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keyboard.bbs@ccbs.ntu.edu.tw (傳燈福慧嚴),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Re: 大家贊不贊成立法約束宗教的活動!!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ue Sep 10 22:27:02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spring!netnews.ntu!Lion

==> 於 追憶逝水年華 (sapphire.bbs@vlsi1.iie.ncku.edu.tw) 文中述及:

   防範於未然?
   看到這些post令末學有些感慨.
   如果說我們因為害怕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就完全禁止可能會導致那
些結果的活動,那麼我們是否要停辦政治系,軍校,可能還有許多思想的課
程,乃至理化中一些課程?是否為了預防恐怖份子的活動,我們就不要教理
化了?原免得有人會做炸藥嘛.

   今天各位在大聲韃伐某個宗教事件時,是否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不去
了解一個宗教的本質,內涵,而完全忽略它的價值就完全否定它?三民主
義是否一無是處,令這麼多受過中學教育的人提起它就只有批判,說它是
教條云云...可是這些批判的人有幾個去讀過三民主義的?

    民主社會的可貴之一,就是言論與思想的自由,但不代表只有自己的
聲音可以出來,諸位可以不認同某些宗教,但不代表諸位就有權限制他們
的活動,就算有些宗教活動對人造成傷害,也只能依個案來就事論事,而非
連坐地去對待其他無辜者.否則,誰來做這個判定?是您們嗎?何以您們的
價值觀就是圭臬?

    末學贊成重新檢討修正宗教法,但不是完全由那些無宗教信仰的人士
來制定,宗教法是規範宗教活動這種社會活動,避免其發生傷害他人的事
件,而非限至乃至箝制其活動.有人提議禁止宗教在校園傳播,在末學看來
, 正因教育對於人格教育及宗教教育的貧乏,才使得多數人對宗教認識淺
薄,不論是投入宗教而流於狂熱,或輕視宗教而批判攻詰,都不是面對宗教
的正確態度.要批判,也得真的了解它,否則不過是對自己情緒放任不負責
任的表現而已.

    以佛教為例,早期十九世紀的英國,法國學界,後來的日本,蘇俄,美國
,德國,都有大量的學者投入研究,因而造就了許多佛學專才;反觀國人,對
宗教的認識只停留在心靈寄託慰藉的心理層次,造成宗教研究的貧乏,更遑
論發掘其價值了.今天,國人普遍對佛教缺乏認識,造成投入者的素質低落(
教育水準提高不代表對宗教認識的素質提高),非但造成佛法的本質喪失,
流行的佛教與佛法嚴重的差距,反使社會大眾把不正常的佛教當成正常.那
些口中稱出家者為和尚尼姑者,對於這兩個名詞是否了解?殊不知和尚也可
以是女人,出家不一定是和尚,尼姑一詞佛教根本就沒有.連兩個名詞都有那
麼多人不了解,如何期待這些批判的人能公允?更遑論因個人的偏見而做出
非理性的反對.

     教育與立法絕對重要,但絕不是那種箝制他人言論思想的開倒車作
法!宗教對社會有沒有價值,也絕非個人的好惡來決定.更何況宗教讀信仰
者不代表一個獨立的族群(是的話,反倒要尊重他們的意志),他就像每個
人有其價值觀一般,即便同稱作佛教,也因信仰者時空地域的不同而有差
別,宗教信仰者在社會大眾中,也不可能離開社會大眾,如果這是個尊重
法治與個人意志社會,請不要在發生的事件與自身價值抵觸時想到法治
而忘掉個人意志,也莫過份強調個人意志而忽略社會.

    最後,對那些認為佛教出家是避世或厭世者(不論是認同或不認同佛
教者,因不乏佛教徒有這種觀念),末學可以舉出無數的經教,從佛法的理
論,從古德的言行來破斥,出家不是個人的事而已,出家者要認清自己擔負
                       ^^^^^^^^^^^^^^^^^^^^^^^^^^^^^^^^^^^^^^^^
的社會責任,經中每每讚歎出家為多了一位人天導師.當知,出家是為了成
^^^^^^^^^^^
為眾生心靈的教師,絕非為了個己的安樂.當這種體認的出家者越來越少,
就是佛教品質低落的表徵,求之歷史,唐朝高僧迭出與宋朝度牒制度的腐
敗的對比,恰為今者為鑑!

--
                      □□□□□□□□□□□□□□□                      □ 修行是好事  每病在一□寄學問是好事  每病在一□語興福是好事  每病在一□冗                      □□□□□□□□□□□□□□□冗                        寄語冗冗人寄語冗冗人寄語冗冗人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09.14.2]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