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spel (陳韻琳)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死是什麼?】死與生(二)從「生之慾」談生死 時間: Thu Dec 12 18:01:08 1996 (續上一篇) 兩部討論死亡與生命的電影 1.黑澤民的「生之欲」 黑澤民企圖探討死與生的電影「生之欲」,是很典型的東方思考模式。故事 ,是從一個已在公家機關服務三十年的公務員渡邊,突然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 開始陳述起。 公務員渡邊的妻子很早就過世了,他將自己所有生命的投資,放在兒子的養 育上。 兒子成家以後,他與兒子媳婦同住,兒子很想買一棟房子,冀望父親的退休 金能用來投資,其實渡邊心中也早已如此打算。但是就在僅剩短短一段時日就要 退休之際,渡邊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末期,他恐懼悲傷的回家,卻無意聽到兒子媳 婦討論自己的退休金時的無情態度,他渴望兒子安慰他面對死亡之際的種種複雜 情緒,又發現兒子媳婦的世界根本容不下自己的涉入。 渡邊的心幻滅了。他的公務員生涯早已是死氣沈沈僵化古板週而復始的,他 放棄自己個人成就的所有追求,無非是為了對兒子的愛,沒想到最終竟是一場空 !兒子給他的愛的回應實在太少太過匱乏! 於是渡邊決定利用僅剩的半年時間,找尋生命的意義。 他先找到一位二流作家來協助他。這位作家素來放浪,玩世不恭,作家帶著 他跑遍舞廳酒家電動玩具店,徹夜在菸酒女人中狂歡,但玩樂過後,這位父親卻 覺得無比的寂寞,他無法繼續融入那種今宵有酒今宵醉的歡麗景象,女人們也因 他的沈默而有要窒息的感覺。離開作家前,這位父親偷偷跑到寂靜無人處吐血, 而作家只能無力的看著他。 他們之間有著極大的無法消解的「生」與「死」的距離。 渡邊隨後又向他一位年輕的女同事求助。這女同事毅然決然向公家機關辭職 ,只因不甘就這樣渾渾噩噩度過一生,女同事正在站生命的十字路口,做出渡邊 如今十分遺憾未曾做出的決定。女同事年輕,有活力,生命充滿「新」的可能。 她的未來並沒有被犧牲掉,正充分掌握在她手中。 渡邊喜歡與她相處,不為什麼的,只想享受她的天真歡樂與朝氣勃勃,彷彿 與她相處之際,人生走回那個還有機會作抉擇的關口,他可以重來一次,選擇他 自己要的,而不是為兒子犧牲的生活! 但是女孩也厭倦他了,原因一樣是他的死氣沈沈帶給自己無比大的壓力與重 擔。 他發現自己與女孩之間,一樣的有著「生」與「死」的距離。瀕臨死亡的人 ,與其他人之間永遠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女孩臨去之際,告訴渡邊她沒有渡邊想像的偉大,她轉離公家機關去另一家 公司,不過是去幫忙生產孩子的玩具,她沒有多轟烈的雄心壯志理想抱負,唯一 不同的只是她喜歡這份工作,所以充滿鬥志。 這對瀕臨死亡的渡邊無疑是當頭棒喝!生命意義的追尋未必表示要投入多偉 大壯烈的道路,只不是掙脫自己走向他人的一個自覺的過程! 渡邊覺醒了,他回到公家機關,找出一個被堆積三不管荒廢許久的陳情案, 為一群婦女與孩子們建了一座公園。爭取建公園的過程中充滿各類不順,但他鍥 而不捨的決心讓同事納悶不解。 公園建好後,渡邊心願已了,微笑著坐在公園角落鞦韆上,雪花飛舞中,過 世了。 渡邊死前為一個小小的不被人理睬的公園奮鬥的過程,引起同事熱烈的討論 ,當同事後來推測出他因知道自己即將過世,因此想為他人作點什麼事的心情, 都深深被激勵感動了。同事們在為他守靈當夜,都發憤要在自己生命尚存身體健 康之際,掙脫蒙混度日的公家機關的心情,好好為他人奮鬥。 但是,電影的最後一幕卻是:當渡邊的死漸漸被人淡忘,公家機關的老同事 們,漸漸又回返過去對人冷淡對工作蒙混的日子!因渡邊的死而掙扎過質疑過自 己的人生的是有些,但真正產生自覺的行動的人,卻一個也無! 黑澤民的電影彷彿是以電影藝術刻畫著哲學家海德格的存在理解。海德格說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可能「陷溺」,人需要不斷的「自覺」,並透過自覺做出「 抉擇」,而面對「死亡」,往往是自覺並抉擇的重要關鍵。 (待續)回到上一層