更是一種令人歡欣鼓舞的等待,因為所 長久等待的事物終於臨現了。作為一代大師,(他之作為大師到了這樣一個程度: 因著他拒絕到世界各地演出,以致許多世界一流的音樂家約定在同一時刻來到他的 隱居地聽他演奏也與他一起演奏,由此而形成了一個普拉德音樂節!今天還有哪位 音樂家能有這樣的感召力呢?)卡薩爾斯對我始終成為一個指標,在卡薩爾斯的音 樂中,無論是他所拉的、所指揮的、或是所作的曲子,我都找到了自己結合專業與 信仰的典範。成果可能很卑微,但重要的是誠實,是對自己的所做所為有所體認, 是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即使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一部分與音樂無關,沒法多 談,我只希望卡薩爾斯的音樂能為更多人聽聞。 等待著,等待著,有一天那最終的完滿終將來到。這是一種確定的信念,即使明知 此生是見不著的。但是,在地上努力燒盡自己的一切,服務於所為之等待的佳音, 藉由一切宗教裡的人道主義信念,藉由一切代表希望的美麗象徵──像是馬槽,我 同卡薩爾斯一樣,堅信世上的一切終將美好,堅信萬事萬物終將美好。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